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大众文化在当代美育中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从大众文化雅俗兼备,具有平民性、直观性、亲和性、大众性等多元文化特征等方面,论述了大众文化对恢复当代美育的感性之维的作用。其娱乐性能唤起现代社会中人们被压抑的童心和天真,能够恢复美育的“游戏”本质,而大众文化的现代性也有助于实现美育的现代化。同时,大众文化还是当代美育的重要践行对象,对之进行的审丑或审美都有助于实施美育的最终目的——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因此,大众文化在当代美育中的价值和功能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2.
当代审美教育与"审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丑"具有审美不可替代的价值作用,美育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只有审美,还应该包括"审丑".文章从"丑"的历史性发展、"丑"的存在性价值,及其对大众文化的唯商品性和唯技术性的批判和否定意义等角度,肯定了"审丑"在当今审美文化发展中的现实作用,其重要的价值和和功能在当代审美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审美教育与“审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丑”具有审美不可替代的价值作用,美育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只有审美,还应该包括“审丑”。文章从“丑”的历史性发展、“丑”的存在性价值,及其对大众文化的唯商品性和唯技术性的批判和否定意义等角度,肯定了“审丑”在当今审美文化发展中的现实作用,其重要的价值和和功能在当代审美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20、30年代的张石川及其明星影片公司提供了大众文化实践的成功案例。本着历史的借鉴目的,本文考察张石川及明星公司对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身份之体认,并通过对其"守旧与逐新"两翼并进的文化策略与电影实践之解析,为当下华语电影的大众文化身份书写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代社会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在反抗贵族文化专横独断的同时也具有庸俗的特征,因此大众文化本身也是一种张力性文化,如何能够保障大众文化的积极健康的发展呢?审美教育可以促成当代大众文化的良性发展。这种审美教育落实在当代高等教育中就是将伦理学与美学相结合以促成教育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生态审美品味,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形成全新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文章探讨了在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理念的理工类高校现行教育体系中生态美育的施行现状,分析了其所面临的困境等问题。通过研究过去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深入开展生态美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和情感、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尊重和热爱生命品质的教学探索思路,实现理工类高校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美育价值的彰显是当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认识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不仅为我们审视新时期大学美育的价值功能和定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认识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提供了重要帮助。文章从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优化审美趣味;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创新品格;赋予大学生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塑造大学生审美人格,促进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当代大学美育的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大学美育立德树人意义重大,对学生人格文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对未来跨界创新资源储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正能量,所谓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从诗性与理性有意味的形式审美角度看美育立德树人,有助于培养抗病毒免疫力,增强造血功能,使之获得常看常新的认知世界,进而创新欲望、创造能力可用之不竭,其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张扬一种"文化批评"精神,力图打破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性、整体性。随着语言走向世俗化,诗性在枯竭,价值在跌落。在后现代语境中,更应该反思后现代传媒对人们心灵的异化、对社会的肢解。在后传媒语境下分析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兴盛的原因、利弊,并提出如何打通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隔膜,重构民族文学精神之构想。  相似文献   

10.
章重新审视了美育随着人类历史的辗转变迁、发展进化而不断变革的进程。在新世纪之初,美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美育把人类审美化、人类明的精华内化为个体人自身的心理品质,有助于个体的人培养和树立正确、健康、高尚的美学观,形成和建立进步的、科学的世界观,成为“审美的人”,体现美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顾性艺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它曲折地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某些缺陷的不满。它反映了人们回归自然、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的要求。后顾性艺作品重视对人性的开掘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它虽然不能代替主流艺,但不是落后的腐朽的。它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人树》中,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帕特里克.怀特以丰富的想象力与现代人的“家园意识”书写了人的心灵在垦荒中成长的过程。文章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发现怀特的作品渗透了生态审美所特有的基本元素。由此可见,怀特对人与自然之间互为依存、共生共荣的丰富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这种审美理想上升到一个信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从亚里斯多德的娱乐到康德的自由到席勒的生命冲动,从儿童游戏到上帝掷色子到后现代的游戏解构策略,看到了审美游戏说在西方历史中呈现出有趣的双向演绎和延伸,提供了理解西方审美理论的一个新参考点。  相似文献   

14.
《乌拉尼亚》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可以被纳入生态文学领域。它不仅展示了现代社会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对精神生态危机表示了深重的忧虑。作家对生态困境的审美解答是:通过向我们描绘一个生态的乌托邦———乌拉尼亚,告诫人们应以生态为中心,与自然和谐相处;批判科学理性,反思西方文化,提倡多种文化共存。  相似文献   

15.
对文学本质的探讨不是徒劳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个过程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特征。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者们取得的重要的理论成果,它也具有以上特征。目前,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最有代表性的认识,但绝不是第一或唯一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形态的变化,人们对文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也将继续深入,但是,只能无限接近它,却不能穷尽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目的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和心悦性陶情说,一是劝善惩恶风教说。两者的实质可归结为情与理的审美差异,片面强调一端都有失偏颇,要追求实现情理交合、寓教于乐的理想目标。戏曲在进一步继承"文以载道"文学传统的同时又有其自身特殊性,表现为戏曲美育目的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和戏曲美育目的生存的特殊性。中国古典戏曲美育目的整体而观,陶情说是主流。  相似文献   

17.
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远程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其实践教学作出“自学——互学——研学”的模式设计,并提出该模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思想。他将美育视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探求美育的实践途径和有意识地建构美育实施环境,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积极促进学生完满人性与品格的形成。本文在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特色的基础之上,结合现代学校美育发展的要求,分析其时代价值,促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低潮使苦闷中的席勒转向了康德美学。他用艺术的自由游戏来改造康德的"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的普遍使人愉快的对象"这一命题,认为艺术可以培育完美的人性;用悲剧的崇高改造康德的另一命题"美是道德的象征",认为崇高和悲剧都是对感性痛苦的超越而引起的道德提升,使人在精神中得到自由和完善,并有助于人的审美教育。席勒美学通过提倡艺术和审美教育作用于社会与生活,使分裂的真善美走向统一,使悲剧与崇高等范畴真正进入美学的范畴体系,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康德美学的先天的抽象性和纯粹的思辨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管理科学的“人本原理”认为,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违背“人本原理”,就不可能做到科学管理。从高等学校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工作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