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溶液法为制备方法、以葡萄糖为碳源合成了一种钠离子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xNaxV2(PO43/C(x=0、0.01、0.03、0.05、0.07)。XRD结果显示组成相为单斜晶型,与标准Li3V2(PO43衍射峰完全一致。微量钠掺杂并未改变产物的相组成与晶体结构,但使得晶胞参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的扩散系数。SEM与TEM谱图显示材料颗粒基本为近似椭圆形,粒径分布均匀,碳包覆层完整。充放电测试显示Li2.97Na0.03V2(PO43/C试样的倍率性能最好,在12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约为100mAh/g,循环伏安测试也证明该试样的锂离子扩散系数较高,比纯相Li3V2(PO43提高了约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梁勇清  许绍龙  吕奕菊  刘峥  邹品田 《精细化工》2023,40(3):638-649+672
采用喷雾干燥法合成了Na3V2(PO4)3(NVP)前驱体,然后经过高温煅烧得到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复合材料Na3V2(PO4)3/C(NVP/C),考察了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NVP/C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对样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和充放电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制备样品均为纯相的NVP/C,且并没有改变NVP/C的晶体结构;煅烧温度过高或煅烧时间过长会导致晶粒尺寸增大,性能迅速衰减。NVP/C制备最佳条件为煅烧温度700℃、煅烧时间8 h,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NVP/C(记为NVP/C-700-8)形貌更为规整,结晶性良好,具有较小的阻抗以及更好的离子扩散能力,进而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 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122.4 mA·h/g)。在1.0 A/g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高达103.9 mA·h/g。  相似文献   

3.
朱超  涂健  丁元力 《硅酸盐学报》2022,50(1):158-173
氟磷酸钒钠[Na3V2(PO42F3]凭借其高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高输出电压和快速离子扩散能力,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高电压型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其缓慢的电子传输动力学和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易遭受较大的结构应力等不足,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从合成方法、修饰改性策略(微纳结构构建、碳包覆、元素掺杂、电池组分优化)等方面系统综述了Na3V2(PO42F3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玲芳  范长岭  文政  曾斌 《化工进展》2019,38(3):1482-1486
从控制Li3V2(PO4)/C的形貌入手,旨在提高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葡萄糖为碳源,CTAB为表面活性剂,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粒径约为1μm的正球形Li3V2(PO4)/C活性材料,颗粒尺寸均匀,振实密度较高。葡萄糖热解碳所形成的包覆层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对材料的形貌控制则改善了锂离子扩散能力,因此本文所合成的Li3V2(PO4)/C具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相对纯相提升约2个数量级,低于1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均大于115mA?h/g,10C和15C大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85mA?h/g和75mA?h/g左右,5C下循环50次,其库仑效率为96.2%。充放电平台的电位平稳,电位差较小,电化学反应阻抗值小,说明极化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Sb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但在合金/脱合金化过程中的体积粉化严重影响了其循环稳定性。本文首先合成了含锑MOF纳米片(Sb-MOF),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其复合到纳米纤维中,经过热处理后制备了Sb/Sb2O3/C复合纳米纤维膜。得益于Sb/Sb2O3在碳基质中的高分散性,所得复合纤维膜在锂离子电池中表现出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具体表现为:在0.1 A g-1和4 A g-1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分别为713 m Ah g-1和352 m Ah g-1;在1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2.3%。优异的储锂性能、简单的工艺以及自支撑特性使得该Sb/Sb2O3/C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自支撑电极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和沉淀两步合成法制备AgBr/Zn3(OH)2V2O7·2H2O催化剂,研究其在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性能,并考察催化剂用量、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pH值以及盐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评价AgBr/Zn3(OH)2V2O7·2H2O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前驱液pH为10、120 ℃水热10 h、Ag与Br物质的量比为0.20条件下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反应120 min后,1.0 g·L-1的催化剂对1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达到85.2%。NaCl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起抑制作用,Na2SO4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起促进作用。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光照120 min后的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可达66.4%。催化剂对不同初始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三聚氰胺和氯化铵为前驱体通过热共聚合法制备出多孔g-C3N4纳米片,原位聚合法制备出一维纳米纤维PANI与多孔g-C3N4纳米片(PANI/g-C3N4)复合材料。一维纳米纤维PANI具有优异电荷传输性能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可以弥补g-C3N4光生电子对快速复合和可见光响应不足的缺点。多孔g-C3N4纳米片可以提供更多反应活性位点,同时还可以缩短光生电荷从材料内部到表面的传输距离,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从而提高材料光催化活性。5PANI/g-C3N4在180 min罗丹明B去除率达83%,经过3次循环后,对罗丹明B去除率仍保持83%,显现出优异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探究了Mn3O4的微观结构对高温固相法制备类单晶锰酸锂(LiMn2O4)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对LiMn2O4的结构和形貌有决定性的影响。粒度小、比表面积大的类球形Mn3O4更易制得类单晶锰酸锂,其颗粒团聚致密、表面光滑,且晶胞参数小、能量密度大、Li+浓度高。类单晶锰酸锂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远高于非类单晶材料,在0.2 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高达112.50 mA·h/g、96.5%,8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仍有102.11 mA·h/g,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0.1%。类单晶锰酸锂优异的性能归因于其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和外露表面、较高的Li+浓度,在电化学反应中结构稳定、锂离子迁移速率快、电极极化和电荷转移阻抗小。  相似文献   

