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具设计与一般消费产品不同,除了需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之外,还要通过形态来表达其承载的文化、美学及情感。文章尝试提出并分析了在现代家具设计初始阶段对于基础形态创意与提炼的方式,通过对归纳——整合,内涵——外延,概念——转换这三种形态创意提炼方法的总结,简要探讨了传统符号及文化在现代家具形态中的传承创新的可行性,希望能对目前国内的家具设计带来一些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以旧为核心的词新的活力,新的发展与保护方向。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条捷径。文章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产业现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物质文化产业的矛盾。我们的大环境急需对文化特别是地域特色十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开发、新开发,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被大众重视。它的经济与文化作用被广泛关注。将这两个大的文化概念下来两种不同的形态,结合研究。为研究和发展指明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天津民间传统文化形态众多、资源丰富,并且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从形色到内容、从二维到三维甚至多维,立体展现了天津地域文化的个性和审美。文章从归纳天津地域民间文化的种类和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状况入手,分析天津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元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本位基因",来进行新的创意设计,形成天津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品牌。  相似文献   

4.
现行当涂民歌保护模式难以满足民歌传承、保护的需求。作为一种以非物质文化形态存在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 术表达,民歌与版权保护对象形式契合。版权保护模式的适当选择要有效调适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和公众间利益的平衡,使信 息获得最大、最优化的产出和使用。因此,权衡传统民歌艺术不同于普通作品的特点,以立足传承、兼顾创新为立法目标,厘定权利 主体,明确权利内容及权利行使方式,方能实现传统民歌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的传承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让甲骨文走进大众,随创意融入生活、美化世界,中国文字博物馆决定举办甲骨之约』甲骨文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现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文化创意设计作品。大赛宗旨以甲骨相约,创意为桥,让古老与现代相融,展现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和时代风采。以甲骨文为主题元素,以创意与生活、教育、美食、娱乐、环境等为结合点,通过独特的设计,将古老神秘的甲骨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推广甲骨知识,服务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中,传统文化表现的三大误区,分别是:创作者在创意思维方式上的误区;创作者对传统图形元素的挪用、借鉴和创新上的误区;以及,对传统文化缺乏实践论证仅仅停留在概念界定上的无休止的争论,这种脱离实践支撑的做法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理解和表达的误区。解决途径主要是从素材选择和构成方式上着手把握,力求探索出以传统艺术文化为灵魂、现代表现手法为依托的创意方式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7.
传统手工艺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文化创意产品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发展现状,提出以文化创意产品为传播载体的创新模式,从美学思想、创新"再设计"以及情感化"再设计"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的转型手工艺产品。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人才。为更好实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战略支持,本文对杭州未来10年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供需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未来5~10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稳步增长态势,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主要是以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落后,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第二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需求量的增加所形成的。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是推进自主创新、引领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创意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人才,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高层次人才与产业发展互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其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形态,对世界市场格局、经济发展趋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培育创新能力、增强地区、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活理念也重新回归。通过深入分析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运用设计基因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养生文化元素的提取思路。提取养生文化核心设计因子,并将其可视化表达,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提取方案进行评价优选,最后联系智能手表的设计特点,将养生文化融入当代智能产品的设计中。在智能产品上讲述中国文化独有的东方智慧,为可穿戴设备设计寻求新思路,推动智能可穿戴市场发展,实现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活动的支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石柱雕刻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表达与文化传递的重要体现,文章对福州安澜会馆龙凤石柱雕刻艺术展开深入研究,分析雕刻形态、内容题材、图式构成等艺术特征,指出其具有的商人美学文化和传统吉祥文化等文化内涵,对明清时期闽地会馆建筑装饰艺术与文化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惠州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思路进行分析,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以促进当地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国家支持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政策进行解读,从开发设计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对惠州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入手展开叙述,重点放在如何针对惠州的地域特色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强调纪念性、文化性、地域特色、个性化以及时尚性在惠州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中的融入与表达。  相似文献   

13.
民间艺术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其象征性、寓意性、装饰性特征的分析,以中国民间艺术的图形、色彩、形态以及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为出发点,阐述民间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创意价值,借助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包装设计的人文内涵,为创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审美价值的包装设计提供新的创意元素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传统民间工艺进行数字活态化传承与研发,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突破其传统的静态保护和展示模式,重新挖掘传统民间工的时代价值,激发传统民间工艺的活力,使人们了解传统民间工艺真实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内涵。以体验为核心,将交互式增强现实技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示中,创新传统无反馈单向显示模式,提高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移动终端台、开发文创衍生产品,最大程度实现非遗文化传播和内容形式的深度延展。以AR技术及移动终端作为工具和载体,通过静态保护动态传承和开放性普及传播的形式,激发文化价值潜能,提升京津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的综合价值,为带动文化创意产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体现学校文化底蕴及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更是校园文化宣传的重要媒介。开发系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既有利于传播学校文化理念及特色,也有利于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文章以沈阳工学院校园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具有特色的文创设计作品现状,从构建和传播校园文化的目的出发,探索从文化产品到文化商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分析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要素,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提供设计灵感与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秋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且历史悠久,其对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具有深刻意义。文章从设计学和叙事学视角进行切入,对大众喜爱的中秋民俗方式及相关文化属性的品牌体系进行深入研析,以叙事性设计为手段,通过构建品牌形象和文创开发,将中秋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深度融合,旨在探索弘扬中秋文化本质与价值观的创新路径,构建活态的民俗文化认同架构,为相关创意品牌助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连贝雕画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表现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人们生活的各种物象,图案多通过象征、谐音、意象等表现手法传达文化内容,这些表现形式和文化内容很好的迎合了当代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需求。大连贝雕画造型新颖、文化内涵深厚,其形态构思巧妙,线条婉转流畅,形象逼真,取材于现实物像,又意在内涵深厚、形神兼备,呈现出传统的人文气息的优雅细致。大连贝雕画的文化价值内涵和艺术思维理念是现代精神文明的源泉。文章介绍大连贝雕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大连贝雕画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对大连贝雕画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但目前的处境却不容乐观,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当前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受到地域的限制,不能被人们所了解,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与网络、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多元化开发,面向更多的人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下,文章以消费者、制作工艺、产品性质为导向,为开发出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出策略,并从博物馆文创商店、网络等方面进行推广,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展会究其实质是传播,传播关乎受众,因而观众的思维意识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设计则关乎创意,是创意的视觉再现,创意源自设计师自身的眼界与素养,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与创新。最终,创意将取决于受众(观众)的理解与认知。而受众的审美意识与精神素养总是与其所受的文化熏陶、历史环境、社会习惯相统一。因而,在展示设计中融入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视觉元素,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展台形象,有助于迎合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取得受众在文化上的认同,更好地实现设计诉求。  相似文献   

20.
禅宗文化是印度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特色文化之一,蕴含了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本文从禅宗文化融入和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角度着手,研究禅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的设计需求,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揭示了禅宗文化对设计的形态、内涵、风格、形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