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市场分析 本项目是以“三废”之一的粉煤灰为原料,制成超细纤维,进而制造纸浆,用于生产纸品(主要为包装纸品)和保温材料、节能墙体材料等。项目特点为资源再生利用,变废为宝,属于环保领域的课题,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项目意义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粉体工业》2005,(4):14-14
华东理工大学陈建定教授发明的“以粉煤灰为原料制造超细纤维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已被厦门榕兴纸业制造公司买断,并建成一家年产5万吨的粉煤灰造纸厂,近日将投产。  相似文献   

3.
陈佳勇 《硅谷》2013,(22):133+135
近几年来,随着纤维纸浆的快速发展,纤维纸浆被人们广泛用于各种生活当中,由于环保与经济的原因,国内外造纸厂逐渐认识到循环利用的重要性,随着循环程度的不断提高,细小纤维的含量与形态差异,必然会对纸张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振华  刘波 《功能材料》2007,38(A09):3453-3457
从海泡石纤维和粉煤灰纤维的微观结构特性出发,进行粉煤灰,海泡石复合纤维增强沥青复合材料的制备。通过路用性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纤维和粉煤灰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结合机理。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海泡石和粉煤灰纤维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纤维复合沥青混合料。海泡石纤维对沥青表现极强吸持能力,有效调节沥青与胶浆的含量。粉煤灰纤维在沥青中主要起加固和改善混合料的作用。两种纤维的添加,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变形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纸浆绝干纤维计量系统标定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基于测量液固两相流体(纸浆)体积流量与固相浓度和间接计量纸浆固相质量流量的纸浆纸干纤维计量系统的误差分析及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高潮 《中国包装》2000,20(3):45-46
课题的提出  (1)产品概况纸纤维模塑餐具是以食品包装用纸或纸浆为主要原料,经过冲压或模塑等工艺制成的一次性餐饮容器。与目前市场上仍占主导地位的聚苯乙烯(EPS)发泡塑料餐具相比,具有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废弃后可自然降解等显著优点,因而这种餐具在20世纪80年代一经问世,立即风靡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品已进入第四代。我国对纸纤维餐具的研制开发始于90年代初,其推广前景一直看好。  (2)开发现状由于目前纸纤维模塑餐具自身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生产规模小型分散,加之外部相关的法规建设滞后,缺…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后期国外特种纤维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和新工艺方面,而不在于开发新品种。这是由于现有各主要特种纤维品种的制造成本尚较高,制备工艺或多或少还存在种种问题,包括生产效率远较民用三大纶纤维低、原料来源不甚丰富,有些品种在其制备过程中还  相似文献   

8.
郭振华  刘波 《功能材料》2007,38(A09):3458-3461
利用ACC-Ⅱ高温坩埚电阻炉将一定量的白云石与粉煤灰相混合,经高温熔化、拉丝等工艺进行制备白云石/粉煤灰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其结构、形貌和特性进行研究,并讨论白云石含量对粉煤灰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2%~28%(质量分数)的白云石和粉煤灰混合在高温熔化下,可形成新网状结构的硅酸盐功能材料。并且白云石能够改变粉煤灰纤维的结构、化学组成及性质,使粉煤灰纤维的化学耐久性、柔韧性和耐热强度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杜深 《包装工程》2003,24(2):124-125
添加造纸PVA水溶纤维纸袋纸是将水溶纤维 (可选用不同的水溶温度指标 )按一定的比例 (根据生产不同的纸张品种而定 )与纸浆混合打浆 (目的是使水溶纤维分散并分布均匀 ) ,然后按正常造纸工艺生产纸袋纸 ,水溶纤维在经过干燥辊时溶化或半溶化而起到粘接增强和改善透气性的作用。这是一种崭新的环保型制袋材料。添加造纸PVA水溶纤维纸袋纸有以下优点 :(1) 造纸PVA水溶纤维 ,由其分子中的游离烃基与纸浆纤维形成氢键结合力 ,又由于水溶纤维强度大大高于任何纸浆纤维 ,加之在加工过程中呈半溶状而起到的粘结作用 ,使成品纸张的伸长率、撕裂…  相似文献   

10.
北京英力生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采用新工艺法已制备出一种高得率高性能化学本色竹浆。由于漂白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主通过采用单段P、HP、CEHH、DEDP以及加氧预漂等多种方法对该竹浆进行漂白试验探究。通过对纤维形态、纤维显微镜结构、纸浆白度、纸浆漂损、纸浆粘度以及纸浆性能等方面的检测与分析,分析不同漂白方法对纸浆纤维的影响,探索出相对适合的此类高得率化学本色竹浆的漂白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碳纤维直径约7~9μm,按原料分为粘胶纤维、聚丙烯晴(PAN)纤维和沥青纤维三类。最常用的是聚丙烯晴纤维,它是经过原丝制备、预氧化处理、碳化处理、石墨化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几个阶段加工制成的。这祥制备的碳纤维是高度取向的“乱层石墨微晶”组成的多晶体。乱层石墨微晶头尾相接,C 轴近似垂直于纤维轴,石墨层片几乎与纤维轴平行。因此,碳纤维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是制造纤维增强复合材  相似文献   

