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表筛查结果,选出可能存在营养风险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干预方式,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的方式,比较两种不同的营养方式对两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炎症水平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沉(ESR)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室检测及营养代谢指标方面,干预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清Ca~(2+)水平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淀粉酶降低和营养代谢指标升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PACHE-Ⅱ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结局及并发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腹痛腹胀减轻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个体化综合营养干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和临床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炎症指标及酶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65例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加微生态制剂,选取治疗后1、2w为观察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胃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LD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早期,在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炎症指标及相关酶学指标水平,且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9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共80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期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后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和临床治疗情况,总结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营养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干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胃肠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肠内营养中是否给予集束化护理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4例: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72h后前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於莹 《中国食品工业》2023,(20):126-128+108
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间80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组间基本特征匹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干预护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干预2周。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血清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血清前白蛋白(PA)]、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运动量表(Fugl-Meyer, FM)评分和鼻饲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TP、PA值,NIHSS评分、FM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清TP、PA值,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均有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干预期间,试验组鼻饲总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神经功能恢复,降低鼻饲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研究对象:156例本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78)、对照组(n=78),给予实验组患者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明显,医院感染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在根治性膀胱全切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至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恢复、营养指标改善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时间为10.63±2.02d,短于对照组的13.08±2.45d,观察组患者的离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4.88±1.79d、18.35±3.01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6.89±2.03d、20.47±4.11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EN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优于PN组患者(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5.56%(16/45)、26.67%(12/45)、24.44%(11/45),高于对照组的17.78%(8/45)、13.33%(6/45)、20.00%%(9/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对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和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COPD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方案和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营养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并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和护理前后营养水平和肺功能变化,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支持和护理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和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角色实现、心理状态和生理职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结论:对COPD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肺功能和营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鼻饲法在ICU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选取的10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改良鼻饲法,对照组常规鼻饲,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营养状况、血糖水平、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鼻饲2周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鼻饲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鼻饲1周血糖水平、鼻饲2周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鼻饲第1天(P<0.05),但观察组鼻饲1周血糖水平、鼻饲2周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支持2周后,观察组呕吐、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反流、腹泻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鼻饲法有利于减缓ICU患者营养状况恶化,有利于ICU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有利于减少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根据是否对患者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将其分为各有65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抢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54%,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2.31%,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5%和16.92%,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低(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抢救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并明显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120例,根据营养支持方案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24h内禁食水,待休克期渡过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入院后24h内行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营养支持,待患者休克期渡过后给予对照组相同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前和营养支持4w后各营养指标变化和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营养支持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正氮平衡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各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观察组体重、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营养支持期间观察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825,P0.01)。结论:对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优质护理方式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满意度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患者共68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设为护理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先兆子痫、子痫总发生率、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组患者先兆子痫、子痫总发生率为(14.7%)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的(50%),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组满意度(97.05%)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0.58%)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妊高症产妇护理中,加入优质护理干预,能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营养干预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干预后血糖水平变化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营养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血脂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围产期产后出血、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 15,P 0. 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 22,P 0. 01)。结论:给予GDM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探讨中药辅助肠内营养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术后对症治疗基础上行常规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肠内营养干预基础上辅助中药治疗,观察和比较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肠内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两组体重比较无差异(P0. 05),但观察组三角肌皮皱厚度和上臂围指标检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观察组营养干预期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 57,P0. 01)。结论:中药辅助肠内营养干预能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减少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共52例,发生率为60.47%。在单因素分析中,镇静剂使用、肠内营养实施时间、肠内营养治疗前血清中白蛋白水平、专业护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密切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s多因素分析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对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显著影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较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腹内压和中心静脉压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添加膳食纤维和专业护理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为保护性因素,临床及时认识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的发生和积极实施保护性因素对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并探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喉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553例喉癌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评估其营养风险,并将存在营养风险的26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22例),分别给予个体化(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总能量、蛋白质的估计以及营养制剂的合理选择等)和家属自备匀浆制剂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其一般住院指标、营养状况指标和远期生存质量等。结果:553例喉癌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者262例,营养风险发生率47.4%;干预组住院时间、咽瘘发生率和术后放化疗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营养相关指标(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干预前(P0.05),营养相关指标干预前后差值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积极个体化的营养支持不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甚至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有必要对喉癌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高预后和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及应用效果。方法:时间段为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急性心梗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急诊护理路径,观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时间少,并发症发生率低,P 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提高了抢救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胰腺炎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102名患者,均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期接受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加强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租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给予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升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改善护理质量,将该护理模式推广至临床中,可有效的提升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液中额外增加乳清蛋白制剂,对照组采用家属自制流质饮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2w后的营养状况血清指标、营养状况评分(MNA)、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2w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M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血糖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2w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早期营养状态,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减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