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利用水泥添加剂技术生产绿色高性能水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工业废渣在水泥工业主要做水泥原料、水泥混合材料、水泥燃料和改性材料。利用工业废渣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新政策相继问世。特别是水泥工业烘干技术,均化技术,高细粉磨技术和水泥外加剂技术的发展,为大量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绿色高性能水泥提供了有效途径。如山东宏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Y系列高效复合水泥  相似文献   

2.
王芳  陈雪斌 《中国水泥》2007,(12):72-73
国家为了鼓励水泥企业多使用工业废渣,对使用工业废渣占水泥总量30%以上的水泥企业给予全额的免征交增值税。我公司从降低水泥成本和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我国立窑企业利用各种工业废渣生产水泥的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泥的使用性能,减轻了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将介绍几种工业废渣在立窑水泥生产中用于不同用途时的注意事项及措施。 1 硅铝质工业废渣代替粘土用于生科配科 在机立窑水泥生产中,应用较多的硅铝质工业废渣有煤矸石、粉煤灰、硅线石尾矿,硫酸铝渣等,其化学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4.
5 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及二次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泥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自身优质、高效、节能降耗,实现清洁生产,并且有可能充分利用其他工业废渣、废料和二次能源,解决社会环境和生态平衡问题。5.1 工业废渣利用 为了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废渣废料,国际上80年代中期即开发出“超细掺合料技  相似文献   

5.
水泥生产中掺入混合材不仅能够改善水泥性能,降低水泥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工业废渣,减少这些工业废渣产生的环境污染。适当的混合材掺入水泥中,可充分发挥其活性,有利于改善水泥性能,但是过量掺入后会显著降低水泥性能。由于水泥中混合材的化  相似文献   

6.
工业废渣用于水泥生产时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忠明 《水泥》2014,(11):13
<正>0引言20世纪50年代工业废渣在水泥行业的大量利用,增加了我国当时的水泥产量,满足了我国基础建设的需求,解决了当时的供需矛盾。20世纪80年代,我国水泥行业对工业废渣的利用在技术标准上达到了一个高峰,基于复合硅酸盐水泥标准的建立,除了矿渣、粉煤灰、火山灰质材料传统混合材料外,经研究证明对水泥和人体无害后,其他工业废渣均可用于水泥的生产。2013年,我国水泥年产量约24亿吨,混合材料的平均用量约30%,即每年利用各种工业废渣约  相似文献   

7.
杨峰 《四川水泥》2008,(4):46-48
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大掺量、高效地利用工业废渣生产高质量的水泥,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是利用工业废渣煤矸石、磷渣、锰渣、液态渣代替粘土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生产中工业废渣的掺量超过50%,其3d抗压强度达32.1MPa,28d达58.6MPa,用此种工艺可生产525R早强水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渣和工业尾矿。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全国工业废渣为7.4亿t,累积堆存达65亿t,占地5~6公顷。我国是世界上的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的大量开采和利用伴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1995年我国粉煤灰排放量达1.4亿t。由于粉煤灰是一种产量多、分布地区较广的工业废渣,因而用粉煤灰作水泥原料和混合材是粉煤灰综合利用和开发及发展水泥工业的一个重要方面。粉煤灰作水泥原料和混合材在国内外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技术资料和生产经验,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另外,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在向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倾斜,对于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的企业(项目、产品)实行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9.
水泥工业应用工业废渣价值观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水泥工业应用工业废渣的历史和背景各种天然的,尤其是人工的工业废渣已成为水泥工业和混凝土不可缺少的资源,这个观念现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工业废渣价值观的转变经历了半个世纪,应当承认,这一系列认知的转变,既有水泥工业本身的需要,也有外来因素的促进,如环境要求,促使水泥  相似文献   

