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信息化》2012,(13):70-70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E5—2600产品家族凭借其领先的性能、最佳的数据中心性能功耗比、突破性的I/O创新技术和可信赖的硬件级安全特性,已经在市场上获得了高度的认可。”来自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服务器平台的产品经理张振宇在近日举办的2012英特尔精芯构建开放云媒体沟通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2.
杨青 《新电脑》2014,(4):22-22
英特尔PC平板二合一产品概念在2013年6月的台北电脑展上正式推出,而随着英特尔BayTrail架构在同年9月的IDF大会上发布,二合一设备的产品线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那么,与以往的变形本相比,英特尔的二合一产品有哪些改变?在英特尔全线产品布局上,二合一产品所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针对二合一产品一系列疑问,CHIP有幸专访到了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家用笔记本电脑产品经理杨青,她将为我们给出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自动化博览》2009,26(4):4-4
2009年4月8日,2009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在北京盛大开幕。为庆祝英特尔公司广受欢迎的英特尔 凌动^TM处理器系列发布一周年,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阿南德(Anand Chandrasekher)在峰会主题演讲中,隆重介绍了面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的两款全新处理器,及其它重大产品计划。  相似文献   

4.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于近日推出其第三代升级产品VAIOVGN-FE38CP和VAIOVGN—FE35C。最新的VAIOFE3系列秉承了FE系列笔记本电脑影音娱乐的强劲性能,搭载英特尔酷睿2最新移动平台,更让VAIOFE3系列如虎添翼。  相似文献   

5.
《A&S:安防工程商》2009,(5):147-147
近日,2009年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在北京盛大开幕。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阿南德在峰会主题演讲中,隆重介绍了面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的两款全新处理器——Z550和Z515及其它重大产品计划。Z550以英特尔超线程技术支持.将MID产品线的性能扩展到2GHz,成为低于3瓦功耗最高性能处理器的新标杆。Z515集成了全新英特尔Burst性能技术.可以赋予处理器以1.2GHz的速度。这些全新的凌动处理器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联想集团在上海举办的2008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展示了其首款移动互联网终端(MID)产品——U8。该款产品基于英特尔(?)迅驰(?)凌动TM处理器技术,并融入多种电子终端产品的功能,以出色的设计和丰富的应用在同类展品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软件世界》2009,(5):6-6
4月8日,2009春季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在北京召开,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兼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阿南德做了“迎接移动新增势”的主题演讲,阐述了英特尔公司关于到2015年将有100亿台联网的移动设备的远景。他还探讨了在英特尔迅驰处理器技术的驱动下,移动计算将成为主流;上网本和移动互联网设备(MID)细分市场异军突起,将迎来迅速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12日,北京——德信无线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今天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发挥各自的产品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合作创新,加强在无线移动领域的广泛合作,开发基于Windows Mobile的应用和终端产品,推动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消费者带来定制化的、精彩的无线移动体验。  相似文献   

9.
《个人电脑》2013,(11):82-82
在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携手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举办主题为“智慧医疗,互联芯通”的2013移动医疗研讨会上,来自英特尔、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升腾资讯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代表纷纷阐述其针对移动医疗趋势的深刻洞见,各方观点云集纷呈,为该领域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4日,英特尔中国分公司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举办“英特尔嵌入式解决方案日”。英特尔公司做了嵌入式平台创新、嵌入式创新产品及先进科技、嵌入式平台软件开发产品和基于综合接入应用的Intel IXP42X本地网关的演讲。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咨询事业部做了中国嵌入式CPU的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波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升腾资讯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信息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盛博科技嵌入式计算机有限公司、研祥智能股份市场战略研究院、研华(中国)公司嵌入式电脑事业群、北京兆维泰奇科技有限公司、华北工控介绍了网络安全、智能视频监控、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虫虫 《电脑知识》2008,(2):64-68
自2003年3月英特尔正式发布了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英特尔的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并非以往的处理器、芯片组等单一产品形式,其代表了一整套移动计算解决方案,迅驰的构成分为三个部分:奔腾M处理器、855/915系列芯片组和英特尔PRO无线网,三项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下面我们就其技术的发展,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苏锋 《微电脑世界》2010,(5):114-114
4月13日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格外热闹,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现场宾客云集,共同见证了业界三大巨头的联手——以"精诚合作,共赢2010"为主题的国美海尔新酷睿电脑全国主推月活动正式启动。国美、英特尔、海尔三方高层携手现场发布了国美电器包销10万台基于英特尔2010新酷睿移动处理器的海尔笔记本电脑(以下简称海尔新酷睿电脑)的计划。  相似文献   

