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以三水氧化铝为前体,在前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黏结剂和不同含量的添加剂,通过挤压成型的方法制备α-氧化铝载体,利用添加剂受热分解释放气体的特点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性能,并以α-氧化铝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银催化剂。采用XRD、颗粒强度测定仪、压汞仪、TG-DTA等手段研究了添加剂及其加入量对α-氧化铝载体晶型、抗压强度、孔结构、晶相转变温度的影响,利用乙烯环氧化反应评价了银催化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剂能抑制焙烧过程中氧化铝颗粒间的烧结团聚、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抗压强度及其孔直径尺寸、改变氧化铝α相变温度、提高银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通过改变添加剂的含量可进一步优化α-氧化铝载体和银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银催化剂的α-氧化铝载体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了氧化铝粉末,采用SEM、压汞法和XPS等方法对制备的氧化铝粉末、α-氧化铝载体和银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银催化剂的乙烯环氧化性能,研究了添加氧化铝粉末对银催化剂及α-氧化铝载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铝粉末能改善α-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和形貌,载体的孔径分布向较大孔径方向移动,平均孔径和中值孔径增大,氧化铝片层变小、变厚,逐渐向块状形貌转变;添加氧化铝粉末还能增强银颗粒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改善银颗粒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提高银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霍金丽 《石油化工》2022,(4):440-445
综述了在银催化剂作用下乙烯环氧化生产环氧乙烷反应的原子氧反应机理和金属氧环中间体反应机理,概述了活性组分和助剂等对银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对载体的性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总结,为进一步提高银催化剂的反应性能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两个系列不同晶相的氧化铝为主要原料分别制备载体,研究氧化铝晶相和粒度对α-氧化铝载体的影响。采用XRD,TG-DSC,SEM等方法对载体坯料及载体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原料氧化铝的晶相会影响焙烧过程中氧化铝的晶相转变过程,从而改变载体的晶体形貌及尺寸,进而导致吸水率和比表面积等物性的变化;氧化铝的粒度也会对载体物性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氧化铝原料的晶相及粒度,可实现载体晶体形貌及尺寸的调控,在一定范围内调控载体物性,实现载体的可控合成。  相似文献   

5.
文中从催化剂的主活性组分、助剂、载体以及新型的催化体系方面入手,对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催化剂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2015,44(7):893
从银催化剂在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反应动力学研究、载体制备、助剂优选、制备工艺改进、国内银催化剂的研究及工业应用情况、应用技术改进等方面,对用于制备环氧乙烷的银催化剂近十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讨论了银催化剂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指出银催化剂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需加大基础研究,为开发成本低廉、性能更好的银催化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应控制法(即调控硝酸银、羟氨与甘氨酸体系中银的还原反应速率)合成了枝状、花状及球状三种不同形貌的具有多层级结构的银颗粒,将这三种银颗粒负载到氧化铝载体表面制成银催化剂,并研究了银颗粒的多层级结构对乙烯环氧化反应中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控制法可实现多种形貌、不同层级结构的银颗粒的可控合成;而具有更丰富层级结构的暴露更多Ag(111)晶面的枝状银颗粒更有利于乙烯环氧化反应;控制反应过程中银的迁移以及银晶面结构的变化是提高银催化剂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石油化工》2015,44(9):1066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Ru-B/ZrO2催化剂,利用XRD、XRF、ICP-AES、TEM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ZrO2比表面积对Ru-B/ZrO2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对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中的ZrO以单斜晶相存在,Ru以非晶态Ru-B合金形式存在;以比表面积34 m2/g的ZrO2为载体制备的Ru-B/ZrO2催化剂,其活性组分配位环境均一,且具有适宜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催化剂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环己烯选择性优于以比表面积为9 m2/g和87 m2/g的ZrO2为载体制备的Ru-B/ZrO2催化剂。在H2压力5 MPa、150℃和搅拌转速1 400 r/min的条件下,该催化剂上环己烯收率最高达61.1%。  相似文献   

9.
催化加氢可以有效去除乙烯原料气中微量的乙炔。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以Pd基催化剂为主的关于调控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结构及反应性能方面的相关研究和进展,探讨了活性组分粒径、形貌对催化剂吸/脱附乙烯性能的影响;评述了添加助剂形成的合金或者金属间化合物,利用其几何效应提高活性中心分散度,利用电子效应优化电子性质使反应关键步骤的吸脱附行为发生改变;阐述了通过调控载体对金属原子锚定,使金属的分散度提高进而获得优异的催化性能;叙述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指出提高催化剂性能是当今研究的重中之重,未来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方向依旧是构建高乙烯选择性和良好稳定性的高分散乃至单原子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α-Al2O3载体对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反应的影响,研究了致孔剂和胶溶剂对载体的影响以及氧化铝孔结构对催化剂分散度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溶剂和致孔剂的加入只改变载体的孔结构而不影响其成分和晶相,孔结构不同的载体上Pd的分散度相同。孔结构对催化剂活性影响研究表明,催化剂活性随载体比表面积和孔径为0~11nm的孔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孔容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则不大。  相似文献   