9.
Fe3O4/C复合材料是一类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其较低的电导率和显著的体积效应导致循环稳定性不够理想。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乙酰丙酮铁和聚丙烯腈(PAN)为前驱体制备Fe3O4/C复合纳米纤维自支撑电极,通过在纺丝液中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引入孔隙缓解体积效应,通过高速收丝技术形成取向纤维膜以提高自支撑电极导电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热重分析仪(TG)、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比表面积测试仪(BET)和电池测试系统,对所制备的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PMMA的引入显著增加了中孔和大孔数量,高速收丝下纤维排列更加有序。孔隙的增加显著提高了Fe3O4/C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比容、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所得的取向多孔Fe3O4/C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710 mAh/g的高可逆容量,在1.0 A/g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循环后依然...  相似文献   

10.
张秀  谢锐  汪伟  巨晓洁  刘壮  褚良银 《化工进展》2019,38(2):993-999
利用微流控技术成功制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基材中共混氧化铝(Al2O3)纳米颗粒,其内部包封正十五烷的豆荚结构复合相变纤维。系统考察了Al2O3的含量对复合相变纤维的微观结构、相变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相变纤维的致密表面可将正十五烷良好地包封于其内部的独立腔室内,包封率约为30%。在PVB基材中添加Al2O3纳米颗粒对复合相变纤维的豆荚结构和相变焓均无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提高相变纤维的导热性能。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添加10% Al2O3纳米颗粒的复合相变纤维的表面温度比不含Al2O3纳米颗粒的相变纤维的表面温度升高更快,前者的熔融时间比后者缩短了25%。研究结果将为制备结构可控、具有良好、稳定导热性能和高效、快速调温性能的相变纤维提供重要的实验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一代可充电钠离子电池(SIBs)正极材料,Na3V2(PO43(NVP)具有理论容量大、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天然丰度高、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综述了近年来NVP正极材料的储钠机理、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基于固有的晶体结构和离子迁移机制,总结了NVP正极材料的储钠机理。评价了不同制备方法对NVP正极材料的形貌、粒度分布、结晶度等的影响规律。此外,针对NVP正极材料严重的体积效应、电子导电率低、界面兼容性差等问题,总结了主流的改性方法。最后,展望了NVP正极材料在未来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其在电子导电率低以及体积效应等方面的挑战,并指明了在可控制备NVP以及开发高压电解液等方面的潜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Y(NO3)3·6H2O、CaCO3为钇源和钙源,以CO(NH2)2为燃料,采用低温自蔓延燃烧合成(LCS)法制备复合Y2O3包覆CaO粉体,合成粉体经煅烧、压制、干燥、烧结后制备出复合CaO-Y2O3材料,考察了钙钇摩尔比对复合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粉体具有良好的包覆性。钙钇摩尔比为2∶1时材料物理性能最佳,其相对密度达到96.56%,显气孔率为1.32%,常温耐压强度为270.0 MPa,热震循环5次后试样残余强度保持率为88.39%,大气环境下21 d后的水化增重率为0.75%。  相似文献   

