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地表移动趋势项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移动具有趋势项、周期项及随机项,建立高精度地表移动趋势项拟合与预测模型,对地表移动监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DM(1,1)模型和指数平滑法进行地表移动趋势项建模及精度分析等问题,取得了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2.
地表移动的时间序列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非线形性特征 ,提出了地表移动由趋势项、周期项、随机项组成的观点 ,建立了趋势项、周期项及随机项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给出了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预测是一项技术难题。通过对某矿区工程地质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了具有较高仿真度的三维深部开采模型,并对矿区的开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通过开采三期工程(1 337~1 237 m)时地表下沉的计算值与现场GPS实测值之间的吻合,较准确地预测出四期工程深部开采过程中的各阶段移动角及地表移动变形范围,为该矿山深部开采地下工程的布置及地表移动范围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条带开采中充填率、松散层厚度、充填体强度及关键层厚度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规律,运用FLAC3D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改变上述4个因素模拟研究地表移动变形情况,探讨了以上4个因素对地表最大下沉值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充填率的增加,主断面地表移动变形的下沉值逐渐减小;随着松散层厚度增加,地表移动变形的下沉值先减小后增大;当关键层厚度在一定范围内(40~85m),随着关键层厚度的增加,地表移动变形的下沉值逐渐减小;当关键层厚度超过85m时,地表移动变形的下沉最大值由减小趋势变为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对综放开采地表下沉速度进行了现场实测。根据观测资料,分析了地表下沉特征;得出了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等参数。研究表明:该区域具有地表移动剧烈、地表下沉速度快、地表出现超前裂缝及破坏严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开挖引起的岩体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地下工程日益增多,诸如矿山开发、地下铁道、地下洞库及隧道等等,导致对开挖引起的岩体及地表移动问题研究的日益重视。以概率论为基础,本文导出了单元开挖引起的岩体移动的基本方程式。据此,讨论了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露天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浅部开挖地表移动、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移动及岩体内部移动等。文中导出了大量的计算岩体及地表移动的理论分式,给出了许多矿山的现埸观测结果,并把两者作了对比,结果十分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巨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文中根据彭庄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分析了非充分采动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情况,并借助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探讨了巨厚松散层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采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非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最大下沉值为609 mm,最大水平移动值为220 mm,超前影响角为57.17°,最大下沉速度为11 mm/d,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为75.62°;煤层开采厚度是影响地表移动变形的重要因素,随着开采厚度的增加,地表最大下沉值及水平移动值呈线性增大的趋势,并借助MATLAB数学软件回归分析拟合得到开采厚度与最大下沉值、下沉系数及水平移动值的函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贵  彭杨皓  李杨  匡汉 《金属矿山》2014,43(12):169-174
为了研究充填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简要介绍了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和变形5项指标对地表建筑物影响情况,分析了5项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的直接原因,引入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的概念,从而对充填开采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和要求,在减缓地表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的基础上,需要重点关注对梯度的控制情况。针对新阳矿十采区10203充填开采工作面现场条件建立FLAC3D数值模型,对比分析充填法和垮落法开采的地表移动梯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充填开采减小了地表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显著降低了地表下沉梯度和水平移动梯度,地表趋近于均匀下沉和连续变形,能够有效地保证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动态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矿山建立的地表岩移观测站监测的地表移动数据,不仅仅是描述其动力学现象,而且还应建立适合于矿山开采模式的动态预测模型.文中针对地表移动的非平稳监测数据,提出了用DM(n,h)模型提出趋势项,用AR(n)模型建立随机项的组合预测方法,经应用分析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0.
