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赵顺波  王磊  梁娜 《混凝土》2014,(4):130-132,137
机制砂中石粉是与母岩完全相同的材质,具有吸水效应、形态效应、填充效应和微晶核效应。通过对M5、M10、M15、M20四个强度等级下石粉含量变化对水泥砂浆质量密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3、7、28 d)的大量试验研究,给出了不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的最佳石粉含量范围;同时,通过对四个强度等级砂浆用水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提出了标准稠度(80±3)mm下机制砂水泥砂浆用水量随石粉含量变化的定量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品质的机制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其中石粉含量(小于0.16mm颗粒)为7%~12%,泥粉含量(小于0.08mm颗粒)小于3%的机制砂用于泵送混凝土。其抗压、抗折强度综合值普遍高于同配合比的天然河砂混凝土,但28d标准养护试块回弹值却降低了15%~25%。  相似文献   

3.
通过设计不同粗细和级配的机制砂,研究了机制砂细度模数和级配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机制砂细度模数在1.2~3.0时,随着机制砂细度模数的增大,湿拌砂浆单方用水量减小,保水性下降,和易性和抗压强度呈先提高后降低,干缩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当机制砂公称粒径在0.315mm以上颗粒的分计筛余相同时,随着机制砂中小于0.315mm颗粒含量的增加,湿拌砂浆力学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干缩率先减小后增大。控制机制砂中小于0.315mm细颗粒含量为30%,机制砂中大于1.25mm颗粒含量超过30%时,湿拌砂浆拉伸黏结强度明显降低,干缩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品质的机制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其中石粉含量(小于0.16mm颗粒)为7%-12%,泥粉含量(小于0.08mm颗粒)小于3%的机制砂用于泵送混凝土。其抗压、抗折强度综合值普遍高于同配合比的天然河砂混凝土,但28d标准养护试块回弹值却降低了15%-25%。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粉煤灰、矿粉、硅灰及减水剂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泡沫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了在不同干密度下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孔隙率和导热性能。初步探究了利用珊瑚砂制备泡沫混凝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复掺矿粉和硅灰能有效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导热系数与干密度存在非线性关系,孔隙率与泡沫混凝土干密度呈线性负相关。珊瑚砂的掺入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存在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的颁布实施,与之相配套的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也开始施行.我们对砌筑水泥砂浆配合比进行了系统的试配统计,并分别进行了砌筑水泥砂浆配合比的分层度、稠度、强度、用水量和密度试验,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现提出来供试验和研究砌筑水泥砂浆配合比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颗粒形貌对干砂热导率的影响规律,通过砂颗粒形貌测量和室内热探针试验,研究不同天然河砂的二维颗粒形貌统计分布特征以及颗粒形貌特征参数与热导率的相关关系,同时从细观尺度探讨砂颗粒接触传热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天然河砂颗粒圆度和球度值的统计分布具有正态分布特征,期望值可作为定量表征颗粒形貌的参数;干砂热导率随孔隙率增加而减小,在半对数坐标中两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斜率与“平均形貌因子”Am呈线性减小关系;相同孔隙率下,浑圆颗粒的干砂热导率值较大,不同干砂间热导率值的差异随孔隙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提出的热导率计算新模型综合考虑了颗粒形貌和矿物组分的影响,相比于传统C?té和Konrad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先进性;颗粒形貌对干燥状态下无黏性土热传导特性的作用受多因素综合影响,与应力环境、颗粒刚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废旧聚苯颗粒等体积取代水泥砂浆中的砂子,研究了废旧聚苯颗粒掺量对水泥砂浆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聚苯颗粒掺量增加,砂浆流动度先增加后下降,砂浆试样7d、28d抗折抗压强度均呈下降趋势,3d抗折强度先增加后下降,抗压强度下降缓慢;砂浆试样3d、7d、28d抗压强度与密度存在线性关系,且线性关系都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杭绍台高速公路隧道洞砟,制备凝灰岩型机制砂,分析了机制砂及石粉特性,研究其对砂浆、混凝土流动性与强度的影响,利用条形筛检测机制砂中片状颗粒,探究不同片状颗粒含量对砂浆与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规律,并研究不同砂率对C30与C35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凝灰岩型机制砂为硅质机制砂,表面的断键导致石粉易团聚,对亚甲蓝值不敏感,需水量大。随着石粉与片状颗粒含量的增加,砂浆与混凝土的流动性与强度不断降低。凝灰岩片状颗粒含量大于石灰岩片状颗粒含量对强度的影响程度,片状颗粒含量对低水胶比砂浆流动性及强度影响幅度大于高水胶比影响幅度。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宜小于8%,片状颗粒含量宜小于10%,选定C30的砂率为43%,C35的砂率为41%。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组成、不同细度的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计算水泥颗粒的堆积孔隙率分析研究了水泥颗粒堆积程度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水泥颗粒堆积孔隙率与R45/n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呈线性关系;可以将R45/n称之为水泥颗粒堆积状态因子,此值越大,水泥颗粒的堆积越紧密;从R45/n因子的相关参数来看,通过提高水泥中的粗颗粒含量或者拓宽水泥的颗粒分布均能提高水泥颗粒的堆积程度。