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场域—惯习"理论是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借用该理论对群体性冷漠行为发生的场域、资本和惯习进行分析,构建群体性"冷漠行为"的分析框架,然后,应用该分析框架对群体性"冷漠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社会学解读,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愈加呈现出底层特质。与此同时,贯穿于群体性事件酝酿、发生和畸变过程的信息传播,因媒体底层报道的"底层"式困境,而出现信息湮没现象,影响群体性事件的演化。以乌坎事件为个案,分析媒体力量下信息遭到湮没的原因,并借鉴乌坎村村民困境突围的媒体利用方式,提出群体性事件中底层群体信息打捞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因征地拆迁、经济纠纷、环境污染、非正常死亡等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而网络的发展为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为快捷、有效的方式,受众能够利用网络发表个人意见、释放个人情绪。因此,受众的某些网络言论会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热点,制造出大量的"口水"。在负面"口水"先发制人的情况下,正面舆论往往会淹没在"口水"当中,无法引导舆论。在分析网络"口水效应"传播表征和负效应的基础上,将"口水效应"置于群体性事件的语境下审视,探求其化解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各个阶层借助网络进行利益诉求和政治表达的活动日益增多。互联网已成为最大的"民意集散地"和"民间舆论场",对舆论走向和社会行为产生巨大影响。近年来网络群体事件呈高发态势,已成为国家和各级部门在信息社会中面临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以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集群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网络集群的基本概念,从群体认同、集群结构、媒体关注、政府处置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集群的发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的直观体现,社会矛盾的反映往往首先表现在舆论和舆论事件中,不论舆论的背后是公意还是众意,它都成为社会矛盾激化的引线,不能只看到引线的存在,而应顺藤摸瓜找到致使社会矛盾激化的源头.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表达状态,提出了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社会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事件本身的社会影响力有着休戚与共的密切联系,也与社会公众的判断力和参与程度密不可分。利益相关、价值共振和情感共鸣,是网络舆论活动形成和产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原因。网络舆论对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和处置既能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影响群体性事件的方式及所产生的作用。对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所发挥的整合民心、凝聚民意和民智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非理性心理泛化的特质。新媒体以其去中心化的传播语境和自由开放的话语表达方式引发了群体非理性心理的膨胀。随着非理性心理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泛化以及事件群体与新媒体日益密切的关联互动,在群体性事件中更需要新媒体引导式的参与。文章以群体性事件中的非理性心理为切入点,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处理方式、自净能力、把关机制以及议程设置等层面,对于新媒体对群体非理性心理的引导路径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风险社会视域下社会利益错综复杂,弱势群体借助媒体维权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然而,媒体在充当"安全阀"的同时,却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为——媒体站队。新闻媒体自我角色认知偏差、公众意见虚拟场域的舆论逼迫和媒体先验经验原始积淀对媒体站队这一现象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风险社会视域下,媒体妖魔化形象构建、情绪化选择报道以及模式化定性导致传媒塑造风险认知功能的异化和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极端化。因此,媒体应该注重"理性把握"的体验式报道方式以进行自我矫正,以此逐渐消解传媒站队行为,消除风险社会中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时下的中国正在经受着一场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层面的考验,而且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经济不利局面已经在社会面产生了影响。群体性事件作为这一时期的焦点再一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分析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显著特点出发,立足于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着力加强的职能和作用,提出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频发的群体性泄愤事件参与主体的底层特性越来越为学界和业界所关注。其在认知偏差、轻信谣言和碎片化重组信息等方面的媒介素养缺失直接影响了在群体性泄愤事件中的失控情绪乃至行为。由此,底层群体的媒介素养问题已成为关涉事件发展进程走向的重要问题。文章的研究出发点在于将媒介素养理论研究置于中国的现实语境中考量,立足于当代底层群体在群体性泄愤事件中的媒介素养缺失现状,并对其缺失下的情绪和行为加以分析,以此提出集公众、媒体和政府等各方合力以提升底层媒介素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冲突、社会矛盾、干群关系恶化等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以贵州瓮安"6.28"群体性事件为例,分析了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传统媒体囿于体制的制约其发展进路并未清晰,日趋成为公众参与事件的重要肇因之一。