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限产优质定向栽培的必要性伴随着我国葡萄酒产业的高速发展,酿酒葡萄的种植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2001年为止,全国酿酒葡萄的面积已达4.8万公顷。然而,由于葡萄酒厂家对原料需求量的增大,对酿酒葡萄品质的放松,葡萄种植者片面地追求产量,往往忽略了葡萄质量,这就造成了酿酒葡萄品质普遍偏低,葡萄的成熟度较差,浆果含糖量不足。2002年11月份国家经贸委颁布的《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中,明文规定酿制一般葡萄酒的葡萄亩产不得超过1500kg,糖度不得低于15度;酿制优质葡萄酒的葡萄亩产不得超过1000kg,糖度不得低于17度。加入WTO以后,葡萄酒…  相似文献   

2.
加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提高葡萄酒原料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提高葡萄酒原料质量曾毅(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酿酒葡萄基地是葡萄酒厂生存的基础,它提供给酒厂所需的葡萄原料,葡萄原料的质量决定了葡萄酒的质量。一位酿酒专家讲过:酿制优质葡萄酒80%的工作是在葡萄园里完成的,由此可见原料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山葡萄酒是一种甜味红葡萄酒,它是利用山区的野生葡萄酿制而成,所以叫做山葡萄酒。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野生葡萄酿酒,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葡萄酒生产才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当前东北地区山葡萄酒的总产量超过解放前几百倍,而且被评为全国优质酒之一,在国内外市场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4.
云南高原酿酒葡萄种植已初具规模。位于青藏高原南延云南迪庆州德钦县的奔子兰、茨中和布村是目前海拔最高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在多年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高原种植的赤霞珠葡萄品种的生境生理特征以及利用布村冰葡萄酿制的高原冰葡萄酒的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特征。结果表明,这些基地均适宜赤霞珠葡萄品种的规模化种植,生产的葡萄酒具有云南高原冰葡萄酒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引进106个国内外酿酒葡萄品种生长特性的观察及单品种酿酒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干旱炎热生态条件的优质酿制葡萄品种6个.酿制优良干白葡萄酒品种为:保加利亚红玫瑰,科维丁卡,和田红.酿制优良干红葡萄酒品种为卡玛特,黑多内,黑麦道克.  相似文献   

6.
总 则第一条 为了提高我国葡萄酒质量,规范葡萄酒生产,净化葡萄酒市场,促进葡萄酒工业健康发展,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与国际接轨,特制订本管理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规定了葡萄酒定义、酿酒原料、葡萄酒生产、葡萄酒标签标识、葡萄酒贮存运输、葡萄酒的管理等内容。第一章 葡萄酒定义第三条 葡萄酒是指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发酵、陈酿而成的饮料酒。质量标准应符合GB/T15037-94规定。使用或掺用其它水果发酵酿制的酒,以及使用果汁、香精等未经发酵兑制或加水的饮料酒不得称为葡萄酒。第四条 特种葡萄酒是指用鲜葡萄或葡萄汁在…  相似文献   

7.
国际葡萄和葡萄酒局(O.I.V.)公布的国际葡萄酒酿制法规,对酿酒用葡萄下了明确的定义:根据其特点,主要用于酿酒的鲜葡萄。  相似文献   

8.
陈酿型干红葡萄酒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葡萄酒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了解加深了,更多的消费者开始喜欢醇厚、饱满、回味绵长、结构感强的陈酿型干红葡萄酒,而生产陈酿型干红葡萄酒必须应抓好以下几个环点。1 挑选优质的原料优质葡萄是酿制优质高档干红葡萄酒的基础。用于优质葡萄种植的最佳土壤应该是排水性能良好、土层深度适当,但并不过分肥沃的土壤。葡萄酒酒体、细腻度和酒香多取决于土质。田间管理中按照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来确保葡萄质量。在葡萄种植过程中严格参照国际OIV标准,对施肥、浇灌、采摘等关键种植工序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按照葡萄酒质量等…  相似文献   

9.
湖南刺葡萄酿酒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化市拥有丰富的刺葡萄资源,试验选用6个品种进行酿酒试验。几种刺葡萄(Vitis davidiiFoex)含糖量在12.3%~15.9%之间,其中米刺葡萄的含糖量最高,达到15.9%。通过酿酒试验,在加入相同比例蔗糖的情况下,米刺葡萄酒酒精度最高,色度、干浸出物也较高。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种白刺葡萄类型,为酿造白葡萄酒的宝贵资源。总之,通过加糖、改进工艺等措施,可以酿造出优质的刺葡萄酒,其中以米刺葡萄酿制的葡萄酒品质最为优良。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酒香气分析方法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气成分的研究是探索葡萄酒中呈香物质与葡萄品种、酿酒工艺、产地环境、葡萄酒质量等关系的重要手段。对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种类、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