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组成、不同细度的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计算水泥颗粒的堆积孔隙率分析研究了水泥颗粒堆积程度的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水泥颗粒堆积孔隙率与R45/n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呈线性关系;可以将R45/n称之为水泥颗粒堆积状态因子,此值越大,水泥颗粒的堆积越紧密;从R45/n因子的相关参数来看,通过提高水泥中的粗颗粒含量或者拓宽水泥的颗粒分布均能提高水泥颗粒的堆积程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橡胶粉等体积取代砂的方法,选择橡胶粉体积含量分别为3%、6%和9%,橡胶粉粒径分别为0.3 mm和0.6 mm以及两种粒径各50%混掺方式,研究了橡胶粉掺量以及粒径对不同龄期水泥砂浆试块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橡胶粉的粒径一定时,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总体上随橡胶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橡胶粉掺量一定时,水泥胶砂试块的抗压强度总体上随粒径的增大而提高,但橡胶粉的颗粒组成随着橡胶粉掺量和龄期的增加对水泥胶砂表现出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研究机制砂砂浆的性能,选取同种设备生产、不同产地的八种机制砂和一种天然砂,分别将其拌制成9种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研究其和易性、强度和抗冻性能。结果表明:"两头大、中间小"的机制砂级配,其需水量小于"两头小、中间大"的天然砂级配;机制砂细度模数在(2.2-2.7)范围时,砂浆和易性较好;机制砂石粉过多引起砂浆过于干稠,难以成型;综合分析吸水率和试块干重这两个性能参数,可大致反映出砂浆的抗冻性能,用该做法替代抗冻性能试验,可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超细矿粉的掺量和比表面积对水泥砂浆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XRD、TG、SEM、NMR等对不同掺量、不同比表面积矿粉13组砂浆试块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掺入相同比表面积矿粉条件下,随着矿粉掺量的增加,砂浆试块中的Ca(OH)2含量减少,砂浆试块的总孔隙率降低,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呈上升趋势;在相同的矿粉掺量条件下,随着矿粉比表面积的增加,砂浆试块中的Ca(OH)2含量减少,砂浆试块的总孔隙率降低,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增加.从机理上分析,超细矿粉可以起到物理填充以及火山灰效应,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是提高矿粉掺量或者增加矿粉比表面积,砂浆试块孔隙结构会更加密实,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影响着单位用水量、砂率等参数选择。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水灰比与强度关系、单位用水量以及砂率等参数的影响,提出对水灰比与强度关系,以及单位用水量、砂率选择的修正公式,希望本文的试验结果对机制砂配合比设计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不同细度的粉煤灰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需水量比与粉煤灰细度呈一定线性关系;粉煤灰的掺入降低了水泥砂浆的早期强度,对后期强度有所增加,Ⅰ级粉煤灰较Ⅱ级粉煤灰对水泥砂浆后期强度的增长的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机制砂原料形态、石粉含量对原状机制砂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和碳化性能的影响,同时测定了相应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和硬化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机制砂原料形态为碎石和卵石,石粉含量为5%、9%和1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40、C50和C60.结果表明: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硬化混凝土抗压强度均达到了设计强度等级的配制要求;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碳化深度均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水灰比的降低而减小,碎石破碎的原状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氯离子扩散和抗碳化能力;石粉含量增加对原状机制砂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和碳化性能影响较小,不同机制砂原料形态时的影响与水灰比和用水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滑带土环剪剪切面的微观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带土的残余强度一直是边坡工程研究的重点。由于剪切面微观结构在剪切前后的变化与宏观的土体强度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针对一古滑坡滑动带的含砂黏土进行环剪试验,采用电镜扫描技术分析剪切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探讨微观结构与土体宏观力学特征的关系。研究表明,含砂黏土的强度特征不同于一般黏性土,没有明显应变软化特性,粗粒含量对峰后强度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剪切过程会导致颗粒出现明显的定向性排列,微观结构发生改变,出现颗粒破碎、孔隙率提高,颗粒形状变狭长的现象,这与滑带土的宏观强度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另外,通过周长–面积法对剪切面颗粒形态的分形研究,发现剪切面土颗粒微观形态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与滑带土的残余强度指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重庆建筑》2012,(10):26-26
<正>近年来,一些人在工程上弄虚作假,就连小小的试块都没有被放过,使试块的测试抗压强度与实际构件不符,惯用的手法是:试块制作吃"小灶",做试块不按规定随机取样,使试块强度不具有代表性;在现场做试块的一盘混凝土中采用减少砂、石子,增加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更有甚者,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橡胶–砂颗粒混合物强度特性变化规律和微观结构特征,通过室内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橡胶掺量、竖向应力和养护龄期等对颗粒混合物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应力–应变关系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定性评价颗粒混合物微观结构的变化,探讨橡胶–砂颗粒混合物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橡胶–砂颗粒混合物密度随橡胶掺量增加而线性减小;橡胶颗粒的添加会降低颗粒混合物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内摩擦角与橡胶掺量呈线性减小关系;橡胶–砂颗粒混合物的应力–应变特征随橡胶掺量增加表现出由"脆性"向"韧性"转变的趋势;低橡胶掺量的颗粒混合物受荷介质主要是砂颗粒组成的受力链,橡胶颗粒可有效阻止砂颗粒的滑移和倾覆,高橡胶掺量的颗粒混合物主要依靠橡胶颗粒的大变形承担荷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