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渗三重介质油藏试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基岩、裂缝、溶洞三重介质油藏,在考虑裂缝和溶洞与井筒连通的情况下,给出三重介质试井物理模型的描述,提出双渗三重介质的概念,建立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的双渗三重介质油藏有效井径数学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数值反演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绘制了双渗三重介质油藏试井典型曲线,分析了窜流系数、储容比、渗透率比对曲线特征的影响.曲线分析表明,完整的双渗三重介质油藏试井曲线在半对数曲线上出现2个台阶,在双对数曲线上出现2个凹陷.曲线上台阶或凹陷的位置和形态与基岩、裂缝和溶洞三者之间的窜流系数和储容比有关.窜流系数主要影响下凹段出现时间的早晚,弹性储容比影响下凹段的深度和宽度.对比分析了双渗三重介质和普通三重介质在试井曲线特征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三重介质缝洞型油藏流动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基岩、裂缝、溶洞三重介质油藏,在考虑裂缝和溶洞均与井筒连通的情况下,进行三重介质物理模型描述,提出双渗三重介质概念,建立双渗三重介质油藏数学模型,并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数值反演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提出的三重介质缝洞型油藏数学模型,为更好地应用现有的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缝洞型油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试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裂缝和溶洞与井筒连通,同时存在溶洞和裂缝、基岩和裂缝、基岩和溶洞之间发生拟稳态窜流的三孔双渗介质,建立了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试井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进行求解,绘制了相应的典型无因次压力曲线图版。分析了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渗流规律,分别讨论了影响试井特征曲线的因素,对比分析了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试井特征曲线与三孔双渗油藏牛顿流体的试井特征曲线的区别,所得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对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渗流规律的认识,为三孔双渗油藏非牛顿幂律流体的试井解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前渗吸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裂缝性油藏、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和低渗透油藏,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渗吸作用提高油藏采收率,需要对油藏进行适用性评价,确定油藏渗吸潜力。油藏存在多因素,需对其定量评价,在多种因素定量化的基础上综合研究这些参数的影响。引入最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油藏渗吸潜力区块进行评价和筛选,对油藏毛管压力、润湿性、裂缝渗透率与基质渗透率比值等多因素影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W-R均值模型验证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渗吸潜力区的正确性,对低渗透油田渗吸潜力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介质变形对低渗透油藏压裂产能影响的定量评价问题,建立了介质变形 渗流耦合模型,并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采用裂缝单元模型处理水力裂缝与储层区域离散的网格尺度协调问题,即将裂缝单元的质量、刚度矩阵变换叠加到储层整体模型矩阵中模拟压裂后的开发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介质变形造成储层渗透率变化是低渗透油藏压裂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随裂缝长度增加和生产压差增大,其影响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缝洞型油藏的基质、裂缝和溶洞之间存在流体窜流,且基质和裂缝同时向井筒供给流体,假设油藏顶底不渗透、侧向无穷大、储集层水平等厚,建立了斜井试井分析理论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分离变量等方法得到了拉普拉斯空间下的试井模型解析解,通过Stehfest反演获得了井底压力解。利用受模型参数控制的试井分析样版曲线,开展了流动阶段识别及曲线敏感性分析。典型的斜井三孔双渗试井样版曲线反映出早期径向流阶段、线性流阶段、溶洞向裂缝窜流阶段、溶洞向基质及基质向裂缝窜流阶段等8个主要的流动阶段。井斜角、裂缝与储集层渗透率比等参数取值对试井样版曲线特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裂缝性油藏等效渗透率张量的边界元求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等效渗透率张量是裂缝性油藏渗流分析的重要参数,应用边界元算法可计算裂缝性油藏的等效渗透率张量.根据流量等效原理,考虑每条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流动的影响,建立了求解裂缝性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学模型的边界元求解方法.实例研究表明,边界元法数值计算结果与解析结果较为一致;裂缝对介质的渗透能力有重要影响,忽略渗透率张量的非对角线元素将产生较大误差;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映裂缝性多孔介质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地质特点和渗流特征,论述了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技术方法及侧重点。应用大芦湖油田樊12井区双孔双渗油藏模型研究了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历史拟合中裂缝渗透率、裂缝密度、裂缝重力泄油等敏感性影响因素,确定了该油藏模型历史拟合参数调整的有效范围。结合史南油田史深100块、大芦湖油田樊107块等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数值模拟研究,阐述了对该类油藏的地层压力、油田综合含水率以及单井压力和含水率拟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藏网格模型方向性、油藏压力敏感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对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裂缝和基质中流体渗吸作用是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开采依据的重要机理。通过自发渗吸实验研究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在不同渗透率级别下岩心的渗吸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油藏的油层渗吸体系因毛细管力较高,其渗吸过程为毛细管力支配下的逆向渗吸,毛细管力在吸渗过程中可作为驱油的动力;渗吸早期产油量高,约50 h后产油量明显降低,最后基本不产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岩心自发渗吸采出程度平均为12%,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随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渗透率大于2×10-3μm2时,自发渗吸采出程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孔隙结构越好越有利于自发渗吸作用发生。由于岩心和油藏储层尺寸存在差异,因此对实验结果进行等比例关系处理,使实验值可以用来预测实际油田开发指标。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多孔介质渗吸机理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1  
低渗透裂缝性油田开发比较复杂,其中水的自发渗吸对原油的开采十分有利。影响渗吸的因素有岩样大小、岩石特性(孔隙度、渗透率)、流体特性(密度、粘度和界面张力)、润湿性、初始含油饱和度以及边界条件等。利用常规室内渗吸实验和先进的核磁共振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中以上各种因素对渗吸的影响程度,得到了一些变化规律,从而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