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先进控制技术在延迟焦化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迟焦化装置生产存在半连续的特点,过程非线性特性强。常规单变量PID控制对于线性过程控制效果比较好,PID用于延迟焦化装置,装置生产往往很难平稳,产品质量波动大,装置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困难。Aspen公司的DMCplus是基于多变量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在石化工业中应用较广泛的先进控制软件,能有效克服传统单变量控制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延迟焦化装置的控制水平,挖掘装置潜力,以某炼化公司的延迟焦化装置及其后续吸收稳定单元为工业应用背景,采用DMCplus先进控制技术设计了3个先进控制器。先进控制器投运后,在提高装置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节能降耗,并提高了高价值产品收率。实施结果表明先进控制在该延迟焦化装置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先进控制系列软件APC—Suite在苯乙烯装置上的应用情况,在简要介绍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苯乙烯装置面临的过程控制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先进控制解决方案,工业应用效果表明先进控制技术是解决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以某炼化公司的延迟焦化装置为工业应用背景,采用Honeywell RMPCT先进控制技术,开发了分馏塔与加热炉先进控制器,并成功应用,结果表明先进控制在该延迟焦化装置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VCM合成装置负荷自动分配功能,实现装置提质增效的目标,该文以VCM合成工序为应用背景,探讨采用多变量模型预测控制、智能专家控制以及软测量策略相结合的先进控制技术建立VCM合成先进控制系统,实现了VCM合成负荷自动分配的目标,提高了装置的效益及效率。实践证明,先进控制技术在VCM合成装置的应用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石化先进控制技术应用现状先进控制(APC-Advanced Process Control)是采用多变量预测及优化技术、基于过程动态数学模型、与常规控制相结合的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实施先进控制,可实现装置被控变量偏差降低、抗干扰能力增强、操作更加平稳,发挥装置最大潜能,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能耗及物耗降低。Exxon Mobil、Shell、BP Amoco等国外著名石油石化公司早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在生产装置上普及了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常减压蒸馏装置是石化行业的龙头装置,同时也是能耗大户。因此,有效优化常减压装置,优化常压炉温度控制对提高经济效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某石化公司常减压蒸馏装置的生产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预测控制技术的先进控制算法。广义预测控制算法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首先通过收集分析历史数据,测试各数据的关联规律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所建数学模型,通过对支路温度、流量,终温等变量的过去值、现在值的计算,得出被控变量的未来预测值,以此达到预测控制的目的。同时,多支路换热往往会出现各支路温差较大的现象。通过支路平衡技术,利用对各支路流量和瓦斯加热气的控制,实现各支路温度相近,温差极小的目的。为预测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更加稳定的工况环境。通过对广义预测控制、提降量控制技术以及支路平衡控制技术等先进控制技术的工程应用,提高了常压加热炉装置的生产性能。效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常压加热炉的鲁棒性,减小了各换热支路的温差,降低了常压加热炉流量波动对生产的影响,有效促进了生产稳定和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7.
介绍采用预测控制工程软件AdvanTrol-Hiecon应用于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的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先进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装置稳定运行和卡边优化控制,以利充分挖掘装置潜力.  相似文献   

8.
