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滑桩桩间距确定是滑坡治理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其决定着桩间土拱效应的强弱变化。而土 拱效应是保证桩间土体不从桩间滑出或绕桩滑动的关键因素,是确保抗滑桩安全有效的重要原因。将 抗滑桩对滑坡的反力视为均布条形荷载,利用半无限空间范围内条形荷载附加应力理论,求解土体中任 一点M在x方向的附加应力,结合对应的模型试验,从而确定了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的拱高约为0.3~ 0.4倍桩间距。且通过附加应力随桩间距的变化可以发现,抗滑桩桩间距为4倍以内桩截面宽度时土拱 受力较为有利,既采用3~4倍桩截面宽度作为设计桩间距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为得到切合实际的抗滑桩内力计算公式,考虑桩前土抗力的作用,基于对不同岩性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的总结,将二次函数作为滑坡推力的分布函数,推导出考虑桩前土体抗力的抗滑桩内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推导的考虑桩前土体抗力的抗滑桩内力计算方法,可根据工程实际选择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实例验算对比分析,相比于传统滑坡推力分布形式,考虑桩前土体抗力后推导的公式能有效提高抗滑桩内力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
抗滑桩桩前滑体抗力分布规律及工程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业奇  梁慧琛 《人民长江》2011,42(22):38-41
抗滑桩设计荷载包括滑坡推力和抗滑桩桩前抗力,桩前抗力在水平方向上被认为是均匀分布的,为研究桩前滑体抗力的分布规律,在分析抗滑桩与桩间土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桩前抗力在水平方向上呈现中间大两边小的趋势,分布规律与桩间距、滑坡推力、桩截面尺寸、土体参数等因素有关。按目前规范推荐的方法,抗滑桩的结构设计是偏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选取典型抗滑桩截面(方形、矩形和圆形),采用离散元(DEM)手段,从细观角度对这三种横截面桩土拱效应的形成发育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抗滑桩桩后均有土拱效应产生,方形桩跟矩形桩所形成的土拱效应均大致呈半圆弧状,圆形桩的土拱效应则近似马鞍形;矩形桩所能承载的极限荷载最大,方形桩次之,圆形桩最弱;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同类型的抗滑桩影响规律及程度均存在差异,同一影响因素对不同截面抗滑桩影响规律相同但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了滑坡地段半挖半填的地层地貌特征,滑坡体在降雨作用下继续滑动的趋势。论述了根据滑坡体形状,位置,边坡,滑床倾角和地下水位情况,对稳定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推力,并根据抗滑桩将滑动土体锚起来的基本思想,以及一般钢筋砼结构配筋计算方法,对抗滑桩进行了设计,最后,还对滑桩布置,施工,浆砌块石挡墙,破裂面的处理进行了论述,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双排桩布桩形式下的阴影效应及抗滑桩-边坡体系的稳定性,考虑三种双排桩布桩形式,采用基于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方法开展了桩头自由和固定约束条件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三维数值计算,获得了抗滑桩-边坡体系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潜在滑动面以及桩身内力分布情况,并与单排抗滑桩工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类双排桩在不同深度处的主压应力分布图,深入探讨了相邻抗滑桩间的土拱效应、后排桩与前排桩间的荷载传递机制。研究表明,当双排抗滑桩加固潜在滑移坡体时,不同深度、不同布桩型式下的土拱效应不同,桩间的土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排抗滑桩的作用机制和加固效果。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利用悬臂式抗滑桩桩后-桩侧土体的土拱效应,建立能描述桩后-桩侧成拱土体应力状态的抗滑桩合理桩间距计算模型。首先构建了桩后-桩侧土拱共同作用的平面概化模型,基于拱体静力平衡条件与土体成拱强度条件确定了考虑自重应力作用的桩后-桩侧拱体的极限应力状态;然后借助经典的Drucker-Prager强度破坏准则对拱脚与拱顶两处最易破坏点进行强度验算,籍此确定抗滑桩的合理桩间距。研究结果表明:桩后-桩侧拱体的拱脚先于拱顶破坏,合理桩间距的确定应基于拱脚强度控制准则;通过对两个表现为显著不同力学性质的滑坡治理工程进行验算,并与前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准确确定抗滑桩的合理桩间距,而且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与此同时,悬臂式抗滑桩的合理桩间距随土体抗剪强度参数、抗滑桩截面尺寸的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大,而随着桩后滑坡推力的增加而快速减小。  相似文献   

8.
