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晓宁 《包装工程》2023,44(12):352-357, 399
目的 对旅游纪念品传统设计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尝试提出克服这一弊端的对策,为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以陕西省旅游纪念品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出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存在的设计导向模糊、设计主体单一、设计认同不足、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将主体、资源、空间和市场等力量叠加融合,构建出旅游纪念品多元协同整合设计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该模型,利用协同思想探索旅游纪念品与政策导向、地域文化、数字技术及品牌价值的耦合关系和融合途径,给出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新思路。结论 基于多元协同理论进行旅游纪念品设计,能够打破多环节壁垒,实现政策、文化、传播和营销等多因素与设计之间的有效融合,在提升旅游纪念品品质的同时,还能赋予旅游纪念品更加丰富的社会责任和内涵,进一步满足用户的情感认知和社会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2.
旅游纪念品互动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雅莲 《包装工程》2015,36(8):136-139
目的针对目前国内旅游纪念品单项输出的设计模式,通过对旅游纪念品的再认识,探索为纪念而设计的互动体验研发思路。方法利用互动作为设计手段,借助互动过程的强化,赋予物品强烈的情感。并从纪念品的获取方式、展示方式、使用方式和分享方式这4个方面来探讨增强纪念意义的多种可能性。结论通过提供"工具"或"服务"的双向互动体验,增强旅游纪念品的纪念价值,以期能给国内旅游纪念品开发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旅游文化纪念品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段晓赛  赵锋  张倩  付怡 《包装工程》2016,37(22):153-157
目的进行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在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化的组成方式、旅游文化纪念品的意象信息传达方式以及目前旅游文化纪念品在设计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意象符码转换方法,提出将文化意涵搭载于纪念品中的"8 TRANS"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方法。以台湾兰屿乡为例,使用"8 TRANS"方法指导其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结论依据基于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理论设计的旅游文化纪念品,较好地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为旅游文化纪念品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启春 《包装工程》2021,42(2):279-281
目的探究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实需求及其情感化设计策略的实施路径与未来发展。方法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冲击,由此产生的旅游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以及旅游产品的更高层次的设计出发,引申出情感设计的重要设计思路,并结合情感化设计的可行性和设计思路进行深入的设计规划,接着从文化导向、情感互动、真实体验、遗产传承等方面深入研究,从中选取一些设计实例进行理论论证和实际探索,总结出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情感化设计方法。结论旅游纪念品情感化设计必须从实际着手,深入分析旅游者对旅游品的多样化消费需求,由外而内、内外兼施地进行工艺、文化、情感的交织与融合,丰富旅游纪念品的文化情感与民俗寓意,以强烈的新颖性、纪念性、情感性为标志,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乡村旅游纪念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方法。方法分析乡村情感的核心即回归的情感,及其与乡村纪念品包装的交互体验模式,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3个层次探索具体的情感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结论为了使乡村旅游体验不断优化,从情感设计的角度切入,探索乡村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新思路和方法,满足消费者对乡村纪念品包装的消费需求和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6.
杨程  范佳晨 《包装工程》2020,41(14):61-66
目的探讨感质理论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提出具有感质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与流程,帮助设计师准确地捕捉用户情感,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且能够触动内心的产品。方法梳理感质理论的内涵,提出感质注重体验性,在文创产品中可以分为感官、行为、情感和反思四个体验层次。针对四个体验层次分别提出感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并将感质文创产品的设计流程分为文化元素的提取、设计师的整合、文化特征的感官传递三个步骤,最后以一款地域文化为背景的茶具进行设计实践验证。结论感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流程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加准确地捕捉用户的情感与需求,设计的产品能与消费者认知相匹配,带给消费者感官、行为、情感和反思体验,触动消费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致力于开发、设计能够产生"心象共鸣"的旅游文化产品,使消费者使用旅游文化产品时能达到"共鸣式"的体验。方法基于认知心理学心象,将心象思维过程划分为5个步骤,分别是"知象"、"取象"、"立象"、"审象"、"拟象",其中知象和取象实为信息获取,立象和审象为信息加工,拟象则为信息转换。基于心象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是将鲜明生动的遗觉表象变为可采用的设计素材,通过引发人脑中的记忆表象,抽象概括出笼统的心象特征,最后合理把握心象特征并将其分解、综合、移植到新的对象上的设计方法和指导思路。结论心象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基于心象理论设计的旅游文化产品能唤起人们对于旅游地的情感记忆,拓展了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与心象理论结合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其文化兼具海洋性和民族性。将文化基因视作民族文化最小的遗传单位,构建文化基因图谱并转化为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之素材,建立旅游纪念品的评价模型。方法在文化基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基因复制法、文化基因植入法、文化基因共生法和文化基因变异法进行当地旅游纪念品的系列化创意设计,从而完成由文化基因图谱绘制到文化基因转译的过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得分,完成对方案的择优评价,以确定产品开发的优先等级和明确纪念品设计的关键指标。结论采用文化基因设计法可以加强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集成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评价提供了量化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方案择优过程中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品属性的鞍山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邓碧波  李少宏  康娜 《包装工程》2012,33(22):114-117
以旅游纪念品是一种体现地域文化差异性的商品和一个表达意义的符号体系为启示,阐述了旅游纪念品设计应体现出旅游地的地域文化特征、旅游纪念品的情感价值和其作为商品的一个分支和门类的本质属性的设计价值观,提出了基于这一价值观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鞍山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实践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庆亮 《包装工程》2019,40(16):260-263
目的 探索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全新解析与融合应用。方法 由旅游这一文化交流活动方式出发,探索旅游纪念品的突出特点和实际价值,并结合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不足的问题,由此引申出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价值方向,接着从视觉语言、文化体验、情感传达、品牌创建等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策略,最后探寻融合创新的关键点。结论 旅游纪念品设计在保留原有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文化、工艺、情感等方面的元素融入,能够使纪念品真正具有纪念价值,进一步加深旅游者对于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民族独特地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使旅游活动的体验和情感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11.
