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在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速度控制器采用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控制参数采用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自适应控制算法,并将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与常规PI控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抗负载扰动能力,在系统性能上优于PI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传统模拟PI控制器参数不易整定以及面对被控对象发生变化时无法在线进行参数调整的问题,引入了忆阻器件实现了控制器参数可在线调整。同时针对忆阻器阻值大小不易确定的问题,引入了模糊算法,将模糊算法与忆阻PI控制器进行结合,设计了一种模糊忆阻PI控制系统,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进行了Multisim仿真与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算法的自适应忆阻PI控制系统与传统模拟PI控制器相比,参数可以进行在线调整,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且基于模糊算法的自适应忆阻PI控制系统可以将系统的超调量降低66.27%,具有更好的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糊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模糊和PI复合控制策略,即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讨论了模糊和PI控制结合形式。结合典型12脉冲桥HVDC系统模型,采用Matlab在传统PI控制和模糊自适应PI控制下分别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发生单相交流线路接地故障时,由于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能在线调整PI参数,因而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能改善系统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的恒定性,并且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智能控制器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可有效地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本文在分析传统PI调节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新型的基于专家知识的智能PI控制器,并用于交流调速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智能PI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优于传统PI调节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PI的PWM整流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基本结构及数学模型,推出以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法,在Matlab环境下搭建了三相PWM整流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将单神经元自适应PI控制引入到系统中,用S函数实现了单神经元自适应PI控制算法,对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PI控制算法与基于普通PI控制算法的三相PWM整流器系统分别进行了特性仿真,结...  相似文献   

6.
郭宏  胡峻凡 《电气传动》2003,33(2):35-37
文章提出了一种在惯性负载条件下,无刷直流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以单神经元自适应PI控制器做速度环控制器的基础上,比较了以传统的PI控制器和单神经元自适应PI控制器分别作为位置控制器时的仿真结果,提出了将传统的PI控制器与单神经元自适应PI控制器相结合的新型位置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微电机》2015,(1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自适应PI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结合模糊控制和PI调节的优点,对PI参数在线自动整定,增强PI控制器对非线性、时变性系统的调节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此调速系统响应快、超调小、稳定性强,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和抗负载扰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直驱型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控制非常关键。目前的控制方法大多采用常规PI控制,虽然常规PI控制能够满足系统较快的动态响应和无静差调节,但是参数不易准确调节,并且逆变器谐波畸变率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运用模糊推理实现对PI参数的最佳调整,并在RT-LAB半实物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适应PI控制器可以加快系统动态响应速度,有效减小谐波畸变率。  相似文献   

9.
《微电机》2016,(6)
根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研究了ACM的矢量控制系统。由于传统PI控制不能对参数时变问题及时调整,本文采用自适应模糊PI控制应用于异步电机的调速系统中。建立带转矩内环的转速、磁链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传统的PI控制及自适应模糊PI控制进行比较和仿真。其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模糊PI控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鲁棒性和较高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LCL谐振和模糊自适应PI控制的稳定裕度在高阻抗情况时无法满足系统要求的问题,采用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即在电容侧并联虚拟阻抗来抑制谐振尖峰,并在模糊自适应PI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超前补偿控制策略,提高逆变器在高网络阻抗情况下输出阻抗的相位裕度,保证模糊自适应PI控制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相位裕度,保证了系统在高网络阻抗时也能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现有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励磁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算法的双馈励磁控制方案,可根据风速的变化调节双馈发电机的励磁,使发电机输出恒定.在额定风速以下,获得最大风能利用系数;在额定风速以上,保证发电机输出功率恒定.该控制方案简化了系统硬件结构,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并具有扩展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速恒频风电系统中,速度传感器的使用降低了双馈发电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降阶观测器的速度辨识方案。采用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经过严格推导得出了速度辨识自适应律,对双馈电机转速进行在线辨识;利用极点配置得到观测器的增益。以自适应降阶观测器和矢量控制方案设计了无速度传感器双馈风力发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降阶观测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能够准确获取双馈电机转速与角度信息,响应速度快。  相似文献   

13.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低压大功率输出的要求,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采用双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和变流器并联技术相结合的拓扑结构.针对位置传感器故障率高、易受干扰等问题,在风力发电机功率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双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算法.根据矢量空间解耦原理建立双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估计发电机转速,依据波波夫超稳定理论推导出自适应律,分析发电机参数变化对速度估计的影响.通过对电机定子直流励磁获得转子初始位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实现风力发电机可靠起动,有很好的速度跟踪性能和稳态精确度,使发电机能在额定风速下最大限度获取风能,并能稳定运行于恒速和恒功率区域,且对发电机参数变化不敏感,算法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14.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最大风能追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风能,提高风力发电系统的效率,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风速测量的最大风能追踪和转换策略。通过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设计得到低风速时发电机的参考转速,模糊自适应控制器作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速度调节器的基本组成单元,从而使发电机转速跟踪风速。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对1MW双馈型风电机组的运行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风速变化时,控制器可以使发电机转速跟踪最佳理论值,系统性能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在变风速下,根据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原理,利用发电机输出功率误差和发电机的转速误差,提出用模糊控制器代替风速测速仪来跟踪发电机的最佳转速,保证在额定风速下,使风机运行在最佳叶尖速比,风能利用率最佳,避免了湍流塔影等因素对风速测量的影响。同时,在外环功率PI调节器中,引入模糊控制来提高在额定风速下双馈感应发电机功率解耦的快速跟踪。最后,通过对整个风电系统包括风力机、双馈感应电机(含网侧及转子侧变换器)、控制器(含网侧及转子侧控制器)进行建模及仿真来验证模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王君瑞  钟彦儒 《电气传动》2012,42(2):26-29,35
为了解决风力发电机系统中位置传感器故障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速度辨识方案。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经过严格推导得出了速度辨识自适应律;利用极点配置得到观测器的增益。以速度估计自适应机构和矢量控制方案设计了无速度传感器双馈风力发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观测器无速度传感器控制能够准确获取双馈电机转速与角度信息,响应速度快,具有很好的稳态与动态性能,良好的鲁棒性,并基于此实现了最大功率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7.
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模糊自适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变桨距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最大功率跟踪及改善电能质量问题,采用新型无刷双馈电机构成风力发电机组.基于DSP控制的电力电子装置来改变无刷双馈电机控制绕组电流的频率、幅值、相位,设计了模糊控制器,使得额定风速以下时,根据风速变化,控制电机转速获得最佳叶尖速比,实现最大功率跟踪和变速恒频;额定风速及以上时,控制风轮的桨距角及风力机转速,调节叶尖速比,实现风力发电机组的恒功率输出及频率恒定。仿真结果表明,比传统PID控制器能更有效地减少振荡,较快地达到稳态,提高了风能转换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用Simulink/Matlab对变速风力发电机组的各模块进行建模.在低于额定风速下运行,变速风力发电机组能根据风速变化,保持最佳叶尖速比以获得最大风能.采用PI控制器进行仿真,研究PI参数的选择对风轮的速度跟踪效果以及电机反转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国伟  程小华 《中小型电机》2007,34(1):58-61,64
分析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风力机特性和双馈发电机特性,说明了变速恒频运行方式下的最优风能捕获策略,并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总结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风力机特性和双馈发电机特性,说明了变速恒频运行方式下的最优风能捕获策略,并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总结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