刘一笑 《控制工程》2003,10(Z2):20-23
重点介绍了先进控制技术的核心-多变量预估控制技术.根据该技术的输入、输出变量,较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受控、操作、干扰3个变量的定义、性质和作用,并结合预估技术的重要指标,介绍了性能比、误差权重、跟踪、斜坡限制以及速率、积分饱和等概念和应用.还对先进控制技术的优化控制、鲁棒控制以及中间调节等重要性能作了概括的介绍.该先进控制技术已在石化行业得到推广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先进控制技术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延迟焦化工艺流程以及操作规程的分析研究,采用Honeywell RMPCT先进控制技术在延迟焦化装置构造两个先进控制器,并成功应用.先进控制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改善和优化了分流塔的操作,提高了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Honeywell公司RMPCT先进控制技术在炼油厂气分装置上的应用,阐述了先进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中国石油大学精馏塔机理模型得到装置的动态数学模型,运用中国石油大学分馏塔工艺计算软件包实现了主要产品质量的软测量仪表计算。为在整个操作范围内保持控制器的性能,开发了在线实时修改RMPCT控制器模型的软件,基于稳态模型的在不同工作点上增益变化的信息,来调整RMPCT控制器的内部模型,实现了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运行结果表明,先进控制系统提高了装置操作的平稳性,优化了生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
流程模拟、先进控制和过程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石油化工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论述了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我国在该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关键的技术问题.此外,对流程模拟、先进控制和过程优化技术的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也做了分析.最后,对于如何在我国开展石油化工流程模拟、先进控制与过程优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向立志  谭杰  邹益仁 《计算机工程》2003,29(18):41-42,59
基于实时数据库及监控系统的先进控制技术是过程控制行业实施CIMS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我国现代工业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原料及能源消耗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以预测控制算法为例,论述了先进控制算法软件库的设计思路,旨在给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控制提供一套实用的软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多变量约束控制器及其在反应再生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变量约束控制器(MCC)及其在反应再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MCC是一种带有约束、多变量和灵活控制任务切换的优化控制器.在优化算法中,使用全局线性规划(GLP)和DMC滚动优化相结合的方式,将经济指标约束和软硬约束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控制体系中,多变量约束控制器使用多模块控制结构设计,有效提高了控制器的在大规模控制问题上的运行实时性.在组态体系上,改进后的MCC使用了一个带有C/S体系的分布式数据库作为控制器组态数据载体,使得控制器能够同时提供本地和远程的数据访问,有效提高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实际的反应再生控制结果表明,MCC在石油化工和其他过程控制中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城市水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基础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太慢,跟不上我国其他行业.随着IT技术、高端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各种高端的先进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只有创建最现代化最科学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才能建造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型水企业.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氧化铝工业过程中配料系统普遍存在着自动控制水平落后、台时产能低、出磨产品质量低的现状,提出一种自动化配料过程控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智能技术和配料机理模型的混合智能配料模型,可以模仿优秀工艺师的操作经验对过程行为进行决策,并且有自学习的功能,避免了配料过程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氧化铝工业类似生产过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型氨法烟气脱硫(FGD)作为一项新的环保技术,其装置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化工操作单元,对工艺及控制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采用多变量预测控制及基于机理模型的软仪表技术,使装置能快速适应原烟气各项参数的复杂变化,并运行在低能耗、最佳液气比、工艺水消耗最小、亚盐氧化更充分的工作状态下,很好的解决了氨法脱硫装置的变量关联、大滞后及耦合问题,使得装置操作更加安全平稳,有效的降低了氨耗并且改善了副产品质量,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使氨法脱硫能经济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17.
气态悬浮焙烧炉具有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经济技术指标良好等特点,在氧化铝和其它焙烧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国内外先进焙烧控制技术,开发了基于PLC的焙烧监控系统。采用设备、控制和管理三层逻辑结构,PLC加上位机模式,实现温度闭环控制、过程协同调节、燃烧安全操作和生产过程指导等基本功能。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经济、技术、安全和指导性能。系统开发和应用工作有利于我国氧化铝企业自动控制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和开展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Expert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f a large-scale pla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ocess industry and the cement industry in particular, is rapidly realising the importance of expert systems for the control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processes which have hitherto defied solution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Where the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of a process industry is subject to vagueness and uncertainty, then expert control offers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creased production, fuel economy, and enhanced product quality.This paper outlines a large-scale expert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which was developed as part of a long-term project to apply advanced concepts of CIM to a cement production plant. The system comprises a cluster of nine expert subsystems using fuzzy logic, four of which are arranged in a multilayer architecture to synergistically control a rotary kiln and cooler complex. Experience with the real-time expert system since 1985, when it was first commissioned,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s of the order of 4–5% in productivity and energy reduction as well as reduced plant maintenance over conventional manual control.  相似文献   

19.
介绍研制的一种新型逆变器。叙述了控制方案和系统组成,着重对控制回路和主回路设计进行了分析。技术先进,设计合理,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is an advanced technique for process control that has seen a significant and widespread increase in its use in the process industry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 mineral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several applications of conventional MPC can be found for the individual processes of crushing, grinding, flotation, thickening, agglomeration, and smelting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success depending on the variables involved and the control objectives.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cesses normally found in mineral processing, there is also great interest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control techniques which aim to deal with situations that conventional controllers are unable to do. In this aspect, Hybrid MPC enabl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systems, incorporating logical variables, rules, and continuous dynamics. This paper firstly presents a framework for modeling and representation of hybrid systems, and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 predictive controllers. Additionally, two application examples in mineral processing are presented. Results through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control schemes developed under this framework exhibit a better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expert or MPC controllers, while providing a highly systematized methodology for the analysi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 MPC controll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