13.
NASICON结构的磷酸钛锂[LiTi2(PO43]作为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环境友好、循环性能好、优异的热稳定性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LiTi2(PO43具有138 mA·h/g的理论容量和2.5 V的平稳放电平台,但是LiTi2(PO43电子电导率低、锂离子扩散系数小等缺点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针对以上缺点,众多研究者通过对LiTi2(PO43进行改性,极大地提高其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简单介绍了LiTi2(PO43的结构与性能,主要从制备方法和改性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LiTi2(PO43材料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高温煅烧乙酰胺和尿素混合物,成功制备了在可见光下具有优异光催化降解性能的C掺杂g-C3N4材料,然后将C掺杂g-C3N4和PVDF共混,通过静电纺丝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C掺杂g-C3N4/PVDF复合纳米纤维膜。结果表明,当乙酰胺与尿素的质量比为5%时,所制备的C掺杂g-C3N4粉末的光催化性能较好,乙酰胺的掺杂改性既改变了g-C3N4形貌结构,又改善g-C3N4的禁带宽度,从而进一步有效提高了C掺杂g-C3N4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当粉末掺杂比为12%时,所制备的PVDF纳米纤维复合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效率达89.12%;复合纤维膜经过4个循环的光催化降解实验后,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保持在80%以上,解决了传统光催化剂难以回收和催化剂易被包覆而失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柔性碳纤维(CC)作为基底材料,分别采用化学镀镍、电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出Yb(OH)3复合Ni(OH)2碳纤维纳米电极材料(Yb(OH)3@Ni(OH)2/CC)。以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材料的结构和组成成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利用线性循环伏安法(CV)、交流阻抗法(EIS)、恒流充放电法(GCD)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该复合材料的面积比电容高达1216mF/cm2;循环充放电1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0%,比Ni(OH)2/CC材料的容量保持率提高14%。  相似文献   

16.
首先通过静电纺丝、预氧化煅烧法制备出自支撑的柔性TiO2/碳纳米纤维膜(TiO2/CNFs),然后在AgNO3溶液中通过光沉积法制备出三元复合Ag@TiO2/CNFs光催化剂。该纤维膜可以直接从废水中取出,减少了过滤、离心等工艺步骤。同时,TiO2分散在碳纤维中,防止了纳米颗粒的团聚。相对于纯粉体TiO2,三元复合Ag@TiO2/CNFs膜对可见光的吸收明显提高,并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当Ag占膜质量的理论百分比为1%时,Ag@TiO2/CNFs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最好,光照150 min后降解率可达到95.30%。  相似文献   

17.
采用La掺杂和固态电解质Li1.3Al0.3Ti1.7(PO4)3包覆对LiNi0.9Co0.05Mn0.05O2进行改性,研究掺杂和包覆对LiNi0.9Co0.05Mn0.05O2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La掺杂可以降低LiNi0.9Co0.05Mn0.05O2材料的离子迁移阻抗,提高Li+扩散系数,稳定材料的结构,从而提高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及循环性能,当La掺杂量为0.1 wt%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0.1 mAh·g-1,经过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3.34%,远高于未掺杂样品的86.20%。Li1.3Al0.3Ti1....  相似文献   

18.
在水热法合成LiFePO4和HF刻蚀合成Mxene(金属碳/氮化物)的基础上,通过湿化学法制备了不同Mxene含量的Mxene/LiFePO4复合正极材料,并对其物相、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xene纳米片在LFP颗粒中的负载,使得LiFePO4和Mxene之间通过“点到面”的导电模式在复合电极中构建高效导电网络,提高LiFePO4正极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同时,Mxene二维层状结构的特点缩短了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扩散路径。因此,Mxene/LiFePO4正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包括离子导电性和电子导电性等。其中,3%Mxene的负载,在0.1、1和5C充放电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9.3、136.8和100.2 m Ah·g-1,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Co(NO3)2·6H2O和尿素为原料制备了9种Co3O4催化材料,考察了其对水中酮基布洛芬(KTP)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效能。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所制备的Co3O4对水中KTP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率提高了12.0%~63.8%,且在n[Co(NO3)2·6H2O]:n(尿素)=4:1、煅烧温度400℃下制备得到的Co3O4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SEM、XRD、FTIR、XPS、BET等表征分析显示,该Co3O4催化剂表面呈覆盖细小微粒的球状颗粒,晶相为立方相,且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表面羟基密度为1.075×10-5 mol/m2。机理研究证实,Co3O4对水中KTP的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20.
汤春妮 《化学工程师》2023,(3):65-69+91
Co3O4/g-C3N4材料是一种可见光复合光催化材料,但很难同时满足理想光催化剂的诸多要求,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能力。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利用金属粒子、金属氧化物、金属基材料、碳材料和磁性Fe3O4等对Co3O4/g-C3N4复合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应用、光催化增强机理等。本文将对后期Co3O4/g-C3N4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提供参考,以期获得性能更优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