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储量是一个气田的物质基础,如何确定动储量及动储量的大小是气田开发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压降法确定动态地质储量。由于低渗透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导致其压降储量曲线也表现出特殊规律。如果仍然按照普通气藏的处理方法计算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及计算结果的失真。因此针对靖边气田的实际情况,着力于应用压降曲线法中的平行外推法计算靖边气田部分区块的动态储量,以达到探讨一种方法、认识下古气藏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储量是一个气田的物质基础,如何确定动储量及动储量的大小是气田开发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压降法确定动态地质储量。由于低渗透气藏渗流规律的特殊性,导致其压降储量曲线也表现出特殊规律。如果仍然按照普通气藏的处理方法计算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及计算结果的失真。因此针对靖边气田的实际情况,着力于应用压降曲线法中的平行外推法计算靖边气田部分区块的动态储量。以达到探讨一种方法、认识下古气藏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疏松砂岩气藏属于全球范围内比较典型的一类难开采资源,具有岩性疏松、易出砂、易出水、产量递减快、储量动用程度不均衡等开发技术难题,可供借鉴的开发经验少。针对青海涩北气田的开发难点,在解析气田疏松砂岩气藏储层特殊渗流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开发现状、开发规律以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开发管理疏松砂岩气藏的若干配套关键技术,包括生产动态实时分析技术、动态储量计算技术、疏松砂岩出水的水源分析技术、合理配产模式以及几种针对疏松砂岩气藏出水、出砂的提高单井产量的工艺技术,并运用气藏数值模拟来评价气藏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开发技术政策的合理性,从技术管理的层面上为提高疏松砂岩气藏的开发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压降法是蜀南地区动态储量计算最主要的方法,由于蜀南地区裂缝性气藏的复杂性,压降储量曲线也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态。通过对裂缝复杂气藏的地质模式和开发特征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对复杂裂缝气藏压降储量的计算方法,应在气藏开发的不同阶段多次复核气藏储量,及时掌握气藏动态储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气藏开发早期动态储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和 《特种油气藏》2012,19(5):69-72,154
通过物质平衡原理推导了广义视压降法储量公式,利用该公式分析开发早期气藏动态储量,其计算误差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气藏含气孔隙体积变化率与气藏压力,同时制作了典型气藏开发早期动态储量校正图版。采用该图版对安得森"L"气藏动态储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动态储量校正图版能够对早期视压降外推储量进行校正,计算结果可信度高,对气藏开发早期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动态储量计算偏差较大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和物质平衡方程,以S气田为例,探讨影响该类气藏动态储量计算结果的主控因素及储量动用比低的原因,并初步提出该类气藏动态储量评价的思路。模拟表明:多层合采使生产数据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气藏的生产动态,造成动态储量评价出现误差;储层渗透率和厚度显著地影响物质平衡曲线的形状,高渗层曲线上凸,低渗层曲线下凹;渗透率级差是动态储量计算误差的主要来源,气层厚度和井底压力的差异会加剧计算误差,压裂和层间初始压差会削弱渗透率级差的影响,气井配产引起的计算误差可以忽略;拟合数据选取不当以及地层平均压力求取不准确是造成S气田储量动用比低的主要原因;利用误差范围和存在误差的动态储量可反推出动态储量的真实范围。该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准确评价多层疏松砂岩气藏的动态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低渗透气藏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天然气渗流遵循“先高后低”,“先好后差”的这种“循序渐进”的自然渗流规律,另一方面,人为关井恢复测压时间短,所测试的当前地层压力值偏低(未稳定),从而造成笼统地应用压降法计算的气藏地质储量误差较大,开发初期计算结果与后期相比偏小许多,本文在讨论压降法计片气藏地质储量的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渗透气藏天然气的流量特征,结合实例计算,分析了低渗透气藏压降储量曲线的特点,认识到按照普通气藏压降储量计算方法并不适合低渗透气藏,从而提出了正确应用压降法确定低渗透气藏地质储量的新手段,进一步完善了压降法计算气藏地质储量的理论,尤其对落实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确计算低渗透气藏的动态储量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根据低渗透气藏生产动态及渗流特征,分析应用弹性二相法、压降法确定其动态储量的适用条件。低渗透气井产量过大使气藏供气能力不足时,出现的“假拟稳态”会造成用弹性二相法计算的动态储量偏低。天然气先沿容易渗流的物性好的气层流动,且低渗透气藏关井恢复测压时间有限,得到的当前地层压力值偏低(未稳定),导致压降-储量曲线呈“多段法、压降法确定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石炭系—二叠系气藏储集层致密,气藏单元内不同部位的含气饱和度具有明显差异,含气规律复杂,气藏压力系统不统一,储量分布整体非均质性较强。