群际情绪作为群体态度中的重要影响要素,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不断扩散流转,并引领事件的基本走向、促动事件的整体进程。通过对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群际情绪在网络背景下的渐进式衍变,结合态度理论的认知、情绪、行为三个阶段,明晰群际情绪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的演变过程,并离析出媒体在突发群体性事件中对群际情绪的引导干预,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媒体、基层政府应对群际情绪的规制之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结构变迁、利益格局重构、思想观念变革,民众利益诉求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级、多途径的趋势。互联网的异军突起,更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和自身利益诉求表达,搭建了一个足以颠覆任何传统新闻传播介质和规律的快捷的革命性的平台。以网络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第五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崛起,注定了新信息传播矩阵和舆论格局已经构建成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审视、关注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积极构建和优化网络媒体生态,良性协调“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关系,最大限度增加两大舆论场“公约数”,用网络的手段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4.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指出泛滥的网络无政府主义和群体极化效应是其发生的外在原因,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公平正义缺失以及公民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而开展的追责与求实活动是其出现的内在机理,制度供给不足与法律的不健全是其本质特性。并提出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取信于民,创建诚信政府;畅通公民参与渠道,促进公平正义;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搭建网络对话平台;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建立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预警和处置机制;提高网民素质,加强网络管理。  相似文献   

15.
《商品与质量》2011,(Z1):4-6
7月10日,我们栏目播出了《达芬奇"密码"》,对达芬奇家具"洋品牌"身份造假和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进行了报道。节目播出之后,引起了舆论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成为本周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天,我们的节目继续关注达芬奇家具,关注达芬奇家具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关注工商、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海关等监管部门对这一事件的调查情况,以及截止到目前整个事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在"冲突情境"下通常呈现出极化态势。"钓鱼岛事件"的发生引爆了国人的极端民族情绪。由于民众、媒体等多方博弈的均衡使得网络民族主义极化有了适合的场域,并由此演化成非理性的心理,尤其从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上深刻解构着国家形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昌水专学报》2015,(5):27-31
在现代化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日益浮躁的媒介文化对社会舆论场域与媒体价值判断起了塑形重构的作用,社会舆论场变得戾气横生,媒体价值判断失去了批判向度。而媒介价值判断的高影响力使其自身在社会舆论场域中的重要作用立刻凸显出来。文章试图以媒介文化为线索,并以《我是歌手》孙楠退赛为切入点,将媒体价值判断还原到社会舆论场中,检视社会舆论场和媒体价值判断存在的典型症结,并认为社会舆论场域的失和与媒体价值判断的扭曲是媒介文化构建的在场行为,两者均被异化的媒介文化所影响。文章旨在树立媒体正确的价值观,并以此提供化解社会戾气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立足意见领袖的基本理论内涵及现实表现形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大学生意见领袖为研究对象,以佛山"小悦悦"事件为个案,旨在考查当前大学生意见领袖在公共事件校园传播中的议题建构作用。本研究发现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以网络、微博、手机等新兴媒体为主的显著特征,他们对"小悦悦"事件议题的建构主要经历了发起议题、强化议题、价值反思三个阶段,对于舆论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与国家、民族有关的网络舆论事件频发,仔细梳理可以发现,网络舆论中的民族主义心态经历了作为愤青的网民(1999—2008)、理性迈进中的网民(2008—2016)和作为亚文化的网民(2016—至今)等三个阶段。基于这三个阶段中的重要网络舆论事件,分析网络舆论中民族主义心态的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政治话语引导下的爱国情感贯穿始终,民族主义心态整体朝理性化方向发展,社交媒体和亚文化又解构了政治爱国话语中的严肃性。这种叠加式的演变逻辑可以通过"原型"理论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下,中国媒体格局正面临着重大调整,舆论生态发生着重大变化。第三届(2015)长三角地区中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于2015年5月29日在宁波顺利举行。来自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百余名中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常态下舆情场域、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及文化传承与传播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