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2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电子元件行业保持稳定发展。第16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于日前揭晓。2003年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专递     
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又展风采我国电子元件企业,在改革开放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股份制、资产重组、收购兼并以及减员增效等等改革,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日益好转,电子元件百强的规模、水平不断提高。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入围标准持续提高,前五届电子元件百强的入围标...  相似文献   

3.
2002年,随着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平稳走过了入世后的第一年,保持了稳定发展。经企业积极申报、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严格审核,第16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于3月21日揭晓。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以37.43亿元的佳绩蝉联百强之首,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永鼎集团有限公司、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分别名列第二、三、四名。2003年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基本特点如下:销售收入低于上届本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462亿元,比上届略减5亿元,主要是受通信行业的影响。本届百强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9家,比上届减…  相似文献   

4.
继2005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评选首次采用新标准以来,2006年继续沿用2005年的标准,以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一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不亏损为人选门槛,再以企业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为着眼点,得出电子元件综合实力百强。如只按销售收入为唯一指标进行评选,那么本届电子元件百强入围标准将会提升至1.6亿元。新一届的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在2005年面对原材料涨价等诸多不利因素,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特别是行业内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和发展,提高了中国电子元件产业在世界电子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展示了元件百强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5.
百强企业稳步发展 2001年,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电子元件生产企业克服种种困难,在逆境中求发展。第十五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2001年销售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8.59%,销售收入比上届百强增长6.76%,最低入围标准仍然超过一个亿。本届电子元件百强销售收入超10  相似文献   

6.
备受业界关注、依据企业2003年销售收入排定的2004年第十七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现已揭晓?今年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淘汰率达20%,有20家去年入围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涉及的行业范围有阻容元件、磁性材料与器件,电感、电子变压器、印制电路板、光电线缆、连接器、微特电机、敏感元器件、控制继电器、电声器件、混合集成电路、压电陶瓷及压电晶体:“元件百强”企业分布相当广泛,电子元件15个行业均有企业入围。入围企业反映了中国电子元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这些企业作为中国信息产业电子基础行业发展中流砥柱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2002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平稳走过了入世后的第一年,保持了稳定发展。经企业积极申报、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严格审核,第16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于2003年3月21日揭晓。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以37.43亿元的佳绩蝉联百强之首,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永鼎集团有限公司、横店集团东磁有限公司分别名列第二、三、四名。2003年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销售收入低于上届本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462亿元,销售收入比上届减少5亿元。销售收入比上届减少主要是受通讯行业的影响,本届电子元件百强光…  相似文献   

8.
《电子元器件应用》2012,(7):I0005-I0005
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核准工作已经进入第25个年头,25年来,作为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的排头兵、领头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在行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可磨灭。虽然受到欧美债务危机、人力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但第25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仍然在2011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整个电子元件行业做出了表率。一、与时俱进的核准方法25年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核准方法几度改进。为了保证元件百强核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今年度的元件百强可以说是历年来含金量最高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最近编辑出版了《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信息集》,并决定向业内人士免费赠阅。 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是在全国电子元件行业生产企业中,以销售收入为主,参考其它经济指标排定的前一百家企业,自1988年至今,电子元件百  相似文献   

10.
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稳步发展2001年,在国际经济不景的情况,中国电子元件生产企业克服种种困难,于逆境中求发展。第十五届(2002年)电子元件百强企业 2001年销售收入467亿元,比上年增长8.6%,销售收入增长6.8%,最低入围标准超过1亿元。本届电子元件百强超10亿元的企业有 10家,比上届增加 1家,排在前5位的企业是上海飞乐股份有  相似文献   

11.
继2005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评选首次采用新标准以来,2006年继续沿用2005年的标准,以企业销售收入超过一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不亏损为人选门槛,再以企业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指标为着眼点,得出电子元件综合实力百强。如只按销售收入为唯一指标进行评选,那么本届电子元件百强入围标准将会提升至1.6亿元。  相似文献   

12.
《印制电路资讯》2007,(5):42-43
由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20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峰会论坛”不久前在上海召开。自1988年以来,一年一度的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已进行到第20届,多年来都是我国基础电子产业最重要的奖项之一。由于信息产业部提出做大做强电子元件等核心基础产业,继续推进优势公司发展战略,所以这项活动越来越受到各有关单位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通信》2009,(15):59-59
日前,第22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论坛暨2009中国电子元件产业峰会上,揭晓了本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通光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排名第五位。  相似文献   

14.
第22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论坛暨2009中国电子元件产业峰会上,揭晓了本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通光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排名第5位。  相似文献   

15.
《今日电子》2002,(5):59-61
一、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稳步发展 2001年,在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电子元件生产企业克服种种困难,在逆境中求发展。第十五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2001年销售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8.59%,销售收入比上届百强增长6.76%,最低入围标准仍然超过一个亿。第十五届电子元件百强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有10家,比第十四届元件百强增加一家。排在前五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36.23亿元)、亨通集团有限公司(28.57亿元)、永鼎集团有限公司(24.72亿元)、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17.69亿元)、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17.58亿元)。  相似文献   

16.
完成量的积累,期待质的飞跃,这就是目前中国电子元件产业的真实写照。从1988年第一届中国百强电子元件企业评选开始,以百强企业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元件产业风雨兼程二十载,从最初的百强企业总销售额仅有24.1亿元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CECA)在评选第15届(2002年)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基础上,推出全新改版的《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信息集》(2002~2003)。 该书除囊括以往《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信息集》的精华内容外,还增添了各专业最具实力的企业板块。它针对在中国境内的所有电子元件企业,按电阻、电容、电感、电子陶瓷及器件、磁性材料与器件、变压器、压电晶体、混  相似文献   

18.
TN6O Zt川4U匕U吕,U第+七届(2 004)中国电子元件百强经济分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11电子元件与材料一2004,23(4)一51一55从销售收入、出口创汇、产品集中度、不同经济成分、行业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第十七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经济状况.探讨了元件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届百强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58 5 .63亿元,首次突破5 00亿元,比上年度净增123.23亿元,增长26.25%出口创汇30.05亿美元,增长了37.21%百强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福建、上海五省市.百强企业中各种所有制企业销售收…  相似文献   

19.
反映1997年电子元件行业运营情况的第十一届电子元件百强排序已见分晓。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列为百家之首。本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中,三资企业32家,国有企业24家,集体企业21家,股份制企业19家,联营企业3家,私营企业1家(按经济类型分)。本届电子元件百强销售收入为229.1亿元,比上届增长30.5%,其前10名排序依次为:名次企业名称销售收人(万元)1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1396022德力西集团公司1041853咸阳偏转集团公司945694广东风华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07725横店东磁集团公司713796深圳王利电机有限公司591537佛山市中宝企业…  相似文献   

20.
国内新闻     
中国第九届电子元件百强评比近日揭晓。元件行业在连续两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1995年仍保持健康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此届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已达145.88亿元,比上届增长36.1%。上海电子元件公司再次荣登榜首。名列前十位的企业分别是: 1 上海电子元件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