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目前关于如何合理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争论,笔者试图通过对近几年的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进行初步研究,探索与讨论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如何组织传统的建筑语言元素,达到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意图,并试图寻找一定的规律,以有效的指导建筑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郭谦  黄凯  孙琦 《南方建筑》2020,(6):62-68
通过阐述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渊源,强调当代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以粤剧艺术博物馆对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为例,通过对岭南园林历史、西关片区粤剧文脉、粤剧传唱空间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研究,分析粤剧艺术博物馆采用岭南传统园林形式的合理性,解读粤剧艺术博物馆如何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岭南传统园林的当代营造。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成为周边历史街区的复兴注入了活力,这是区别于“假古董”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积极探索,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老龄化社会和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等文化类建筑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尤为重要。文章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相关设计案例,归纳得出我国博物馆建筑在无障碍环境设计方面的现状及其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多样性群体观展时的包容性设计角度出发,分别从博物馆无障碍环境设计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室内外无障碍环境的互联互通、无障碍环境精细化、智慧化设计等要点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今后博物馆等文化类建筑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发展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艺术、文化及城市的文脉等特征,市级博物馆通常会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建筑师在设计时也会着重探索城市的建筑本源。建筑类型学通过提取"原型"进行一定的转化并进行建筑新形势的创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找寻博物馆的本源提供一定参考。文章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对中原地区市级博物馆形式与空间进行分析,从城市的历史、环境、文化及地域特征探寻博物馆设计所依据的原型,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为博物馆建筑在契合城市性格设计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阳泉文化中心是山西省阳泉市的地标性综合文化建筑。当地政府对这座建筑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希望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三馆合一",为市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阳泉文化中心的设计理念缘于对中国典型的能源性工业城市的思考。如果只停留在既有的城市建筑层面来评估建筑的定位,新建筑很容易陷入形象的泥潭。因此,决定从中国的古典哲学、山西的城市传统和阳泉的山水格局中去寻找设计的起点——一个功能、空间及意境相结合的策略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分析其对中国及苏州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作为现代建筑代表作的创新之处,从中提炼出苏州建筑的审美观,并提出一些其设计建造中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7.
文章提出现代建筑能够并需要实现对文化的表达,在文化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以建筑空间有规律的组合,风俗传统和历史元素的融合来展现文化的内涵。通过武汉大学建筑设计教学实践,阐述如何实现建筑文化内涵与形体空间之间的转换。通过土家族乡土民俗博物馆、珞珈书院、昙花林历史地段图书馆、主题式聚落更新等设计,探索与思考如何通过空间的变化、形体的组合以及文化元素的抽象,实现文化建筑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郓城博物馆设计理念、方案构思进行简述,剖析了设计过程中其平面形状、柱式、门窗式样、立面雕饰、屋顶造型、色调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吸收,将传统建筑的设计符号以现代的手法植根于建筑之中,以期促进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进行和谐社会建设中,文化建设也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全国各地地掀起了文化建筑的建设高潮。本文结合近年来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状况,对作为文化建筑的现代博物馆内外环境设计,从其设计的意义,空间构成,展示陈列与意境塑造等方面进行探索,并结合其实例进行分析和对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以期对现代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的实践能够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方特征和文化传统;建筑色彩同样在建筑更新以及创造新的都市文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建筑色彩在维护和保持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及城市文脉中起的积极作用;不当的建筑色彩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建筑色彩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