11.
选择44mm厚CF-62钢板、08MnNiCrMoVD锻件和J607RH焊条为1500m3乙烯球罐的主体用材。在乙烯球罐的研制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解决了材质的低温韧性和焊后整体热处理等问题。成功地建造了1500m3乙烯球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碳酸乙烯酯(EC)在乙二醇中的稳定性,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停留时间、EC质量分数、加热温度对EC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会加剧EC的分解;停留时间越长,物料中EC的损失量越大。当EC质量分数大于50%时,分解速率小于20 g/(kg.h);EC质量分数为25%~28%时,分解速率达到76~77 g/(kg.h)。加热温度低于150℃时,分解速率小于30 g/(kg.h)。  相似文献   

13.
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反应器操作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华 《石油化工》2002,31(12):998-1001
以乙烯氧化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反应选择性的半经验半理论预测模型,并以提高反应选择性为主要目标,对反应器的操作参数进行优化计算,确定了生产装置在不同阶段的最佳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反应选择性可提高2%以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解银表面化学修饰法研究了铼对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助催化作用。从修饰后银表面吸附态氧热脱谱(TDS)和氧吸附功函数(ΔΦ)值的变化探讨了铼的助催化机理,认为铼促使吸附态原子氧(Q_a)迅速扩散入Ag表层,形成较多的溶解氧(O_d),有利于乙烯氧化成环氧乙烷,即铼改变了环氧化主副反应的比例,导致含铯银催化剂加铼后具有更高的环氧乙烷选择性。其作用与αα-Al_2_O_3负载的Ag-Re和Ag-Re-Cs催化剂的作用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国外环氧乙烷/乙二醇技术进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沈景馀 《石油化工》2001,30(5):404-409
环氧乙烷 (EO)主要用于生产聚酯产品的原料乙二醇 (EG) ,至 1999年 ,历年EG耗用EO量约占世界EO总消耗量的 6 0 %以上。其它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的脂肪酸、脂肪胺、脂肪醇的乙氧基化合物 ,也可用于乙醇胺、乙二醇醚、聚乙二醇、溶剂等。EG主要用于聚酯产品和汽车用防冻剂。除特殊情况外 ,EO和EG都在同一套装置上生产。自美国UCC公司于 1938年建成世界第一套乙烯空气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乙烷装置以来 ,随着高性能银催化剂的开发成功和应用、工艺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EO/EG产品应用市场的开拓和发展 ,EO/EG生产发展极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苯二甲酸(TPA)和乙二醇(EG)为原料,以自制的乙二醇铝(Al-EG)为催化剂,经酯化、缩聚反应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n(EG):n(TPA)=1.2、Al-EG0.1g、TPA180g、酯化温度260℃、缩聚温度280℃的条件下,以Al-EG为催化剂时所得PET的特性黏数为0.88 dL/g。与醋酸锑和乙二醇锑催化剂相比,Al-EG的催化活性较高且毒性较低。用FTIR和NMR技术表征了Al-EG和PET的结构,还探讨了其他铝系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EG是真正起催化活性的物质,Al-EG的催化活性优于其他铝系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实验装置上安装超声波设备,研究了超声波在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中的作用.确定了超声波操作参数,可使目前工业装置操作进料的水和环氧乙烷摩尔比由22:1下降到15:1,以降低工业装置的能耗。  相似文献   

18.
溶剂对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NY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EG)过程中,溶剂、催化剂添加量和水与环氧乙烷的摩尔比(简称水比)对EG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丙三醇作为溶剂使催化剂进行循环,能提高EG的选择性,效果好于以生成的EG作为溶剂循环催化剂。催化剂添加量、水比和溶剂添加量对EG选择性具有较大影响,其中溶剂添加量对EG选择性的影响最显著。在低水比(1.0~4.0)条件下,EG质量分数小于30%、催化剂质量分数大于7.2%时,EG选择性稳定在95.63%~97.92%,平均值为96.80%,此结果对于进一步降低EG合成工艺的能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环氧乙烷的吸收与催化水合法制乙二醇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环氧乙烷吸收反应的研究过程中,配制含乙二醇的NY催化剂水溶液吸收环氧乙烷,考察了温度、环氧乙烷分压、环氧乙烷停留时间、反应液体停留时间等对环氧乙烷吸收量和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5℃、环氧乙烷分压大于0.06 MPa、环氧乙烷停留时间不小于0.1 min、液体停留时间不小于20 min的工艺条件下,溶液中总环氧乙烷的质量分数可达20%,环氧乙烷转化率为22.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