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是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宏观控制。结合具体工程,从建筑物的场地选择、结构规则性、结构体系布置、延性等方面论述了框架结构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相关地震灾害资料表明:大部分按照抗震规范设计或施工的建筑物,都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而未能妥善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物,其自身及人们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要想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应将抗震设计贯彻到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包括场址选择、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等。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包括基于承载力、能量和损伤的结构抗震设计,并对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融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选择适宜的场地,在设计中做好建筑空间的结构布置,做好结构参数的选择与计算等方面,对如何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城镇居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对于建筑结构来说,抗震设计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从选择场址到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都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符合标准一个很重要的评判因素就是它的抗震能力.因此,怎么样的抗震设计才能符合现代建筑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不同的建筑要区别对待,选择最优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5.
宋延利 《广东建材》2012,28(1):35-39
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研究,从场地选择、地基基础设计、平立面布置、结构体系、构件连接等方面进行论述,明确了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以达到合理抗震的目的。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惨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主要是由建筑物的破坏所引起。抗震就是和地震这种自然灾害进行斗争。本文通过对抗震设计理论,抗震试验,抗震设计原则阐述,并讲述了我国建筑结构抗震的现状,探讨了建筑结构抗震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事故频发,给人们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形成了安全隐患,并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损伤,所以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使用抗震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提升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强化其建筑结构的稳定程度,让该建筑物可以始终维持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为此,简述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点,将其概念设计科学合理地应用到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提升该建筑物的质量以及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若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佳,一旦发生地震,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意义重大。本文首先介绍了场地的选择原则和方法,强调应尽量选择有利的抗震场地,对不利场地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加固;接着具体介绍了从提高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及整体性、保证结构的延性能力等三个方面的设计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王玉岚 《国外建材科技》2009,30(5):60-64,73
基于汶川地震造成的建筑结构震害分析,从正确进行建筑物选址、注重抗震设计、提高低烈度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全面实施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改造、提高学校和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开展建筑结构抗地震倒塌性能研究、推广和应用新型抗震建筑结构体系、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增强全民的抗震意识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安全性能的措施。结果表明,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并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是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各地发生地震等灾害的概率急剧升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房屋抗震设计这一问题。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设计环节应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给人们的经济损失与生命危害。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与目标的分析,结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4,(8)
地震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目前我国还不能准确预测建筑物遭受地震的特性与相关参数,然而建筑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若遭受地震破坏,其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还会威胁用户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所以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十分必要。概念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本文从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建筑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