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0.20 mol.L-1的NaOAc-HOA(pH 6.0)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法和荧光分析法研究了(E)-3-((1-羧乙基亚胺基)甲基)4-羟苯磺酸钠铜(Ⅱ)配合物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是以沟槽方式结合,并求得了其化学计量系数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m=2,Ka=7.34×108L2.mol-2。  相似文献   

2.
利用含时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研究了极化子在DNA中的动力学性质,解释了极化子在不同DNA序列中被束缚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用水热法合成表面修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硫化铋纳米粒子,借助氢键将其标记于5′端氨基修饰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上,进而将其与固定于纳米金-碳糊电极上的目标DNA(来自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 S启动子外源基因特定序列)进行杂交。用硝酸氧化溶解DNA杂交产物,以极谱络合吸附波测定溶解得到的Bi3+,成功实现了对目标DNA特定序列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13~1.0×10-8mol.L-1,检测限达到3.8×10-14mol.L-1。此方法对1个碱基错配、互补和非互补序列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TBA法检测了过渡金属配合物[Cu(Ⅱ)MeH(Me)2(en)2]2+、[Cu(phen)2]2+、[Fe(EDTA)]2-、[Ni(Ⅱ)MeH(Me)2(en)2]2+在H2O2存在下产生活性氧的能力,结果表明前三种配合物产生活性氧能力较强,后一种较弱.  相似文献   

5.
胸腺嘧啶与Ca~+复合物的稳定结构及电荷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并在6-311+G(2df,2p)基组的水平上,对Ca+和胸腺嘧啶(Thymine)形成的复合物TCa+的结构、稳定性、离子亲和能和电荷分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T3与Ca+形成较稳定的结构,且与其它两种同分异构体相比,电荷转移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DNA合成技术、DNA克隆技术、PCR扩增技术以及DNA芯片技术,结合密码学的计算复杂度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DNA技术的加密方法.加密就是制作特殊设计的DNA混合物.解密就是根据Watson-Crick互补配对原理,在DNA芯片(microarray)上同时对数以万亿的DNA序列杂交,这体现了DNA在超大规模并行计算和超大容量的数据存储方面的巨大潜力.现有的生物技术的局限性以及计算技术的局限性为该方法提供了双重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pH 5.0的0.2 mol·L-1 的 NaOAc-HOAc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金属配合物CuL (O,O,N-2-(2,4-二羟基苯亚甲氨基)丙酸根·咪唑合铜(Ⅱ)) 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CuL与DNA作用后,氧化峰电流减小,式电位负移;溴化乙锭 (EB)-DNA体系在加入CuL前后的荧光强度基本没有改变.研究结果表明,CuL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当R<2.57 (R=[CuL]/[DNA]])时,化合物的化学计量系数m=0.847≈1,化学平衡常数Ka=2.41×103 L·mol-1,其结构式为DNA-CuL;当R>3.14时,m=2.372≈2,其化学平衡常数Ka=3.80×109 L2·mol-2,其结构式为DNA-(CuL)2.  相似文献   

8.
合成并表征了乙二胺桥联2-甲基邻菲罗啉配体及其镧(Ⅲ)配合物,研究了配合物对人的HL60白血病、PC-3MIE8前列腺癌、BGC-823胃癌、MDA-MB-435乳腺癌、Bel-7402肝癌、Hela宫颈癌等6种瘤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与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实验的6种瘤株均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同时伴随共价作用和静电作用与DNA发生作用,进而影响基因调控与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DNA适于作为纳米结构组装模板的结构特点,阐述了几种基于DNA的纳米结构自组装方式,提出DNA模板组装可作为“自下而上”的微纳器件加工新方式,从而克服传统“自上而下”加工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铜(Ⅱ)4,5-二氮芴-9-酮连氮配合物[CuL·(H2O)2]·(NO3)2CHCl3(L=4,5-二氮芴-9-酮连氮)与DNA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以其为电化学探针测定DNA的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峰电流的减小值与DNA浓度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69×10-6~2.34×10-7 g·L-1,线性回归方程为△Ip=0.077 4cDNA-0.886 3(n=11,γ=0.9886),检测限为1.23×10-8 g·L-1.  相似文献   

