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3,(8)
案例教学自20世纪初被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单纯的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张学生在案例参与过程中的主动性应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已有文献对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探讨,结合新的观察与思考进一步研究发现,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主体性发挥程度受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熟悉度的影响,是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提出基于学生内容熟悉度的案例教学模式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
工程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管理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以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为基础,在课程学习中帮助学习达到特定教学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为了避免工程管理类课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案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脱节,案例教学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脱节的现象,本提出了在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以一个实际项目案例贯穿教学始终”的观点,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动手相结合,并辅以课堂讨论与案例讲评,以切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突出数学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分析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困境出发,阐明在高等数学课上导入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论述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实践,总结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案例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根据BIM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在现有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BIM和专项技能及管理理念,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中引入BIM技术应用模块,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与发展对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大工程观”理念与“新工科”背景,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共享机制、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与研发平台等方面完善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已纳入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对工科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导向性支持。  相似文献   

6.
项目导向型教学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实际参加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来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新兴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之前不仅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适应未来实践领域的实战能力,是强调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一项有效的教育模式。分析了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为推动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工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案例教学法是实证研究在教学中的应用。工程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实践导向性很强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创新型工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工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其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1)
未来化工产业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为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构筑并实施"生活案例—理论教学—工程案例"教学模式,应用引探、类比、启发等教学方法将生活案例、理论教学、工程案例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工程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23-24
经过对研究生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发现研究生案例教学对构建研究生生成性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它是实现新的建构的生成性学习、实现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生成性学习、实现教学与科研共生共荣的生成性学习的重要路径。具体应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的是案例的筛选和设计,所选案例要具有有效性、科学性、真实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10.
郑玲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6):132-138
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培养车辆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车辆工程领域的案例库建设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构建车辆工程领域的教学案例库,分析了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难点和可行性,提出了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总结了案例库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心得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案例课程教学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着力点,旨在解决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案例课程教学符合工程硕士培养目标,是现阶段工程硕士教育改革重要方向。以河海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案例课程为例,探讨了案例课程建设、实施,并给出案例教学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与工程硕士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促进研究生思考,提升学习成效;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和研究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案例教学法需从加强教师科研素养、丰富教学案例类别、甄选典型实用工程案例、加强师生互动和完善研究生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提升工程硕士应用实践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分析工程硕士实践教学的特征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设计、师资队伍管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204位学生和26名教师参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认同度较高的15项指标中,其中有9项指标内容相同,但顺序略有不同。相同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热情"和"作业/考核"两个维度,具体到对各项指标认同度上,学生和教师则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复杂性,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14.
侨生作为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是华侨高等院校的主要培养对象。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侨生本科教学的重要必修课程。文章从侨生的中学理工科教育背景、侨生的学习兴趣、土力学的学科特点、土力学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等角度,分析了在土木工程专业侨生土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华侨大学为例,结合该校侨生土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提出一套适合侨生的土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科人才可以很大程度地支持中国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就要求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新工科建设。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自2014级起在本科生阶段实行导师制,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为例,介绍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阐明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对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与机场工程专业自2012年开设本科生国际化实验班以来,突出学校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综合中英文课程体系、国际暑期学校和国际交换学习完成授课内容。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参加科技竞赛,依托科研项目,辅以名师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综合型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石与保障,也是推进教学改革的载体。文章针对目前中国高校工科教学团队建设缺乏相对统一策略指导的现状,结合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北京联合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创新教学团队为例,提出了"校内—校外协同、教学—科研协同"的"双协同"策略,并以实例阐述了具体实现方法。该策略具有普遍适用性,对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具有积极意义,对其他工科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斌  杨威  刘智 《高等建筑教育》2016,25(2):105-109
回顾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一年级教学小组在2014年对原有建造教学开展的改进实验,分析并总结了实验中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研究认为:通过在教学中增设准备环节、增加贴近日常体验的分项基础训练,可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使各教学环节之间衔接更为紧密,教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2.0”更加注重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强调创新教与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立足“互联网+教育”新教育生态,阐述SPOC和混合教学的基本内涵、优势及特征,分析混合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依据,构建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考核评价3个环节,并以钢结构课程为例开展教学实践探索与反思。结果表明,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实现了实践应用、分析决策和批判思维等培养目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同时,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反思发现,对教学者的教学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科研院所与师生的共同参与,可不断推进SPOC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20.
加入高等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进入国际化实质阶段。重庆大学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作为一项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既是对土建类本科生大学四年核心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人才竞争和团队精神实战能力的考察。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依据《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构建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包含"举证—验证"评价流程、"过程—成果"评价流程、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组织,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改善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管理、评价设计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使土建类人才培养方式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