13.
10月31日,以“冷静之道,无忧之本”为主题的浪潮电脑新款商用台式PC产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王恩东、副总裁黄刚以及英特尔亚太产品平台市场部经理Sunil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并共同为新品揭幕。  相似文献   

14.
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简称IDF)在四月再次来到了中国。今年的IDF大会从一开始就让人感觉与众不同——英特尔将举办地点选在了深圳。要知道上一次在深圳举办IDF还是在2006年,英特尔此举当然有其独特的用意。自去年进军移动领域以来,英特尔—直在寻求突破,在今年的春季IDF上,我们可以看到,英特尔正在加速改变与创新的节奏。如果说去年是铺垫,是开始,那么今年的英特尔,目标很宏大,也很宽广。  相似文献   

15.
《软件世界》2013,(10):75-75
前不久,英特尔公司新任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ntel Developer Forum,简称IDF)开幕式上指出,从数据中心到平板电脑、手机和可穿戴等超移动设备,计算产业各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激动人心、甚至改变游戏规则的变革。科再奇阐述了英特尔的愿景,描绘了英特尔如何面向各个快速发展的细分市场,在明年及未来几年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计划,包括全新的更低功耗产品系列,以加快英特尔在超移动设备领域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6.
《微型计算机》2005,(4):31-38
2003年3月,英特尔发布了针对笔记本电脑的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和以往英特尔产品不同的是.迅驰不再是一个处理器的品牌.而是提供了一整套笔记本的核心部件.包括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局域婀组件英特尔专门针对笔记本电脑设计的Pentium M处理器和855系列芯片组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能提高笔记本的性能和电池续航时间此外,英特尔大力推动无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个人电脑》2013,(4):58
2013年3月26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在京举办了"全能商用,‘移’‘触’即发——英特尔商用终端解决方案移动触控趋势分享会"。多种基于英特尔架构(IA架构)的触控商用超极本和全能商用平板电脑,以及相关行业解决方案齐亮相。此次活动展示的移动触控商用终端包括多款商用超极本及全能商用平板。这些产品分别来自宏基、华硕、戴尔、富士通、惠普、联想、微软、三星等多家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个人电脑》2013,(11):73-73
2013年10月15日,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介绍了旨在面向未来应用、消除用户与IT鸿沟的全新一代英特尔架构商用客户端,充分展示了基于第四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博锐平台的商用超极本以及PC/平板2合1产品,以及商用就绪的英特尔凌动处理器Z3000系列,显示出英特尔借助为商用环境打造的平台,正不断弥合用户和IT之间的需求差异。至此,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全系列移动商用客户端可为企业用户打造易用、安全、可管理的IT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个人电脑》2008,14(10)
在今年的IDF大会上,英特尔高调推出了移动互联网设备(MID)和上网本(Netbook)的概念,前所未有的将移动计算作为其市场重点和发展方向,由此掀开了移动世界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英特尔在2014年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推出了“dual os platform”(双操作系统平台),通过这种技术,用户可以在单个设备上同时运行android和windows 8操作系统,如果类似产品能够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喜爱,那么这将会是英特尔反击平板产品的一次巨大胜利。双系统平台的阳谋在移动芯片领域,英特尔一直处在追赶arm阵营的尴尬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