张焱 《包装工程》2021,42(4):231-235
目的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经济模式下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区域旅游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和动力.借助新实用主义的美学理念,加强旅游纪念品的艺术感与实用性的融合发展,对当下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展开策略性思考.第一,前期树立文化品牌,再进行合理地设计与开发;第二,找准产品定位,锁定旅游纪念品的不同消费群体;第三,创设艺术情境,拉动旅游纪念品的欣赏与消费;第四,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全方位包装,努力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纪念品.结论 基于新实用主义美学理念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必须不断吸收人类艺术史的实践成果,创造人类文化新的审美趣味,从而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  相似文献   

12.
吉祥福文化在天津石家大院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彧 《包装工程》2011,32(20):50-52,80
通过对天津石家大院吉祥福文化现状的分析,得出现有天津石家大院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法,并通过阐述其吉祥福元素的系统分析和归类过程,提出"津味"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法,阐明了旅游纪念品设计应根据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进行设计,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设计与人的心理需求结合起来,使其品牌化、系列化、个性化,从而形成产业,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阳  王沙  郑仁华  杨岚 《包装工程》2019,40(18):264-268
目的 探寻一种关于工业遗产类园区的文创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方法与思路。方法 从文创角度出发,分析工业遗产与文创旅游纪念品的关系,提出确定设计方向和如何提取工业遗产中的建筑、产品、人文、历史记忆等具有形式感的符号语言的方法,在遵循设计符号的解析与重构等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人们对事物的“同理认知”和对个性化、趣味性等设计诉求,发掘并设计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工业遗产特质的文创旅游产品。结论 工业遗产类的文创旅游纪念品设计有着内在的共同规律和设计方法,通过梳理经验,并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与方法,足以为我国工业遗产类园区的文创旅游纪念品及衍生品设计开辟一条新的思路,并最终达到传承和传播工业遗存其文化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蒋鹏  付业君  李树 《包装工程》2021,42(12):272-275
目的 探索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思路与实践策略.方法 从旅游文化中的旅游纪念品的概念着手,分析当前时代背景下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并从产品特色、创新和附加价值等方面就旅游纪念品的现实短板进行分析,总结出几方面不足,并借此提出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分别对当前旅游纪念品的地域化特征的凸显、创新意识的提升等展开探讨,分析旅游纪念品甚至更高层面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结论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创新一直是旅游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而以文化为导向的创新设计能够为旅游纪念品设计提供更多的形与质,同时丰富旅游纪念品的内涵,让其成为文化传播、艺术欣赏的综合体,从而在不断的创新开发中展示出极强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杨晨 《包装工程》2018,39(20):265-269
目的 基于地域性辽海文化背景,分析研究锦州城市旅游文创艺术品的文化基因传承与创新应用性价值问题。方法 引入辽满文化价值释义及辽宁独特沿海文化特质两大地域性文化溯源,并结合实际应用性设计案例,对锦州特色文创艺术品的图案式样、平面及立体造型、设计色彩、材质工艺等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解析,以此建构辽宁锦州特色文化创意艺术品的文化定位及设计构想。结论 提出大力弘扬“辽海文化”品牌标识形象,以交融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审美气度,以多元性、开拓性的价值思考场域,将其融入地方性城市商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设计研发中去,使地域文化的解读与设计实践共同展现出辽海文化在锦州城市旅游文化创意艺术品设计中的文化定位及特色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