12.
《新材料产业》2013,(1):86-87
据报道,复旦大学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能源器件“取向碳纳米管纤维”,基于该技术制造的新型太阳能纤维电池提高了太阳能利用效率,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在一根纤维上同时实现光电转换和储能”。  相似文献   

13.
据海外媒体报道,捷克查理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近日研制出了“纳米纤维”绷带,并已投入工业生产。制造这种绷带的材料是一种被称作“纳米纤维”的材料,它是一种极其细小的合成纤维,本身就具有消毒杀菌的功效,其形状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观察到。据有关科学家介绍,利用“纳米纤维”制成的绷带之所以有如此功效,是因为它可吸附细菌和一些个体稍大的病毒分子。这无疑为医患双方带来了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型涂层导水纤维的制备方法.用粉煤灰和有机溶剂溶解的EVA混合做涂层材料,选用与膜材成分相同的聚乙烯纤维作为预涂层纤维基体.用比表面积分析仪表征粉煤灰的孔径分布,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纤维表面微观真实形貌,用快速水分测定仪测试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连续失水情况.改变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测定了优选配比涂层纤维的失水.结果表明:EVA含量最少的纤维涂层渗水效果最好,涂层纤维的保水功能是由于粉煤灰的多孔产生了毛细孔凝聚现象,该涂层导水纤维对温度以及土壤湿度都具有自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1我国特种纤维产业的起步我国的特种纤维于1960年左右,先后诞生于国内的2家科研院所,一个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应化所”),另一个是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纤维素所(以下简称“北化院纤维所”)。  相似文献   

16.
1 课题的提出1.1 产品概况:纸纤维模塑餐具是以食品包装用纸或纸浆为主要原料,经过冲压或模塑等工艺制成的一次性餐饮容器。与目前市场上仍占主导地位的聚苯乙烯(EPS)发泡塑料餐具相比,具有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废弃后可自然降解的显著优点,因而这种餐具在20世纪80年代一经问世,立即风靡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产品已进入第四代。我国对纸纤维餐具的研制开发始于90年代初,其推广前景一直看好。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媒体报导,江苏仪征化纤公司不久前利用PLA纤维研制出“玉米布”,目前已投入批量生产。据介绍,用玉米纤维制作的布料和衣服,不但透气性好,而且可降解吸收。PLA是以从玉米淀粉提取的乳酸为原料制成的可生物降解合成纤维。该纤维从植物中来,是一种新型合成纤维,使用废弃后,经过土壤及水中微生物作用,能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给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生物质纤维材料芦苇、黄麻和纸浆引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中,通过高速共混机制备高性能的硬质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方法 研究不同生物质纤维及其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生物降解性的影响。结果 PBAT/生物质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和强度得到明显提升。在3种复合材料中,PBAT/纸浆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简单混合PBAT和质量分数为60%的纸浆,其弯曲模量、弯曲强度可分别达到(1 055±35)、(12.46±1.10)MPa。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PBAT的降解速率,并且与生物质纤维的吸水性及尺寸有关。结论 经大尺寸生物质纤维填充PBAT得到的硬质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为发展绿色可降解硬质包装及包装填充物材料提供了科学思路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BF)、陶粒(C)和粉煤灰(FA)对玄武岩陶粒粉煤灰混凝土(BCFC)力学性能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法开展9组BCFC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并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当玄武岩纤维体积率为0.3%,陶粒代石子率为8%,粉煤灰代水泥率为5%时,BCFC强度综合表现最佳;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  相似文献   

20.
以煤矸石全替代普通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煤矸石混凝土为基础,研究不同体积掺量的聚乙烯醇(PVA)、聚丙烯(PP)及钢(ST)纤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最优力学性能下的纤维种类与掺量,继而探求其对单掺粉煤灰及粉煤灰/矿粉复掺替代部分水泥时的煤矸石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性作用,得出最佳改性煤矸石混凝土配合比。结果表明,PVA、PP纤维掺量过多抑制了煤矸石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存在最佳掺量,ST纤维在体积掺量为2%时,相较其他组可以最大幅度提高煤矸石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其中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具有最佳改性效果。随着粉煤灰替代率的增加,降低了煤矸石混凝土的强度,30%替代率下粉煤灰/矿粉掺比为1∶2时煤矸石混凝土出现了矿物掺合料替代组合中的强度峰值,2%体积掺量的ST纤维对此时煤矸石混凝土改性后,使其达到了最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