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雷击10 kV架空配电线路时,配电线路直击雷过电压的计算与分析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利用ATP-EMTP软件建立了直击雷过电压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雷直击杆塔顶部和雷直击相导线两种情况下的直击雷过电压波形和幅值。对10 kV农村架空配电线路遭受高幅值雷电流时的直击雷闪络特性做出了相关计算,给出了遭受高幅值雷电流时的绝缘闪络个数,雷击闪络时的雷电流沿线分布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雷电流幅值越大,雷击瞬间发生杆塔闪络的范围也在扩大,而且发生闪络的杆塔入地电流沿雷击点向两边递减。  相似文献   

2.
雷电流参数是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分析和雷电防护分析的基础。总结了雷电流波形实测参数和雷电流模型,分别从波形和频谱两个方面对典型的雷电流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PSCAD建立±800 k V特高压直流线路模型,采用不同的雷电流模型计算了线路的反击和绕击耐雷水平,结果表明:Heidler波和Concave波波头呈凹形,Concave波波头较Heidler波、双指数波和斜角波与实测雷电流波头最为接近。各雷电流模型的频谱都主要集中在0~100 k Hz以内,能量主要集中在0~50 k Hz以内,各雷电流模型频谱的区别主要在0~10 k Hz。雷电流波形对反击耐雷水平影响较大,对绕击耐雷水平影响较小。雷电流建模方法相同时,反击耐雷水平与雷电流波头斜率成反比。雷电流波形参数的实测结果分布范围较大,在输电线路防雷分析时,需要根据线路实际情况,测量和选取雷电流波形参数。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区的雷电流具有不同的波头波尾参数,针对具体地区雷电问题的研究,采用符合当地雷电流特征的模型,所得结果将更为准确。本文通过总结Heidler函数所描述波形的一些规律,对北京地区的实际雷电流波形进行模拟,得出了用于模拟该雷电流波形的Heidler函数参数,并对此雷电流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雷电电流波形振幅和能量主要集中在特低频和甚低频频段内,对远距离通信导航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配网线路避雷器雷击放电电流特性是其动作负荷、残压、型号选择、试验考核和运行寿命评估的关键依据。在建立配电网输电线路防雷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ATPEMTP对无避雷线的典型10 kV配电线路在不同雷击途径下流经线路避雷器的雷电放电电流和吸收的雷电放电能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波形、幅值雷电流侵入时,不同杆塔冲击接地电阻下,线路避雷器的放电电流和吸收能量特性,分析了雷电流幅值、波形、冲击接地电阻对放电电流的幅值、波头时间、波尾时间和避雷器吸收能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雷直击线路时,避雷器放电电流幅值和吸收能量均随冲击接地电阻阻值的增大而减小,而雷击塔顶时相反。  相似文献   

5.
黄志玲 《中外建筑》2010,(8):209-210
本文通过分析雷电流的性质、雷电流的分布,以及雷电直击时室内电磁场的分布,结合国家现行规范对建筑物防雷的分级,从五个方面提出综合建筑物防雷措施,主要有防直击雷、防侧击雷、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侵入、防雷击电磁脉冲,对综合建筑防雷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雷直击建筑物时室内电磁环境的计算和实验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建筑物结构钢筋中的电流分布及室内空间的磁场分布。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最终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消防常识     
雷电是雷云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雷电引起火灾大致有这几种情况: 直击雷 电流直接击在建筑物上,雷电流产生强热能,能引起可燃物和化学危险品燃烧、爆炸。 感应雷 又称间接雷击或雷电的二次作用。分为静电感  相似文献   

