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C/OS是一个源码开放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从context的变化为线索,详细介绍和分析了uC/OS内核调度方法和过程,对于学习操作系统移植和设计操作系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把u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到SIC33L11微处理器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基于SIC33L11的uC/OS-Ⅱ嵌入式应用程序的编程。  相似文献   

3.
uC/OS-Ⅱ在80C51下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嵌入式探作系统uC/05-Ⅱ在80C31系列单片机上的移植,并针对在KEIL C51缟译器环境下移植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简要分析了uC/OS-Ⅱ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资源和响应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μC/OS-Ⅱ的视频压缩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μC OS II是一种免费且源代码公开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 ,文中介绍了在视频压缩系统中如何使用 μC OS II进行系统开发 ,并针对移植到TMS32 0C5 40 2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介绍。所设计的视频压缩系统直接连接在摄像头的输出端 ,先将模拟视频图像信号进行数字化 ,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进行图像压缩 ,再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利用RS 4 85总线传送到计算机 ,构成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5.
uC/OS-Ⅱ操作系统向ARM7开发平台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M工程开发中,为了实现功能复杂的资源复用,提高软件功能设计效率,简化开发难度.需要采用高性能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Ⅱ作为软件设计平台。因此,将uC/OS-Ⅱ移植到ARM开发平台是一项难度极高但十分必要的工作。通常移植工作对开发人员有非常高的要求,开发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6.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作为一种软件平台已逐步成为国际嵌入式系统的主流。目前,实时操作系统很多,但他们都是商业操作系统,价格昂贵,人们往往很难接受,因此作为源码公开的实时操作系统μC/OS II被广泛采用。探讨了μC/OS II在ARM7处理器上的移植方法,指出了在μC/OS II移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其多项实时性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此方法对ARM应用的操作系统移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SIP协议的IP电话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给出了一种独立式IP电话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在S3C2410微处理器上移植uC/OS—II操作系统来完成多任务管理,可使用一个RJ-45以太网接口直接连接Internet来实现和其他IP电话的通话。  相似文献   

8.
μC/OS-Ⅱ在TMS320VC33上的移植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在TI公司的TMS320VC33芯片上的移植和应用做了具体的讨论和研究.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芯片上移植实时操作系统,更加充分地发挥DSP的强大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并进一步降低DSP软件开发难度,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介绍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分析他在TMS320VC33上移植的具体步骤,详细讨论了任务的划分、管理和同步,对DSP的操作系统移植有实际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车载定位终端数据交互实时性差以及程序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ARM处理器和uC/OS-Ⅱ操作系统的车载定位终端的设计方案.在32位高速ARM处理器上移植并应用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实时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以实现数据交互的高实时性和运行的可靠性,满足车载定位终端对数据处理速度以及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 《电子科技》2005,(9):10-12,16
以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为例,介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的工作原理与结构,并介绍了三星公司生产的S3C4510B芯片的结构和特点,提出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移植到S3C4510B上的方案,讲解了在系统移植过程中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实现了μC/OS—Ⅱ在S3C4510B上的移植。  相似文献   

11.
U-Boot在S3C2440上的移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徽  张华春   《电子器件》2007,30(4):1423-1426
Bootloader U-Boot功能齐全、应用广泛但移植到ARM微处理器S3C2440A上相对比较复杂.简介了常见的Bootloader,归纳了U-Boot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其运行过程,介绍了系统存储空间分布和基于S3C2440A微处理器为核心自主开发的嵌入式系统板硬件资源配置,给出了U-Boot在嵌入式系统板上的移植方法、移植过程和移植要点.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测试.目前,U-Boot可以完成设计的功能并能够稳定的运行,为下一步移植Linux操作系统奠定了必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Symbian OS的XMPP协议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时通信(IM)已成为继电话、传真、E-mail之后一种最重要的沟通与交流方式,特别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XMPP协议是IM的标准协议,把XMPP协议移植到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特别是占有智能手机市场首位的Symbian OS中,并在此协议栈上开发IM应用软件具有广泛的市场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移植开源XMPP协议到Symbian OS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代码移植步骤,最后根据代码移植步骤给出了移植XMPP协议栈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Linux内核在S3C2410上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研究将Linux内核移植到嵌入式系统的技术为目的,描述了Linux-2.4.18.-rm7-pxal移植到S3C2410处理器目标板上的方法。详细介绍了Linux内核移植方法与步骤,并说明了如何搭建移植环境。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达到了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仵伟  诸昌钤  杨光 《信息技术》2006,30(7):47-50
VxWorks是一种支持多种体系结构处理器的操作系统,有很强的移植性。描述了将VxWorks移植到基于S3CA510B处理器目标板上的方法与过程。首先介绍了VxWorks和板级支持包BSP的概念并分析了VxWorks的启动过程和S3CA510B处理器,并简单说明了将如何搭建移植环境,然后着重讨论了在该开发板上BSP的设计实现以及VxWorks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程方  孙杰 《电子测试》2009,(5):74-76
U-boot是一款应用比较广泛的嵌入式Bootloader,能够支持TFTP协议从网口下载内核映像,但不支持从NAND Flash启动,也没有对S3C2440的支持,本文主要工作就是实现U-boot从NANDFlash启动,移植到UTT2440S上。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U-boot的启动流程,详细地介绍U-boot基于NANDFlash启动的移植步骤,对移植工作进行了分析,并对移植的U-boot进行了测试,可以稳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嵌入式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操作系统的移植是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而启动引导程序的开发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的第一步,为加载操作系统的内核建立必要的环境和传递正确的启动参数.U-Boot凭借其广泛支持ARM、PowerPC等多种架构的处理器以及支持Linux,tBSD和VxWorks等多种操...  相似文献   

17.
GCC编译器后端移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GCC编译器的体系结构出发,提出了GCC前后端分离的结构以适合移植到不同的硬件平台,分析了GCC后端移植的关键技术。重点阐述后端移植所必须的文件,并详细说明这些文件的作用,给出了RTL中间语言的语法结构以及典型指令的RTL指令模板结构。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对移植到新硬件体系结构的GCC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针对特定的硬件体系结构,GCC后端移植技术是可行的,能够产生正确的汇编语言代码。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微控制器在大容量数据存取时的应用,可以采用外扩存贮器并移植文件系统的解决方案。本文介绍了FatFs文件系统在一款基于ARM Cortex M3的微控制器STM32上的移植,并简要描述了从电路的连接到FatFs底层函数的编写。  相似文献   

19.
龙芯3A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优点,在高性能计算、个人桌面应用、工业控制、高性能嵌入式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龙芯系列平台大都是基于Linux系统,但在工业控制、高性能嵌入式等领域,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的VxWorks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在分析了VxWorks移植的主要内容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龙芯3A的VxWorks移植方法.针对具体工业应用,设计了一种基于龙芯3A的工控平台,并实现了对该平台的VxWorks移植.经过在龙芯3A开发板上的验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支持最新视频压缩标准H.264的嵌入式消费产品是当今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在Blackfin平台上实现H.264视频解码器的可能性,给出了可行的移植实例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