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东地区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体系,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发育,为典型的隐蔽型岩性砂体油藏。因此,加强河道砂体的识别描述和评价研究,才能实现孤东地区河道砂体勘探的新突破。本文针对孤东地区馆陶组地质特点,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形成了"水平切片、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和油气检测评价"等勘探技术。河道砂体识别描述技术的综合研究,对指导孤东地区馆陶组河道砂体勘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河流相储层的废弃河道微相,在侧向上对流体起隔挡作用,因此正确识别废弃河道对于进一步分析储层内部构型以及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以大港油田港西一区明Ⅱ17小层为例,首先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确定复合曲流带的分布范围;然后在复合曲流带内确定单一河道边界;其次在单一河道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废弃(末期)的鉴别标志和沉积微相特征,依据高弯曲河道砂体沉积规律,确定废弃河道和末期河道的发育位置。识别废弃河道并进行精细刻画不仅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剩余油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后期开发方案编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姬黄32区块长811储层水下分流河道内单砂体的垂向分期、侧向分界的测井相标志识别,总结了单砂体的叠置样式,分析了A/S值变化对单砂体叠置模式及单砂体间连通性的影响;利用密井网小井距资料建立的单砂体宽厚比定量预测模式,完善了单砂体展布的研究精度。研究表明该区长811油层纵向上4个单层内共发育31个单砂体,单砂体宽度180~650 m,厚度1.8~7 m,宽/厚比70~120,平面上呈北西-南东方向条带状展布。根据研究结果对“有注无采、有采无注”的井组注采井网配套后,取得明显的效果,指导同类油藏的精细注采管理。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苏L-召S区块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探究苏L-召S区块盒8下亚段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本次研究在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从取心井单井沉积相分析入手,对各种相标志进行识别,认为研究区盒8下亚段处于不断变化的氧化还原环境中,以还原环境为主;结构成熟度存在矛盾,证明为典型的河流相沉积;通过粒度特征分析,可识别出河道底部滞留、河道沙坝(心滩)、河道充填3种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并伴有少量的粒度较细的泛滥平原沉积。综合研究,认为盒8下亚段发育辫状河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
渭北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最近两年新发现的含油区块,本文以其密井网区延长组四段33油组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等资料,对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分析单河道基本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剖面上井震结合识别单河道,平面上采用最大单层厚度与砂体层数交绘的方法,在密井网区长33油组识别出八个单河道发育期,单河道宽度一般在500~800m之间,宽厚比介于100~130之间;在平面复合河道中识别出单河道发育条数及分布范围;同时提出长33油组河道内部发育下切叠加式、不完全下切式、孤立式及薄层叠加式四种砂体叠置方式,明确了不同叠置模式在密井网区分布范围,为渭北油田密井网区注水开发和外围有利区带选取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路曦 《中州煤炭》2022,(10):165-170
为强化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整治效率,提升其管理效果,以西安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影像分级识别该地区的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分析了西安河流分布概况,采集水体样本实测数据,判断采集的水体样本的黑臭水等级。同时获取皂河的遥感卫星的城市河道黑臭水体遥感影像,采用遥感分级指数模型分级识别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分析结果显示,利用遥感影像可以计算出水体的遥感分级指数,依据设定的阈值对指数实行判断,分级识别西安河流整体和局部支流的黑臭水体情况。遥感分级识别结果与实测结果之间吻合程度较高,识别数量一致,长度误差均在05 m以内。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应用Google earth软件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地貌进行取点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沉积背景,绘制沉积微相图、沉积模式图,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相和沉积机制,并详细分析了三角洲的发育模式。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河流作用强于波浪作用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鸟足状形态;三角洲发育典型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层结构;三角洲平原相沼泽微相十分发育;三角洲前缘相河口砂坝微相较为发育;平原分流河道断流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庄36区块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厚度、砂岩厚度、沉积构造特征等单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庄36区块长8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3种沉积微相;②研究区砂体分布稳...  相似文献   

9.