8.
黄民德 《建筑电气》2005,24(6):19-22
主要讨论雷直击建筑物时雷电流在防雷系统中的分布特性,介绍制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并通过典型算例与传统的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的计算结果.以及利用清华大学高压实验室的冲击大电流发生装置.对此结构模型进行的模拟试验的结果,将三者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本研究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室内电磁场的暂态分析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安装在500kV运行线路上的雷电流全波形在线监测装置,获得了一次击于输电线路上的有效雷电流波形。对比于雷电定位系统的查询结果,该有效波形在时间、空间、幅值上与之基本一致。通过MATLAB软件处理采集到的有效波形,并与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对比。借助电磁暂态仿真程序PSCAD,对雷击位置、雷电流幅值及波形特征进行反演,得到了有关雷电流的特征参数,如雷电流峰值、波前时间、半波时间等,从而实现了雷击位置的定位与雷电流的复现,并为雷电流仿真模型的修正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工程实例,阐述高层建筑物极易受雷击危害的特点。为了对人身和设备安全性的保障,考虑防止直击雷、侧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的危害,满足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设施要求。探讨实例高层建筑物的防雷工程设计,应采取多层次防护与多类防护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方法,以达到高层建筑物全面防雷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概述高层建筑供配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单介绍了高层建筑的总体概况以及本次工程的设计范围,详细阐述了变配电系统的构成,对高、低压变配电部分的设备选型、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等内容着重做了描述,并对防雷及接地部分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设计及防雷保护措施已经成为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极为重要的一环。论文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并提出了高层建筑配电系统中用电安全设计技术措施,最后对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及雷电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高层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的防雷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当高层建筑发生雷击时,雷电可以通过雷电感应或雷电波侵入的途径破坏电子设备。文章针对雷电破坏智能建筑内电子信息系统的形式和途径,阐述了防止雷害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现代高层办公发展迅速,尤其在创作领域建筑师在高层办公建筑关键发展时期,如何通过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实现高层办公建筑的创新发展是目前建筑师的时代使命。因此,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可以发现,蕴藏其中的创新要素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角度的设计创新、建筑空间设计创新和建筑技术创新三大方面。该文探讨了高层办公建筑的创新发展。并以广州电网生产调度中心建筑投标方案为例,从城市空间角度、建筑空间角度、建筑技术利用角度等三个方面,逐步分析、展开论述了高层的创新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了研究高层工业厂房的异常振动成因与加固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和现场振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高层工业厂房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高层工业厂房加固前的有限元分析和现场振动测试。针对高层工业厂房作业舒适程度要求严格、采光要求高、加固空间受限等要求,为解决机器设备与高层工业厂房的共振问题,提出了采用短肢剪力墙加固的现场加固方案,并进行了加固前后有限元分析结果和现场振动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机器设备安装在工业厂房的高层后,机器设备与厂房共振是造成高层工业厂房异常振动的主要原因;加固后高层工业厂房的强度和刚度得到明显提高,高层工业厂房长度方向固有频率由2.45 Hz提高至5.87 Hz,高层工业厂房宽度方向固有频率由2.94 Hz提高至7.83 Hz,与机器设备沿高层工业厂房水平方向频率不在共振区间,高层工业厂房的加速度和速度振动特性得到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振动测试结果和加固方法可为高层工业厂房的设计和加固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谢万顺 《福建建筑》2013,(6):107-110
本文针对现代高层建筑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的防雷和接地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供大家在防雷和接地系统的施工时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直击雷防护设计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针对高层建筑的直击雷防护,运用滚球法分析指出了高层建筑直击雷防护工程容易出现的疏漏,提出了符合实际工程需要并易于施工的设计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吴玉生 《福建建筑》2012,(12):84-86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0年11月联合发布的新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已经从2011年10月开始实施,新规范对建筑物的防雷等级、防雷材料、侧击雷等内容有较大改动,一些具体要求和做法规定更为详尽。笔者多年从事高层建筑防雷施工监理,通过对新旧规范的比较、防雷接地系统施工存在问题分析、施工关键点的探讨,旨在推动对高层建筑防雷知识的全面认识,保证防雷接地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谢杰 《建筑电气》2014,(6):50-53
针对防雷设计中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结果偏大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项目,介绍用CAD作图法计算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的方法,以使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结果更合理,更贴近实际工程防雷需求。  相似文献   

20.
傅正财  吴斌  徐霖 《建筑电气》2005,24(1):22-24
基于电路法计算分析近区雷击时建筑物金属构架的磁场蔽效果,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金属构架对脉冲磁场有屏蔽效果。磁场屏蔽系数以构架网格为单位呈阶梯式分布,其效果是使得建筑物内的磁场分布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