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影响稀土低铬白口铸铁磨球质量的主要原因是:碳化物呈连续网状分布和铸造缺陷:讨论低铬白口铸铁磨球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铸造技术》2017,(1):181-184
通过稀土变质和复合变质,可以改善低铬白口铸铁磨球共晶碳化物的形貌与分布,减少白口铸铁中粗大连续的网状碳化物,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生产的磨球表现出优良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3.
低铬白口铸铁磨球脆性是造成其在生产和服役过程中出现异变和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碳化物形态的凝固特性、组织转变特性、导热能力、制造工序和夹杂等不致密组织引起的内应力等方面详述了其形成过程和产生机制.以此为据,提出了生产控制方法并就作用机理展开了讨论.网状碳化物的断网和形态的显著变化是稳定和提高低铬白口铸铁磨球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低铬抗磨白口铸铁热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经稀土变质处理的低铬白口铸铁在热处理过程中显微组织的变化,主要包括共晶碳化物形态的变化和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冲击韧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铬白口铸铁在淬火加热和保温阶段,其网状共晶碳化物向基体中溶解引起薄弱处断开,因而改善了共晶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这是淬火能提高低铬白口铸铁韧性的主要因素。低铬白口铸铁经950℃×2h加热空淬,可获得较好的韧性和最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5.
低铬白口铸铁磨球脆性是造成在生产和服役过程出现异变和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碳化物形态的凝固特性、组织转变特性、导热能力、制造工序和夹杂等不致密组织引起的内应力等方面详述了其过程和产生机制。以此为据,提出了生产控制方法并就作用机理展开了讨论。网状碳化物的断网和形态的显著变化是稳定和提高低铬白口铸铁磨球质量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杨雷梅 《上海金属》2001,23(4):17-19
从改善低铬白口铸铁碳化物形貌出发,研究了稀土变质处理和热处理的作用。结果表明:综合运用稀土变质处理和热处理是改善低铬白口铸铁共晶碳化物形貌、提高综合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稀土硅铁炉前孕育处理对铬—钼—铜马氏体白口铸铁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土硅铁进行炉前孕育处理,可以使铬—钼—铜马氏体白口铸铁的共晶碳化物由连续网状分布转变为断续网状分布,使冲击韧性有较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亦指出,加入过高的稀土硅铁会使含硅量增高,因而导致脆性增加和淬透性下降。试验指明:对含C量为2.4~3.0%的铬—钼—铜马氏体白口铸铁炉前孕育处理时最适当稀土硅铁加入量为1.0~1.5%。  相似文献   

8.
对白口铸铁采用稀土复合变质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了变质剂的加入量、凝固速度、碳当量、变质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改善普通白口铸铁碳化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土复合变质处理及严格控制工艺因素后,白口铸铁的共晶碳化物由网状分布变成孤立块状分布,有的出现团球状,从而改善了白口铸铁的韧性,使低合金白口铁代替高铬白口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工业生产表明15—3型高铬铸铁磨球最硬、最耐磨。但由于我国铬钼资源稀少,且价格昂贵,为此我们研制了低铬白口耐磨铸铁。一、低铬白口铸铁的化学成分白口铸铁的含碳量越高,组织中的碳化物就越多,耐磨性也就越高,但是铸铁的冲击韧性则下降;含碳量越低、耐磨性越差,韧性越好。考虑到工况条件对材料韧性的要求,磨球的含碳量应高一点,以提高耐磨性,但决不能大于共晶含碳量,否则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低铬-稀土白口铸铁抛丸叶片强韧化处理对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采取强韧化工艺比常规热处理淬火、回火后的冲击韧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对析出的二次碳化物弥散分布亦有较大的改善。提高低铬-稀土白口铸铁的韧性又保持高硬度的碳化物,对提高耐磨性有益。选择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使抗磨性和韧性获得合理的配合,并使零件的使用寿命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