10.
水泥工业是消化含钡废渣的途径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在水泥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从实践和生产应用范围上看.可以应用于矿化剂和混合材、硅酸钡水泥、铝酸颔水泥、含钡硫铝酸盐水泥、阿利特-硫铝酸钡钙水泥。在不同品种的水泥中,含钡废渣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遵义赛德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熟料和水泥时选用了磷渣、硫磺渣、粉煤灰、铁合金炉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料。在这些废渣的利用中针对废渣的特性,采取适宜的工艺控制手段,保证了熟料及水泥的质量。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消除了这些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当代,国际水泥工业正在以质量、效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二次资源能源再利用等为目标,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许多企业不但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认证,并力求尽快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认证,实现“三零一负’(即:生产过程对环境的零污染,对天然矿物燃料及电能的零消耗,对废渣、料的零排放,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其他工业排出的废渣、料和可燃性工业及城市垃圾作为二次资源和能源予以消解)目标。现结合我国当前水泥工业实际,就我国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发表  相似文献   

13.
水泥工业大量利用固体工业废渣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利用固体工业废渣的现状据中国环境公报统计 ,1995年固体工业废渣累计堆积达 6 6 .4 1亿t,占地 5.5万公顷 ,每年固体工业废渣的排放量达 6亿t以上。 1995年固体工业废渣产生量 6 4 4 74万t,排前五位的分别是尾矿 18957万t ,煤矸石 11786万t ,粉煤灰 116 77万t ,炉渣 7893万t ,冶炼废渣 70 91万t,5种合计 574 0 4万t,占总量89 .0 3% ,这些都可做水泥工业的原材料使用。然而除高炉矿渣利用率达 80 %以上 ,其他工业废渣的利用率并不高。 1999年我国生产水泥 5.76亿t,利用工业废渣约 1亿t左右 ,综合利用率占水泥量的 17.5%左右 ,…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利用工业废渣,使其变废为宝是对环保事业的重要贡献。近年来出现的用钢渣、锰渣作为水泥的混合材料,或用钢渣代替铁矿石进行水泥生料配料,既消除了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又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对各种工业废渣的化学分析,缺乏检验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绿色复合高性能水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细化技术提高水泥熟料水化率和工业废渣的活性,采用复合技术,使各组分材料性能互补产生叠加效应、“次第水化”作用、密堆积作用等,可以用30%-40%水泥熟料,大量工业废渣配制出525、625、725号绿色复合高性能水泥,用1t水泥熟料可生产1-3t水泥。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粉煤灰(或煤矸石)、铬渣、A渣等工业废渣为原料在980~1100CF煅烧该新型贝利特水泥;影响水泥及其熟料强度的主要因素、水泥的性能,以及水泥具有较高强度和较好抗蚀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 据统计,宁夏的工业废渣如电石渣、双氰胺渣、氟石膏、粉煤灰等每年的排放量共约60万t。其中有些工业废渣可用于生产水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降低成本。 电石渣是生产聚氯乙烯时,乙炔站消解电石排出的废渣,经自然堆放凉晒后,含水份约15%~20%。电石渣的主要成份是Ca(OH)_2,颗粒状,粒度均匀,80%的粒径在10~50μm范围内。电石渣中SiO_2含量较低,用作水泥原料配料时需加硅质校正原料。  相似文献   

18.
工业废渣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惠生  袁玲 《水泥》2003,(12):1-3
介绍了一种分析测定工业废渣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的方法:连续化学苹取法。测定结果表明,工业废渣中所含的重金属,有些形态属于不稳定结合态,有些则属于稳定结合态。水泥工业在处置利用工业废渣作水泥混合材时应尽可能地将其中的重金属由不稳定态转变为稳定态,以确保混合材水泥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9.
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形势 2005年我国水泥产量10.6亿吨,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占全部水泥比重已由2000年不足12%提高到40%。大型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水泥技术和装备成套出口快速增长。据测算,“十五”期间,由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减少粉尘排放500多万吨,水泥工业年消纳工业废渣已超过2亿吨,占工业废渣总利用量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0.
几种工业废渣在水泥粉磨中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种工业废渣在水泥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在学习同行有关应用技术成果中发现:人们在使用废渣中往往只注意其对改善水泥品质、降低水泥中熟料比例的作用,而对废渣在改善入水泥磨物料的易磨性、提高水泥磨产质量、降低电耗方面的作用重视不够。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矿渣易磨性差,在水泥粉磨中应当采用分别粉磨工艺比较好;粉煤灰有一定的助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