与常规砂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比较,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石炭系—二叠系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单井动用地质储量和单井储量动用半径随井底压力的降低而增大;生产至废弃压力时,单井动用地质储量和单井储量动用半径达到最大值。根据上述认识,通过分析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时储量的分布规律,建立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的物质平衡方程,得到累计产量与井底压力的关系式,进一步分析了2种求取启动压力梯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致密砂岩气藏单井动用地质储量和单井技术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为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井网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为了便于应用,改进理论计算方法,提出单井动用地质储量简化算法,对未开发区块井网部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疏松砂岩气藏的开发,低压低产井的逐渐增多导致气藏储量动用失衡,影响整个气田开发方案的实施,降低气藏的最终采收率。为了保证气田的稳产,以典型的疏松砂岩气藏涩北气田为背景,在掌握气藏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气井生产特征的分析对低压低产井进行了分类,结合气井低压低产形成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类型低压低产井的开发对策。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采取相应的开发对策后气井产量增大,能够保证气田稳产,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气藏开发动态资料,选取与气藏相适应的计算方法就能准确地确定其动态储量,故而筛选不同气藏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十分重要。为此,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低渗透强非均质性气田的生产动态特征,在动态资料不断补充和丰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压降分析法、弹性二相法、广义物质平衡法、不稳定生产拟合法、递减曲线分析法等方法对苏里格气田的可动储量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应性以及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结论认为,苏5区块宜采用压降法和不稳定生产拟合法计算其天然气动态储量,Ⅰ类井平均单井动态储量为2 936×104 m3,Ⅱ类井平均平均单井动态储量为1 355×104 m3,Ⅲ类井平均单井动态储量仅为981×104 m3。所得结果对苏里格气田开发中后期调整方案的制定以及气藏产能的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深层大气田一般都具有高压超高压、基质致密、裂缝发育等特点,其动态储量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为了准确评价该类型气藏的动态储量,首先基于高压超高压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深入分析了岩石有效压缩系数与岩石累积有效压缩系数的相关关系,优选出适合于高压超高压气藏动态储量评价的物质平衡分析方法 ;然后,基于非线性回归法确定了动态储量评价的起算条件,针对未达到起算条件的情形建立了半对数典型曲线拟合法,并采用该方法计算了3个超高压气田(藏)的动态储量,进而验证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高压超高压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中的气藏累积有效压缩系数是影响该类气藏动态储量评价结果的关键参数,该参数是原始地层压力和当前平均地层压力的函数,而其数值难以通过岩心实验测得;(2)针对高压超高压气藏,推荐采用不需要压缩系数的非线性回归法进行动态储量评价;(3)采用非线性回归法计算动态储量的起算点(无量纲视地层压力与累计产气量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起点)无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基于图解法的统计结果得到不同无量纲线性系数(ωD)情形下起算点对应的无量纲视地层压力衰竭程度介于0.06~0.38,基于实例气藏数据统计得到的起算点也在此范围内;(4)未达到起算条件时可采用半对数典型曲线拟合法估算动态储量,动态储量与视地质储量的比值(G/G_(app))是ωD的函数,ωD越大,(G/G_(app))越小;(5)处于试采阶段的高压超高压气藏,应尽可能延长试采时间,以提高动态储量评价的可靠性;对处于开发中后期的高压超高压气藏,则应以动态储量为基础制订气藏综合治理措施,进而不断改善气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计算气藏动态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压降法,该方法不需要知道水侵量的大小,仅依靠生产动态数据,绘制累计产量与视地层压力的关系曲线,就可以计算动态储量。但压降法需要较多的测试地层压力数据且要求测试数据准确可靠,对南海东部普遍存在的强边底水气藏采用常规的压降法计算出的动态储量往往比实际值大,甚至高于静态地质储量,因为水侵往往比人们观测到时发生得更早,要准确计算此类气藏的动态储量需要考虑水体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强水驱气藏的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多井系统等价为1口井生产的情形,引入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和测试的地层静压为约束条件,建立产量、流压、测试地层压力目标函数,拟合生产动态数据,获得动态储量,并能求出水侵量。用南海东部PY30 1气田某层位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更好地用于水体活跃程度高的气藏,动态储量计算结果可靠度、可信度均高。  相似文献   

14.
