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的重要措施,再生水及其利用的发展与效益已经在北京、天津等城市获得了实践证明。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际,奥运中心区以再生水作为绿化、冲厕用水,使北京创造了奥运会历史上的一个"第一"。这一年,北京市中心城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兑现了北京市奥组委向世界的承诺。"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再生水年利用量由2.6亿m3增加到6.8亿m3,主要用于工业冷却、河道景观、农业灌溉、园林绿化及市政杂用。但是,再生水毕竟是新鲜水源的替代品,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供应服务的特殊性与供应保障的艰巨性。本文拟结合全国(主要是北京市)再生水发展概况,对其特性、特殊性与艰巨性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汪晶  韦诚  王菊  徐亚东  殷鹏 《中国水利》2014,(11):43-46
随着水资源管理目标的转变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再生水逐渐成为解决水问题、实现水生态良性循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从江苏实际出发,简要阐述了江苏城市再生水利用的紧迫形势及利用现状,提出短期内江苏再生水利用潜力约18亿m3,主要利用途径为工业循环冷却水、城市杂用水和环境用水,剖析了政策法规、管理体制、水价、技术等多因素对江苏再生水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蒙格平 《中国水利》2013,(23):34-36
北京市大兴区于2008年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试点期内,大兴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及用水结构调整力度,发展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加大污染扰民企业的搬迁改造步伐;通过强化再生水利用调度,在工业、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中推广再生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作为中国水资源较为丰沛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压力下水资源短缺问题亦逐步凸显。研究从产业结构入手,结合中国主要发达城市用水情况,对成都市相关产业用水结构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用水存在结构性问题,表现为农业用水占比过高(54.8%),服务业用水占比相对低(21.7%)、再生水利用空白。基于此,研究提出优先发展农业节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推进再生水利用等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分析了再生水在北京市水资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意义及再生水的利用现状,在总结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市再生水发展总体思路:"中心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郊区污水处理厂按高品质再生水标准一步建成,变污水为资源。"从中心城、郊区、农村3个层次大规模开发利用再生水。对北京市再生水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再生水发展思路提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再生水利用有着优化水资源供给、缓解水环境污染、减轻水生态损害等综合效益,对推进地区节水、减污、减碳起到重要作用。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为例,构建再生水利用节水、减排经济价值分析理论与测算方法,结合安吉县城市杂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工业用水行业2025年预测再生水利用量,分析安吉县不同途径再生水利用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至2025年,安吉县城市杂用水领域再生水利用经济效益最大,景观环境用水领域再生水利用效益最小,应重点推进市政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构建的经济效益测算方法不仅体现了再生水利用节水效益,也综合考虑再生水利用带来的减污、减碳效益,为地区从节水减排价值角度选择再生水利用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玲  莫罹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7(10):29-30,34
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对一个城市再生水系统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再生水用户的确定是再生水利用规划首要及关键的环节,涉及到再生水厂规模、工艺,同时也决定着整个再生水输配系统的布置。景观、工业、城市杂用等低质用水户是首要的考虑对象,同时各个城市还需要根据自身水资源供需及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地确定用户,以确保再生水利用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城市的再生水系统建设真正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循环再生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新途径,澳大利亚悉尼奥运村在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简要介绍了悉尼的再生水管理策略、用水安全准则及系统工作流程等。  相似文献   

9.
城市再生水利用工程能够实现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改善和减污减排等多种功能,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城市河湖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北京市小红门再生水生态利用工程通过工程建设将高品质再生水调入永定河,并利用长兴湿地、园博湿地和南大荒湿地进一步净化,可为永定河生态修复提供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用水的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公共用水的管理与需求控制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基于终端用水分析原理,建立了公共用水部门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综合评估模型(MWUM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其公共用水潜力的结构、技术与经济特征.北京市公共各行业用水结构基本保持稳定,机关用水所占比重较大;节水率较大的宾馆和院校的单位节水成本最小,是城市公共节水的重点领域;污水再生利用的单位成本与节水成本具有可比性,节水与再生水利用应统筹考虑.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搜集并分析京津冀等七大城市群88个城市2005年至2015年期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等数据,刻画了七大城市群节约用水和再生水利用状况。结果表明:七大城市群节约用水主要来自工业部门的重复用水,北京、广州、重庆等特大城市则源自公共用水。再生水利用方面,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再生水利用率最高,其他城市群利用量都偏低。从立法层面看,为了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和再生水利用,在积极吸收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应尽快修改完善《节约用水条例》,增加关于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条款,强化节约用水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简述枣庄市水资源量及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结合2010—2018年供用水数据,分别从横向的供用水结构及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枣庄市9年间供用水现状,得出枣庄市存在水资源短缺、供水及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从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制定再生水回用相关政策及加强水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是严重缺水的特大城市,为满足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用水需求,北京市的发展不得不靠超采地下水来维系,而现有的水资源开发模式,造成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引起了严重的水生态问题。且北京市供水水源构成逐渐多样化,再生水利用率加强,地下水开采量得到有效控制,地表水供水量呈减少趋势,大量通过外调水来缓解用水压力,应急水源按照常规水源利用等趋势显现。通过详细阐述北京市水资源情势及供需水分析,提出了南水北调通水前的相应的应对措施,而对水资源合理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以使之与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才是势在必行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赵建华 《山西水利》2006,22(3):10-12
针对晋中市城区水资源及供水用水状况,对城区居民生活、工业发展、公共事业和生态建设不同时段的用水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围绕城市整体布局、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立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城市供水保障体系,提出了拦蓄现有地表水,强制利用再生水,及早谋划外调水的城区供水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再生水利用,调查分析了广州市再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分别采用回归分析法和分类用水指标法预测了2020年和2030年广州市再生水可供水量,基于广州市的相关规划预测了2020年和2030年广州市再生水需求量,并探讨了影响广州市再生水利用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广州市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少,城市内河涌景观环境所需水量较大是再生水可供水量无法满足需求的主因,广州市应从政策、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推动再生水的利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作为黄河流域国家中心城市,2020年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93 m3,属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随着西安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水量将逐年递增。再生水已从过去单一的工业冷却用水逐渐向城市第二水源转变,西安市在2020年再生水生产总量为9.9亿m3,利用量为2.61亿m3,仅能被有效利用1/4。对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现状及利用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具体原因提出有效措施,以期能够提高西安主城区再生水的利用效率,节约城市优质水资源,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特大型城市,水资源成了制约北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导致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中心城区现有污水处理能力已明显不足。2013年,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部署了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的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市历史上的水到北京市水资源现状,系统分析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形势,分析了北京市2001—2010年的用水量、用水结构以及供水结构,表明农业和工业用水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生活用水呈起伏增长趋势;北京市近10年地表水资源量日益减少,重要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从2003年开始,随着再生水的利用和外调水的引入,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由于遭遇连续干旱,地表水日益枯竭、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与地表水环境污染严重等因素的影响,缺水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基于当今北京市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强化水源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及污水资源化4个方面提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缓解水资源承载压力,为北京市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北京郊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出发,阐述了国内外再生水利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趋势,以北京市大兴区南红门灌区为例论述了再生水用于城镇景观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再生水利用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并强调了再生水用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非常规水源的利用,目前再生水已成为北京市第二大水源。通过分析北京市当前用水现状,探究再生水可利用领域,结合水影响评价制度分析北京市再生水利用要求及政策,提出再生水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为促进再生水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