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作者采用减小一次起爆药量、改用低爆速炸药、孔间微差爆破技术以及提高爆破地震频率等方法,降低爆破所产生的震动。通过现场试验和爆破地震效应的观测,选取了较为合理的爆破微差时间及相应的爆破地震频率,降低了矿区附近的爆破地震效应。  相似文献   

2.
露天采场孔间微差爆破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爆破震动是爆破的主要有害效应之一。为解决露天采场生产爆破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根据矿山的具体条件,采用孔间微差爆破技术在现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露天采场采用孔间微差爆破技术能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3.
降震爆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采场爆破震动 ,保证兰尖铁矿平硐溜井系统的安全使用和高陡边坡的稳定 ,兰尖铁矿从 2 0 0 0年 9月份开始进行了爆破降震技术的试验研究。本文从爆破理论和现场试验方面对孔间微差爆破的降震机理和试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微差爆破地震动实测波的分析,研究了微差爆破地震动规律,经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微差爆破地震动最大峰值速率经验公式,并将其应用于矿山爆破设计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铜绿山矿露天减震爆破地震效应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该矿露天减爆破地震效应的观测,证明了采用孔内分段间隔装药与人孔间微差爆破方案,改变爆破抵抗线与民房的相对位置、选用合理的微差间隔时间等措施,对降低爆破地震强度是有效的。这些措既有利于露天矿的扩帮剥离,又保证了爆克附近民房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浅析爆破地震波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了爆破地震波产生的原因及传播规律;介绍了国内在爆破地震方面的安全判断依据和安全允许距离的计算方法;并从采用微差爆破、合理优化孔网参数、选取合理的爆破参数、改善爆破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朱礼臣 《西部探矿工程》2002,14(Z1):241-242
在复杂环境条件下,采用超钻预裂爆破、调整装药结构、选用低爆速低威力炸药、微差起爆控制单响药量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爆破震动;采用土层覆盖、合理装药结构、增加堵塞长度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飞石.  相似文献   

8.
牟定铜矿将传统的排间分段落矿改为孔间分段爆破,降低了损失贫化率、大块产出率与爆破地震振幅.本文详细介绍了孔间微差爆破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南山矿凹山采场减震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决凹山采场爆破对边坡及采场内外建筑物影响的问题,在分析了预裂减震、短微差顺序起爆减震、孔底空气间隔减震的基础上,采用3种减震技术在现场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凹山采场采用短微差减震技术取得较好效果,而孔底间隔爆破技术对临近边帮减震爆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铜山口铜矿露天原采用"V"字形微差挤压爆破,存在爆破地震较强、大块率较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调整起爆方式为逐孔起爆。根据半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了合理的孔间、排间微差间隔时间,为选择合适的延期雷管及搭建逐孔起爆网络提供了依据。爆破实践表明,应用逐孔爆破技术有利于提高爆破质量和降低爆破震动。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7,(11):330-333
为了研究水分对褐煤微观特性的影响,采用低温真空干燥的方式对褐煤进行处理得到水分含量不同的褐煤,并对实验的3种煤样进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自燃倾向性分析、原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样水分的增大,煤样的最可几孔径逐渐增大,煤样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微分孔体积等表征煤样孔隙特征的参数与最可几孔径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煤样水分的增大,煤样的物理吸氧量逐渐减小,减缓程度逐渐降低,煤样自燃倾向性加强,由Ⅱ类转向Ⅰ类;煤样中羟基、羧基及醚键会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转弯段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这一实际工程问题,运用ABAQUS软件,在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的同时,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19—3号桥基的变形和受力性态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量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研究表明,施工期间桥幕没有工程安全隐患,既有的施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CFD技术,对矿用小型轴流式通风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叶片与后导叶之间的轴向间隙对风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间隙在一定范围内减小,使风机流量和全压均增大,全压效率有所提升,有利于提高通风机性能。  相似文献   

14.
依据作者设计的试验,研究了淋滤液在淋滤过程中对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MSW)沉降变形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试验数据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垂直有效应力沿深度方向的衰减规律。试验数据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试验发现,淋滤作用有利于垂直有效应力的传递;淋滤液的自重和浸润作用都将影响MSW的压缩沉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望峰岗选煤厂煤泥水难以沉降的问题,进行了絮凝剂与复配药剂制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药剂制度相比,复配药剂制度可以获得较好的煤泥水沉降效果,絮凝剂与凝聚剂的最佳药剂量配比为1∶10。  相似文献   

16.
铁矾类沉淀物的形成对细菌浸矿以及后续的浸出液净化除铁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考察了细菌作用下,不同初始pH值、亚铁的初始量等因素对铁矾类沉淀物形成速率及产物组成的影响,并与无菌条件铁矾类沉淀进行对比,总结了细菌作用下,铁矾类沉淀物的形成动力学规律及产物组成差异.结果表明,细菌作用下,铁矾类沉淀物形成速率明显加快,并且产物组成与无菌时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煤炭技术》2016,(1):260-262
神华神东布尔台煤矿改变开采工艺后,需要对液压支架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理论分析综放端面煤岩体片帮冒落与支架参数支架关系,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综放端面煤体片帮冒顶模型,对液压支架参数与端面煤岩体片帮冒落相互关系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支架工作阻力与梁端距是影响支架控制效果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8.
《煤矿机械》2019,(2):163-165
主要研究缓冲托辊数量对输送带受冲击区域的峰值压力和压力能的影响。通过测量输送带样品参数建立输送带和托辊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完成对冲击区域的压力峰值和压力能的仿真,确定增加缓冲托辊数量可以有效地降低输送带的峰值压力和压力能,从而优化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减少输送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以粒径分布、SEM和XRD分析为主要表征方法,从片层疏离程度和团聚体颗粒大小这两个方面综合评价水、异丙醇和二甲苯等6种溶剂对膨润土微纳米化的影响。实验表明,质量分数对水相膨润土的粒度分布影响显著,膨润土质量分数从5%下降到0.5%时,其最大粒径分布从4310nm快速下降到712nm,但即使质量分数低至0.1%,膨润土仍难以达到单片层的理想分布。不同溶剂对膨润土分散作用差别较大,水分散的膨润土颗粒结构致密,片层间隙不明显;乙醇、二甲苯、丙酮以及异丙醇分散的膨润土颗粒粒径均一,分别集中在380 nm、390nm、530nm和650 nm,且颗粒片层边缘剥离,片层间距明显,颗粒疏松;小角度XRD分析也进一步证明乙醇和异丙醇对膨润土有一定的插层作用。乙醇、二甲苯、丙酮及异丙醇对膨润土会产生明显的微纳米化效应。  相似文献   

20.
水对尾矿坝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水对尾矿坝的稳定性影响以及现阶段尾矿坝研究中所存在的岩土力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