张敏  周灵  陈中伟 《人民长江》2023,(10):150-156
抗滑桩是滑坡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成桩效率关系到抢险救灾的进程。研究抗滑桩成孔技术及施工效率影响因素对滑坡抢险救灾有重要意义。针对成都平原东部的雷打石应急滑坡治理工程,通过现场调查、帕累托图、因素分析及工程试验等方法,总结了抗滑桩施工流程、桩孔开挖和护壁施工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抗滑桩成桩施工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应急处置工程中桩孔开挖占成桩耗时的76.67%,是影响成桩效率最关键的工序;影响成孔的关键是桩孔开挖工艺、护壁施工技术和安全保障措施。通过比选不同桩孔开挖技术,最后应用了“旋挖+人工清边”开挖工艺、“滑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滑床喷射混凝土”组合式护壁结构、滑坡体环境安全控制系统和桩孔安全防护控制技术。通过应用提出的施工技术,取得日均进尺2.0 m以上的效率,顺利在要求工期内完成101根大截面、超深抗滑桩施工。  相似文献   

9.
针对滑坡治理新方法——梯形断面抗滑桩,分析了梯形断面抗滑桩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建立了梯形断面抗滑桩桩间距计算模型。将该类桩的土拱效应视为两个独立的土拱作用,利用土体极限强度、拱脚强度以及桩间静力平衡推导了相应的桩间距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表明,梯形断面抗滑桩桩间净距比其他矩形桩桩间净距大,说明梯形抗滑桩斜边的存在使土拱效应整体效果得到加强,梯形抗滑桩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抗滑桩具有更好的抗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抗滑桩计算宽度的水平推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岩土体边坡和岩体边坡2种主要形式,将抗滑桩分别嵌入岩土混合体和岩体中,分别进行了3根抗滑桩实体原位水平推力试验,通过岩土混合体和岩体的水平位移、应力测量,研究抗滑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力岩土体的破坏形态,根据应力与水平位移沿着桩截面宽度的变化规律和实际破坏裂隙的分布,得到了抗滑桩的有效计算宽度的新公式,为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设计规范>编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抱压式液压静力沉桩机夹桩机构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渭 《红水河》2005,24(4):24-27,32
简述了抱压式液压静力沉桩机的夹桩、压桩的工作原理,分析施工作业时预制桩的破坏机理。通过对夹桩块与桩之间的受力情况分析,从根本上找出了施工中出现的断桩、裂桩问题,并在设计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设计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夹桩机构,即根据斜面压榨机原理、借助滑块增力的夹桩机构。此夹桩机构经过1年多的施工检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杜绝了夹坏桩的现象,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对桩-土-承台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本文主要运用ABAQUS模拟了锚杆静压桩(方桩)的不同桩长、桩边长、桩间距、桩数以及承台厚度情况下,锚杆静压桩群桩基础的工作性状。桩长的增长和桩数的增加,都会导致群桩效应系数和承台荷载分担比的降低;而随着桩间距增大群桩效应系数和承台荷载分担比增大。这些结论都有助于指导桩基设计,使得桩基设计更符合其实际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3.
打桩过程中溜桩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溜桩的产生,往往造成打桩锤击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偏差较大,此时准确评价溜桩后桩基承载力就成为实际工程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某工程实例为基础,根据现场高应变动测试验和打桩记录,研究了溜桩对桩基的影响。打桩记录显示,溜桩的产生会导致打桩总能量的降低;现场动测试验结果表明,溜桩导致打桩结束时的承载力明显减小。采用现有对打入桩进行桩基承载力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为此,在评估打入桩最终承载力时将桩基分为溜桩段和非溜桩段,对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承载力评估,所得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镇江大港内河转运板桩码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镇江大港内河板桩码头由于超量堆载 ,致使混凝土堆场地面严重下沉并开裂脱空 ,码头堆场地基存在严重的沉降稳定问题 ,板桩墙存在严重的结构稳定问题 .在采用原设计资料和现场勘察资料对板桩墙进行受力计算的基础上 ,对板桩墙进行了结构分析 ,指出当堆载小于 80kPa时 ,板桩墙是安全的 ,超过 80kPa则需进行加固 ,并建议采用灌注桩对板桩墙进行加固 .  相似文献   

15.
