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防汛抗旱服务系统的GIS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毅 《北京水务》2002,(3):11-12
1建立系统的目的北京市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防汛抗旱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北京市防汛抗旱工作的水平.首都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防洪抗旱和水资源的管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套适应首都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以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北京市防汛抗旱服务系统,不仅符合北京经济形势的需要,符合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需要,而且面向实际工作,满足各级政府对防洪抗旱和水资源管理利用的要求,满足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要求,实现防洪减灾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吴文桂@潘安君@李其军¥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作为北京市水利局下属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必须进入全市水利行业发展的主战场,切实做好“四项服务”工作。四项服务是: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服务;为防汛抗旱和工程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3.
宋其龙  刘忠民 《北京水务》2003,(4):28-29,34
根据北京市各级抗旱服务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抗旱服务组织如何更好地应对中国加入WTO,加强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和全方位服务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抗旱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推动抗旱服务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不仅是促进抗旱服务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应急抗旱能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国家防总派出6个工作组实地调研抗旱服务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抗旱服务的相关情况,介绍了调研地服务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抗旱服务的实践情况,总结了好的经验与做法,并针对管理制度、经费来源、队伍规模、应急抗旱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推动全国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北京市未出现明显旱情,山区因旱人饮困难情况成为抗旱工作重点关注内容。2018年底机构改革后,新形势下抗旱工作机构已运行近两年时间。采取现场检查、入村访谈、调研问卷、选取典型、资料统计等多种方式对北京市因旱人饮困难和抗旱工作现状开展调研,从体系职责、信息报送机制、服务组织及物资保障、抗旱工程等方面分析抗旱工作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认真实践水利部党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的治水新思路,认真实践洪水管理理念,有效利用雨洪资源,积极探索全面抗旱理念,不断拓展抗旱服务范围,变害为利、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打破了传统的防汛抗旱惯性思维,提高了防汛抗旱综合能力,形成了全面抗旱、洪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钟桂芳 《北京水务》2001,(3):18-18,25
1 前言 北京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长期以来时旱、时涝、旱涝交替,特别是近几年高温酷暑,降水少,加上北京原本就是缺水城市,干旱已给北京地区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过去,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基本上只管防汛不管抗旱.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近几年北京市连续的干旱所造成的灾害和带来的影响,使人们不得不对干旱问题重新认识.作为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必须面对常出现的严峻的干旱形势,防汛、抗旱一体抓,有汛防汛,有旱抗旱,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调配、利用好水资源,为首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首都人民吃水、用水、改善好水环境、为工农业生产的有效发展服务.这就是为什么提出要制作北京市抗旱预案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总姑和分析抗旱服务组织多年来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思路,为使抗旱服务组织稳步、健康地发展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防汛办成立20余年以来,防汛抗旱事业蓬勃发展;机构改革转隶完成后,新形势下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系统回顾了北京市防汛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新形势下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面对的挑战,结合虚拟现实(VR)、"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新技术,提出了以应用为目标,以互联网和政务网为环境,以大数据为载体,以人工智能为突破,以多维度和多元性展现形式为表达的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新特点,最后就新形势下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建设任务提出未来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防汛抗旱》2011,21(Z1):77-84
"十一五"是北京市防汛抗旱工作实现跨越发展的5年。5年来,北京市防汛抗旱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以人为本,安全迎汛"新理念,扎实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面对频  相似文献   

11.
孟虹 《北京水务》2006,(Z1):51-53
结合北京市防汛抗旱及水资源指挥调度中心项目建设,针对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系统集成难,业务分析弱的问题,提出了信息平台模型这一解决方案,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京市缺水的日益严重,农业节水势在必行,而作为京郊农业支撑的水果行业首当其冲.通过对京郊果园抗旱保水剂应用效果的研究,希望能为京郊果园保墒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为北京市农业节水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3年5月19日,北京市代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王岐山率队到市防办检查工作。王岐山和副市长刘志华、牛有成等观看了北京市2003年防汛抗旱工作多媒体录像片,听取了市水利  相似文献   

14.
《山西水利》2006,22(4):I0002
吕粱市十年九旱,干旱是制约吕梁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抗旱服务的呼唤越来越强烈,吕梁市抗旱服务组织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实践探索和艰苦创业,在20世纪末发展壮大成为吕梁市农业抗旱的一支生力军。进入2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湖南的抗旱减灾战场上活跃着一支队伍,他们技术精湛、装备精良、服务精细,他们闻旱而动、抢占先机、无偿服务,他们找水打井、抽水浇灌、应急送水,为全省抗旱减灾工作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了抗旱“110”、抗旱“及时雨”的美誉.他们,就是湖南省县级抗旱服务队.  相似文献   

16.
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是我省抗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成绩较为突出的部分。此文回顾总结了我省抗旱服务组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了抗旱服务组织发挥的作用、新形势遇到的问题,探讨了抗旱服务组织今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抗旱服务组织管理由于缺乏专业化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大量抗旱设备的后续资产管理、持续运行管理水平与日益严重的旱情发展态势和群众抗旱需求不相匹配,亟须开发建设一套抗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陕西省抗旱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使用实现了对陕西省各级抗旱服务组织设备物资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有效提高了抗旱设备的使用效率,发挥了减灾效益,提高了抗旱服务工作的持续性、高效性,有助于建立抗旱减灾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平子 《中国水利》2005,(24):I0028-I0029
2003年,国家防总提出了防汛抗旱工作“两个转变”的新思路,即“坚持防讯抗早并举,防汛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抗旱要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2年来,各地防汛抗旱指挥部门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实践“两个转变”,开创了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要实现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要在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实施风险管理,充分利用洪水资源。浙江省2005年在“麦莎”台风来临前,实施“换水”措施,排放水量达1.4亿m3,台风后水位抬高了60多cm,增加了1.8亿m3蓄水,有效地改善了水质:北京市通过潮白河橡胶坝,凉风灌渠、通惠灌渠…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京市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设计不统一、运行不完善、社会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在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地方标准化探索和实践,开展相关研究。北京市郊区水务事务中心编制的涉及农村水利标准共19项,促进了农村水利设计科学化、运行规范化、服务统一化,为首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两个转变"对福建省防汛抗旱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探索中,工程体系是基础,管理规范化是关键,洪水资源化是方向,技术现代化是动力.在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中,福建省提出了全社会协同抗旱、以人为本抗旱、抗旱效益最大化的抗旱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