河流相是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三最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河流相层序地层界面的划分又是河流相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故河流相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研究对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储层的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意义。以河流相沉积学研究为基础,阐述了构造沉降、气候变化以及沉积物供应对盆地层序形成与发育的影响。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对目的段取芯井岩芯的观察,得出了河流相层序界面识别的岩石学标志;利用测井曲线的突变和地震剖面中的不整合识别出了层序界线。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湖湾区克拉玛依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辫状河储集体中隔夹层发育。不同沉积微相的夹层含量不同,决口扇中的夹层含量最多,其次为河道微相,含量最少的是河口砂坝。隔层对油气垂向上封盖,夹层对油气侧向上封堵,形成了本区广布的断层岩性油藏,本区克下组成藏模式为克百断裂垂向运移风城组原油,油气在上倾方向断层遮挡或岩性遮挡、侧向岩性遮挡、油气藏的分布范围受到岩性变化的控制。在泥质夹层增多的油藏边部,夹层对油气形成侧向遮挡,因此分析不同微相夹层的分布特征是研究油藏含油面积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金湖凹陷杨家坝油田阜二段、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芯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和测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杨家坝油田阜二段(f2)、阜一段(f1)油组的沉积模式。阜二段主要以滨浅湖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滨浅湖滩砂、滨浅湖砂坝;阜一段主要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绘制了各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详细阐述了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苏萍 《煤炭学报》1994,19(1):89-98
本文用比较沉积学的方法对淮南煤田二叠系三、四含煤段沉积物进行详细研究,初步建立了由多条陆源河流形成的复合型三角洲沉积模式。根据水文(古水文)特征将复合型三角洲划分为三大部分:水下三角洲平原、水上三角洲平原的树枝状河道体系和网状河道体系,并讨论了每个组成部分内的沉积作用特征。通过对比,指出该三角洲体系与单一陆源河流三角洲在成因、展布格局和组合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煤矿安全》2019,(9):61-65
为对鄂尔多斯北部营盘壕井田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矿井水防治工作,发现研究区沉积相与砂体展布以及富水规律的内在联系,在引入INPEFA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分析,将研究区直罗组划分为了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6个短期旋回。认为其主要经历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的沉积体系演化,识别出河道、心滩、边滩、天然堤、河漫滩、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沙坝等沉积微相。认为直罗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形成的砂体为主要含水层;直罗组中段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上段的曲流河河道砂体也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了空间。此外,心滩、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在纵向上也具有较好的储水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塔河油田三叠系底水砂岩油藏作为地下地质体,将露头调查与地下地质体进行解剖类比分析,从心滩坝的沉积演化机理出发,对不同沉积作用条件下落淤层的成因和展布样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落淤层多发育于心滩坝内,岩性可分为泥质和钙质夹层,利用本区丰富的水平井测井资料,根据电阻率曲线反演识别水平井隔夹层的展布,对全区的夹层进行识别,开展落淤层定量分析,确定展布范围,长宽比,证实落淤层的分布受控于心滩坝的规模;受落淤层的影响,由辫状河三角洲控制的塔河油田底水厚砂油藏,其剩余油不是简单的"水上漂"特征,而是分布在落淤层之上周边及环水锥处,总结出4种辫状河储层中落淤层的空间配置关系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模式。研究成果既为以砂体构型研究为核心的构型建模数模和剩余油预测奠定基础,也为同类油藏综合调整方案、井位部署、剩余油挖潜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市长生河流域待清淤治理的3条干支流为研究对象,针对河道底泥中的含水率、营养盐、有机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物含量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单项指数法、有机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为河道疏浚工作以及疏浚底泥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分析表明,底泥中全氮(TN)、有机质(OM)污染均为轻微程度,有一半采样点的TP污染为中度和重度污染;7种重金属中,Zn含量最大,而Cd的单重金属生态潜在危害程度最大,其各样点的Cd均高于中度危害;16种多环芳烃含量低,均为低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刘洪霞 《西部探矿工程》2015,27(1):67-69,72
利用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长岭凹陷正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确认其为三角洲相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决口扇、分流间湾等微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并分析了目的层青二段Ⅲ砂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勘探研究表明,西湖凹陷A构造花港组H3a砂层组具备发育规模油气藏的潜力。但由于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河道展布特征刻画难度大,严重阻碍了本区勘探开发进程。基于源—汇体系,利用分频CMY融合技术,对西湖凹陷A构造H3a砂组层砂体发育特征开展研究。在A构造花港组H3a砂层组识别出两期河道,其中早期河道广泛发育,晚期河道发育相对局限,仅见于研究区东部;A构造H3a砂层组整体表现出“准平原化”的特点,三角洲开始大规模由北向南快速推进,三角洲平原范围可推进至B-2井区以南,呈现大平原小前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源—汇系统约束下,利用分频CMY融合技术,能有效地提高砂体叠置区河道识别能力,更精确地刻画出河道期次及展布形态,对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安棚油田深层系13种岩石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的形态、模式和沉积剖面结构及沉积岩中具有成因意义的各种岩性岩相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棚油田深层系存在近岸水道微相、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席状砂微相、河道间微相、前扇三角洲共6种沉积微相,其中远岸水道微相、河口坝微相是深层系主力油层所在的相带,是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相带;近岸水道微相、前缘席状砂微相是需经深度油层改造才能经济开发的相带;河道间微相不具备找油潜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蟠龙油田长2油藏的研究,表明其油气聚集受储层和局部构造双重控制,油藏类型属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流沉积的河道砂体;其成藏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积相带、鼻状构造、砂体叠置点、裂缝等因素。研究成果在油田探井井位优选、开发方案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乌审旗气田开发以来,低孔低渗、非均质一直都是一大难题。针对上述难题,探讨了研究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砂体展布、沉积相特征,并统计了目的层部分井的孔渗参数,编制盒8上、8下段孔渗平面分布图和纵向孔渗参数与埋深交会图,从而对储层的孔渗参数做出全面描述,认为盒8上段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河道砂坝微相、河口砂坝微相和滩坝微相;盒8下段以Ⅱ类储层为主,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河道砂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滩坝微相,总结出了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