结合实际工程运用山原法、Randolph法、murff法对扬州地区预应力管桩的土塞效应进行了分析计算,解释了管桩承载力较试桩提高的原因。建立了管径、管壁厚度、桩长与土塞效应相对关系,可为扬州地区预应力管桩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沈林 《红水河》2011,(5):167-169,172
文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主要讨论了建筑桩基概念设计的内涵和原理,同时对概念设计阶段需要研究完成的重点工作如优化桩型选择,布桩及计算等需要关注的若干主要技术问题也分别作了讨论.这些讨论有利于确保桩基设计安全适用.  相似文献   

17.
镇江大港内河板桩码头由于超量堆截,致使混凝土堆场地面严重下沉并列裂脱空,码头堆场地基存在严重的沉降稳定问题,板桩墙存在严重的结构稳定问题,在采用原设计资料和现场勘察资料对板桩墙进行受力计算的基础上,对板桩墙进行了结构分析,指出当堆载小于80kPa时,板桩墙是安全的,超过80kPa则需进行加固,并建议采采用灌注标致地板桩墙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8.
微型抗拔桩是西北黄土地区光伏电站的一种典型锚固基础,为研究微型桩在抗压与抗拔条件下位移与受力性状的异同,在黄土地基进行了不同尺寸的抗压桩与抗拔桩的单桩竖向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作用下,抗拔桩的桩顶位移和位移增长速率均大于抗压桩,考虑桩顶上拔量得出的极限承载力低于按规范进行试验得出的结果,因此,在确定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时应考虑桩顶上拔量;两种试桩桩身轴力随埋深分布曲线相似,即存在一个向下传递的过程;抗拔桩桩身中上部侧阻达到极限后会随着荷载的增加出现减小的趋势;抗拔桩桩端侧阻存在弱化现象,抗压桩桩端侧阻则存在强化现象。研究结果对黄土地区光伏电站微型抗拔桩锚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抗滑桩的受力分析工作量、提高抗滑桩的设计速度、快速优化其设计参数,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设计11组不同桩长、桩径的抗滑桩计算样本,建立抗滑桩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某河道断面设计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抗滑桩优化模型,可快速有效地搜索工程所需设计参数,为类似边坡抗滑桩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滑坡具有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合理计算抗滑桩滑坡推力及桩前抗力对于滑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滑面抗剪强度参数c、φ的设计值是根据少数钻孔取样进行试验得到或根据经验取值,不能代表滑面的平均抗剪强度,导致滑坡稳定安全系数及相应的滑坡推力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单排抗滑桩设计计算时通常不考虑桩前抗力,双排或多排抗滑桩滑坡推力的分配尚无相关规定,造成了抗滑桩滑坡推力及桩前抗力设计计算不合理。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应用等手段对滑坡稳定性状态及相应的滑坡推力曲线、单排抗滑桩滑坡推力与桩前抗力计算、双排抗滑桩滑坡推力分配等进行研究。研究得出: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判定依据为滑坡末端条块剩余滑坡推力T_n=0和滑坡体天然边坡稳定系数K=1.0,两个条件需同时满足;单排抗滑桩滑坡推力及桩前抗力设计计算中,当滑坡天然稳定系数K≥1.0时,采用实际c、φ求得的设计滑坡推力与实际滑坡推力之差作为抗滑桩桩上的设计值能保证滑坡的稳定;当K1.0时,应采用实际c、φ求得的设计滑坡推力曲线与桩前剩余抗滑力之差作为抗滑桩设计值。提出的考虑桩前土体剩余下滑力的设计计算方法能使双排抗滑桩更合理地分配滑坡推力。研究成果对抗滑桩的设计计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