赵博  梁乃森  吴初  武雄 《金属矿山》2020,(3):159-167
为研究山区条件下急倾斜煤层开采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基于Matlab编程语言,将皮尔森Ⅲ型公式法与山区地表移动预计模型进行叠加,开发出了具有多项功能的开采沉陷预计系统,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验证。该系统的主要特点为,利用地表高程点对山区地表进行曲面二元多项式拟合,基于地表曲面函数有效解决了任意点倾斜方向角、倾角、地表特性系数、影响半径等重要参数的获取问题,减少了前期数据准备的工作量。将甘肃某矿区急倾斜煤层开采相关参数代入预计系统进行计算及绘图,并与实际观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下沉值和走向移动值预计中,约有86.8%的点位所处区域的地表变形符合实测值的凹形发展趋势,可有效反映矿区变形特征;而在倾向移动值预计中不符合实测值的发展趋势,是因为系统的预计误差受到地表曲面拟合精度及矿区实际条件制约,应采用更精确的矿区参数进一步验证。该系统对于山区急倾斜煤层开采所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5,(11):128-130
山区地形条件开采造成的岩层及地表的移动变形受到地表坡度的下滑影响,煤层倾角亦对地表移动变形产生影响。煤层倾向和地表坡向的关系,对于山区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具有重要的影响。应用数值软件UDEC模拟了不同煤层倾向和地表坡向关系条件下开采的岩层及地表移动,分析了煤层倾向和地表坡向相互作用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为山区安全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星村煤矿约80%煤炭资源被村庄压覆,村庄压煤的合理开采是矿方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为切实掌握本矿的开采沉陷规律,在东翼一采区布置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并进行了相应的地表移动与变形监测,取得了较为完整的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矿的地质采矿条件,对一采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资料进行拟合计算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该矿千米大采深极不充分采动地表移动具有下沉平缓、下沉速度慢、移动期相对较长、无活跃阶段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高岭土矿山地下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研究是矿山开采中一项难题.在对苏州观山矿矿区工程地质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概率积分法计算矿区地表移动变形,得出矿山的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为该矿山地下开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张双楼煤矿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资料,分析了厚松散层薄基岩下采煤的地表移动变形特征,应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厚松散层薄基岩下采煤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厚松散层薄基岩条件下地表移动过程剧烈,下沉盆地陡峭;下沉速度快,滞后时间短,上覆岩层呈整体快速下沉趋势;下沉值大,影响范围广.研究成果可用于指...  相似文献   

15.
以"太平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规律研究"项目为依托,以开采沉陷等理论为基础,对采空区地表沉陷规律作了一些研究,对太平煤矿似膏体充填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分析预计,获得了太平煤矿井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的基本特征和地表变形的相关参数,揭示了地表移动及变形的规律,研究成果对太平矿今后的充填开采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霍尔辛赫煤矿3201工作面的地质特点,开展了该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连接测量及全面观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找到了该工作面中沿走向观测线地表综态下沉、地表终态水平移动、观测线纵向动态水平移动等方面的变化规律,符合开采沉陷的移动与变形曲线的基本形态,达到煤矿开采作业的要求。此研究对进一步确定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控制和治理采动薄基岩浅埋深煤层地表动态移动,以神府东胜矿区上湾煤矿51101工作面为例,通过为期6个月的现场地表移动监测,深入研究了薄基岩浅埋深煤层下开采地表动态移动特征,对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形态及闭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起动距、超前影响角、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等岩层移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薄基岩浅埋深煤层下综放开采具有地表移动剧烈、持续时间短、地表下沉速度大、起动距偏大等特点,且地表动态移动表现出初始期、活跃期短而衰退期较长等特点,地表裂缝发育的平面几何形态呈椭圆形,采空区外受开采影响的范围约60 m。  相似文献   

18.
煤矿开采岩层移动的相似模拟实验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似模型和数值分析,对倾斜煤层的开采沉陷及地表移动进行了探讨。根据相似原理进行了相似模拟实验研究;采用2D-σ有限元计算程序对岩层移动及开采沉陷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倾斜煤层在倾向方向上移动盆地对地表的影响范围、最大下沉点位置,地表下沉曲线,以及该煤矿的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最大下沉量,所得结果对矿井的延深设计及灾害预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煤炭技术》2017,(11):23-25
以赵固二矿地质采矿条件为背景,通过构建数值模型,研究了巨厚松散层地质采矿条件下采高对地表下沉及水平移动特征、地表主要移动变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高的增加,地表最大下沉及水平移动值逐渐增大,水平移动范围显著增加,同时得出地表最大下沉值及水平移动值与采高成线性增长关系,而地表下沉系数及水平移动系数与采高成对数增长关系,并分别拟合出了地表下沉值、地表水平移动值、下沉系数及水平移动系数与采高之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地表沉陷规律研究对矿区进行保护煤柱留设和"三下"压煤开采设计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大采高综采条件下地表沉陷规律,文中以察哈素煤矿3101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地表移动观测站设置和观测、分析,绘制了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得出了地表移动参数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