11.
D-2-脱氧核糖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2-脱氧核糖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试剂,它是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某些维生素及辅酶的组分,在细胞核中起遗传作用,与生命现象有关,在生理上非常重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合成D-2-脱氧核糖的方法,并对各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溶剂热法合成了二(2,3-二氨基吩嗪)合铜配合物[Cu(DAP)2]2+,并用元素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6.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配合物在-0.04 V和-0.13 V处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加入双链DNA(dsDNA)或单链DNA(ss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降低且峰电位负移,表明二者之间可能主要存在静电作用,但铜配合物与dsDNA的相互作用强于与ssDNA的相互作用,可用于识别dsDNA和ssDNA。通过dsDNA加入前后峰电流的变化,计算得出配合物与dsDNA结合位点n=2.5,结合常数K=4.07×104L.mol-1。在荧光光谱图上,加入DNA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降低,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验证了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种DNA微点信息隐藏方法。提出了用PCR扩增、DNA测序等技术攻击的方法。论证了由于寻找匹配引物的困难性和测序中电泳技术以及纯化技术的限制.上述攻击不能奏效.论证了可以用可能词作为PCR引物进行有效的攻击.提出要以引物和编码方式为密钥或者用传统加密技术对要隐藏的信息预先进行加密以防止该种攻击.  相似文献   

14.
在pH 7.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用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孔雀石绿(MG)与鲱鱼精ds-DNA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法表明,MG在-1.0~+1.5 V(vs.SCE)范围内有3个氧化还原峰。加入双链DNA后,由于MG与DNA相互作用,使MG在+0.547 V处的氧化峰电流明显降低,而峰电位基本没有改变。优化了结合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MG氧化峰电流的下降值同DNA的浓度在10.0~10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关系方程为Δip(μA)=0.066+0.009 6c(mg.L-1),检测限(3σ)为6.0 mg.L-1。通过DNA加入前后峰电流的变化,可计算出MG与DNA结合比n(MG)∶n(DNA)=2∶1,结合常数为5.67×108。  相似文献   

15.
花生PCR模板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改良的CTAB法和煮沸法两种方法提取花生基因组DNA.紫外分光光度法和0.8%水平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虽然步骤多,但所提DNA的质量和纯度比煮沸法高,且都符合一般分子生物学反应DNA的最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CTAB法、简化CTAB法、氯化苄法和快速提取法等4种方法提取了绿色木霉DNA,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对DNA进行了评价.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提取到绿色木霉DNA,但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CTAB法和简化CTAB法提取的DNA可用作CBHII基因的PCR模板.  相似文献   

17.
在0.2 mol·L-1 pH 4.5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法研究了钍试剂Ⅰ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钍试剂Ⅰ与DNA作用后,氧化峰电流减小,峰电位正移;溴化乙锭(EB)-DNA体系在加入钍试剂后出现荧光猝灭的现象.结果表明,钍试剂Ⅰ可以通过嵌插作用与DNA结合,实验测得其结合比为1∶1.5,结合常数为9.57×106 L·mol-1.  相似文献   

18.
用电化学法和电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邻菲啉-苯丙氨酸铜与DNA的相互作用.电化学研究表明,配合物离子在电极上的反应过程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加入DNA使其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同时,电子吸收光谱显示加入DNA使配合物离子吸收峰产生减色效应,表明此配合物能与DNA发生插入作用.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计算出铜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为2.59×102 L/mol,表明结合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9.
在0.20 mol.L-1pH 5.0 NaAc-HAc缓冲溶液中,运用电化学方法和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硫堇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硫堇与DNA作用后,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峰电位正移,溴化乙锭(EB)-DNA体系在加入硫堇后出现荧光猝灭的现象。结果表明,硫堇与DNA的结合方式主要为嵌插作用。以硫堇为电化学杂交指示剂,制得了一种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靶DNA在11.3~121 nmol.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7 1,检测限为5.26 nmol.L-1(3σ,n=7)。  相似文献   

20.
默顿将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之争的深层原因归结为科学体制的规范性要求。默顿科学奖励概念的来源是强调知识创新的原创性或独创性,这些是其优点;他有关同行评议的模糊性是其缺点。用科学史的方法对两个例子进行分析,说明处于对立双方的科学家在科学创新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显示这一方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