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SiO2纳米颗粒免疫凝集反应的压电传感器对霍乱毒素的直接检测,研究发现待测物霍乱毒素会同时被晶振表面固定的霍乱毒素抗体和检测体系中SiO:标记的霍乱毒素抗体识别,引起检测体系中的SiO:在传感界面上特异性凝集,从而引起晶振表面的巨大质量变化和检测介质密度和粘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修饰的探针能够有效地...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灵敏的基于银染色放大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的金属免疫分析方法.免疫反应在聚苯乙烯微孔板中以夹心分析模式进行,通过纳米金对银离子的催化还原在金标抗体上沉积大量的金属银,用酸溶解后,在玻碳电极上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银离子进行检测,溶出峰电流的大小间接与待分析物人免疫球蛋白G(IgG)的浓度成正比.对阳极溶出分析的测定参数如沉积电位、富集时间和免疫分析的一些条件如抗原-抗体反应时间、金标抗体稀释度等进行了优化.阳极溶出峰电流与IgG浓度在1.66 μg/L~27.25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1 μg/L.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是人体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的产物,反映人体的凝血状态,其检测结果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该研究建立了人血浆样本中 TAT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该研究以 TAT 为免疫原制备杂交瘤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模式建立 TAT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经过反应优化,磁珠浓度和吖啶酯抗体浓度确定为 0.20 g/L 和 0.2 mg/L,样本量为 50 μL,在 37 ℃ 条件下,磁珠抗体和待测物孵育 5 min,再与吖啶酯标记抗体孵育 5 min。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含有凝血酶原(0.20 mg/mL)和抗凝血酶 Ⅲ(0.31 mg/mL)的样本没有交叉反应,且与日本希森美康的 TAT 试剂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较高(r>0.95)。此外,该方法的各项性能指标良好:空白限 LoB≤0.20 ng/mL,检出限 LoD≤0.40 ng/mL,在 0.40~120 ng/mL 范围内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0.998,准确度在 ±8% 的范围内,可满足临床上对血栓性疾病进行辅助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转铁蛋白免疫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蛋白 A 将抗体固定在9MHz 双面镀金石英晶体上,研制了一种用于转铁蛋白检测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并用该技术监测了转铁蛋白抗原在压电石英晶体上的吸附与解吸过程。研究了蛋白 A 浓度、抗体效价及抗原抗体反应时间等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免疫反应体系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转铁蛋白在压电石英晶体上的键合行为符合 Langmuir 吸附方程,免疫反应的结合常数 K_(ass)为6.75×10~7(mol/L)~(-1),并计算了该免疫反应的速率常数 K_f 为2.14×10~7(mol/L)~(-1)S~(-1)。  相似文献   

5.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金膜芯片表面固定抗原技术,实现了磺胺二甲嘧啶药物的定量检测.介绍了抗原分子膜的生长方法,当配置样品中磺胺二甲嘧啶浓度分别为0,1.2,2.4,8,11.5 mg/L,与工作浓度的抗体混合,测量了传感的信号强度值,得到抑制标准曲线.在无抗牛奶中添加系列质量浓度的磺胺二甲嘧啶样品,利用免疫竞争抑制原理构建标准曲线,检测的浓度线性范围为3~48 mg/L,对浓度为40mg/L的样品,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为99%.检测结果表明: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光学生物免疫传感器在磺胺二甲嘧啶药物残留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巯基化合物和纳米金自组装技术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压电免疫传感器新的蛋白的固定化方法.先在压电石英晶体电极表面自组装半胱氨酸,再通过纳米金与氨基的共价键合作用,在巯基自组装膜的氨基表面形成一均匀的纳米金单层膜,实现蛋白质分子(抗IgG)在传感器表面的固定.探讨了半胱氨酸自组装及IgG抗体固定等一系列实验条件及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和IgG的浓度在0.33~98.91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5 mol/LNaCl+0.01 mol/L NaOH溶液中,蛋白质层可容易地被洗脱,使免疫传感器获得再生.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胱胺自组装膜和SiO2纳米颗粒增强效应的生物分子固定法,并将之用于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所制备的SiO2纳米颗粒具有生物亲和性高和比表面积大等优良理化性能,经表面功能化后可高效键合日本血吸虫抗原(SjAg)分子,制得敏化的SjAg@SiO2颗粒.将SjAg@SiO2固定于修饰了胱胺自组装膜的石英晶体表面,发展了一种新型压电免疫传感器,用于日本血吸虫抗体(SjAb)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SiO2颗粒的纳米三维(3D)空间结构有利于所固定的抗原对抗体的识别,进而获得了对目标物SjAb的高灵敏检测.所研制的传感器检测感染兔血清样中SjAb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6~22.7 μg/mL,检测下限为0.4 μg/mL(S/N=3).此外,临床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技术的分析检测能力与经典酶联免疫法(ELISA)相接近,可望用于血吸虫病临床生化诊断、现场筛查和疫情监控等.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金标记的阳极溶出伏安免疫分析方法.免疫反应在聚苯乙烯微孔板中以夹心分析模式进行,通过物理吸附将兔抗人免疫球蛋白A(IgA)抗体固定于微孔板上,与相应抗原IgA发生免疫反应后,再通过夹心模式捕获相应的纳米金标记的羊抗人IgA抗体,然后再与金标羊抗人IgA抗体和金标兔抗羊二抗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反应,在微孔板上引入大量的纳米金,将金溶解后,在碳糊电极上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金离子进行检测,溶出峰电流的大小间接与待分析物IgA的浓度成正比.对免疫分析的一些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阳极溶出峰电流与IgA的浓度在0.018 mg/L~181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0μg/L.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人血清中IgA浓度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聚丙烯氯化铵(PAH)-纳米金固定抗体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界面的构建方法.先在压电石英晶振的金电极表面自组装一层半胱氨酸单层膜,通过戊二醛交联带大量NH2基的聚电解质PAH,随后在PAH膜表面自组装一层纳米金粒子,以静电吸附作用固定IgG抗体,研制成一种新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界面,用于对相应抗原的检测.研究了PAH浓度及抗体固定化等实验条件的影响,探讨了传感器的主要响应特性与再生性能,并与戊二醛直接固定的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固定的抗体的活性较高,响应频率较大,检测的线性范围较宽,非特异性吸附小,能有效地改善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限,而且容易进行传感器的再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层层自组装,将硫堇(Thi)和纳米金(GNPs)修饰到Nation修饰的玻碳(GCE)电极表面,利用纳米金单层吸附唾液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最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构建了一种检测唾液sIgA的新型电流型纳米免疫生物传感器.该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测试方便,检测线性范围为6.5-300mg/L,检出限为3.0mg/L;电流值达到95%稳态时间小于20s.探讨了抗体和底物浓度,pH值和温度,孵育时间,干扰物对传感器的影响.该传感器与ELISA法相关性良好(R=0.98932,P<0.001),可用于唾液sIgA的快速、准确检测,从而判断人体局部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