气藏剩余压力分布能够直接反映其储量动用情况,采用长岩心多点测压实验装置,选择渗透率分布区间分别为(1.38~1.71)×10-3μm2,(0.41~0.73)×10-3μm2,(0.049~0.084)×10-3μm2的多块砂岩岩心组合形成长度超过50cm的3组长岩心,模拟含水砂岩气藏衰竭开采。实验过程中实时记录气藏边界至气井不同位置处压力剖面变化,研究含水气藏储量动用特征。研究表明:致密砂岩储层产气特征、压力剖面形态、压降过程、废弃时剩余压力分布均与渗透率较高的储层(Ⅰ类)差异显著,明显受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控制。含水相同(约35%),生产至废弃条件时,Ⅰ类储层的压力剖面整体几乎降为0,而致密砂岩、剩余压力仍维持在原始压力的50%以上,且压力梯度大,表明含水气藏,渗透率越低储量动用越困难,动用均衡性越差;考虑含水,随含水饱和度增加,Ⅰ类储层压力剖面形态及下降过程变化不大;渗透率更低的储层(Ⅱ类)尤其是致密储层(Ⅲ类),其压力剖面形态变化极为显著,含水较高时,压力难以向外波及,储量难以有效动用,且非均衡性极强。  相似文献   

15.
地质储量和水侵量是确定气藏开发规模及开发设计的重要参数。传统的视地层压力识别法是判别 气藏驱动类型的常用方法,但对于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水驱作用不强的气藏,其早期的压降曲线为一条 直线,容易被误判为定容无水驱气藏,所计算的储量要比采用水驱气藏计算出的储量高。以涩北二号 气田A 气藏为例,应用视地质储量法,在不需要知道水侵量大小的情况下直接应用生产动态数据,绘制出 气藏视地质储量变化曲线,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地质储量,再把计算得到的地质储量代入视地质储量计算 公式即可反求出水侵量的大小。该方法简便、实用,对指导气田的后期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结合大量气井生产动态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动态监测资料进行了动储量计算,又采用了产量递减法预测各类气井月产量及累产气,最后综合了压降法、产量递减法等多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落实了长北区块各类气井动储量,为气田的下步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致密气田开发区采收率、实现规模效益开发,需要充分有效动用地质储量。针对如何完善井网的实际问题,主要基于储量复算、动储量评价和变井距加密方法 3个方面考虑:①针对致密砂岩的强非均质性,利用Voronoi网格的非均匀切片法开展储量评价,相比容积法计算储量,有效减少了因各参数平均带来的误差;②对700余口生产超过10年的井分阶段预测动储量,形成Ⅰ类、Ⅱ类、Ⅲ类井分阶段动储量评价经验公式,有效解决了致密气井生产初期动储量计算不准确的问题;③在井网评价与完善方面,根据强非均质储层的特征,充分结合地质、地震和生产动态认识表征未动用储量分布,采用变井网加密方式,以保证加密井部署的合理性。此井网完善方法为致密砂岩气藏老区效益稳产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确定可动用储量是气藏开发评价的核心工作,也是开发方案科学编制的重要基础。致密砂岩储层一般具有基质致密、高含水饱和度等特征,其基质储量动用十分缓慢,气藏开发早期难以准确评价。根据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压降漏斗特征,采用长岩心多点测压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流程,模拟测试了常规空气渗透率分别为1.630 mD、0.580 mD、0.175 mD、0.063 mD的含水储层孔隙压力在衰竭开采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建立了一套面积占比方法,实现了对可动用储量进行量化评价,提出了一套提高气藏储量动用技术的对策与建议。以井控范围400 m为例,分别评价了瞬时产气量降为10%时的初期配产和极限动用条件两种情况下的储量动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含水致密砂岩气藏的采出程度与储层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废弃产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总体上基质越致密、含水饱和度越高、废弃产量越大,则采出程度越低;通过优化加密井网、人工裂缝规模与基质的匹配关系,避开可动水层、实施控水增气开采,降低废弃产量、延长气井生命周期等技术措施可以提高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