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浸渍法合成氨基改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并用XRD、N2吸附和脱附、FT-IR和TG等表征手段考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测试氨基改性MIL-101(Cr)吸附剂在101.3kPa、25℃下的CO2、CH4吸附量。结果表明,氨基改性后的MIL-101(Cr)与CO2作用力显著增强,提高了CO2吸附量和CO2/CH4分离性能。 PEI/MIL-101(Cr)质量比为70的MIL-101-PEI-70吸附剂的CO2吸附量由50.55cm3/g增加到89.43cm3/g,提升76%,而CH4吸附量由10.62cm3/g下降为5.91cm3/g,降低44%,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预测其CH4/CO2吸附选择性由11增加到255。吸附CO2后的吸附剂可在80℃、真空下再生,脱附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渍法合成氨基改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Cr),并用XRD、N2吸附和脱附、FT-IR和TG等表征手段考察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测试氨基改性MIL-101(Cr)吸附剂在101.3k Pa、25℃下的CO2、CH4吸附量。结果表明,氨基改性后的MIL-101(Cr)与CO2作用力显著增强,提高了CO2吸附量和CO2/CH4分离性能。PEI/MIL-101(Cr)质量比为70的MIL-101-PEI-70吸附剂的CO2吸附量由50.55cm3/g增加到89.43cm3/g,提升76%,而CH4吸附量由10.62cm3/g下降为5.91cm3/g,降低44%,用理想吸附溶液理论预测其CH4/CO2吸附选择性由11增加到255。吸附CO2后的吸附剂可在80℃、真空下再生,脱附条件温和。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商业硅胶负载聚乙烯亚胺(PEI)的CO2吸附剂,研究了该类吸附剂对CO2的吸附捕集性能,同时考察了尿素焙烧法对硅胶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焙烧法可以有效调变商业硅胶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由硅胶为载体负载PEI后制备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CO2吸附性能,当PEI负载质量分数为30%时,CO2吸附量最大值可达93.4mg/g;并且在8次吸附-脱附循环测试中CO2吸附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类吸附剂具有良好的CO2吸附再生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对CO络合吸附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比较了吸附剂微孔结构 ,考察了添加稀土元素对CO络合吸附剂的微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其促进机理 ,结果表明 ,WHTX粉状活性炭作载体 ,微孔尺寸均一 ,BET比表面积最大 ;而稀土元素可改善CO络合吸附剂的微孔结构 ,明显增大孔容积 ,促进了对CO的吸附性能。吸附与脱附性能试验说明了吸附剂变压再生的可能性 ,这为CO变压吸附过程的节能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法将不同量的CuCl负载在MIL-101载体上制备了CuCl@MIL-101吸附剂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N_2吸附和脱附等方法进行表征,测试CuCl@MIL-101在101.3kPa、25℃下的CO、N_2吸附量,依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模型(IAST)计算吸附剂对CO/N_2二元混合气体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CuCl的负载加大了CO在CuCl@MIL-101上的吸附容量,其最佳负载量为4mmol/g MIL-101。在101.3kPa下,最佳CuCl负载量的吸附剂对CO的吸附容量由44.62cm~3/g提高到56.63cm~3/g,对N_2的吸附容量由10.88cm~3/g下降到4.38cm~3/g,提高了吸附剂对CO/N_2的吸附选择性,对CO/N_2的吸附选择性由79提高到200。CuCl@MIL-101在200℃、真空下可再生。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中微量组分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天然气吸附剂LXC对天然气中微量组分C2H6,C3H8,CO2,N2的吸附和脱附特性及其对CH4吸附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气吸附剂LXC吸附CH4,C2H6,C3H8的吸附量依次增大,滞留比依次减小,不可逆吸附性增强;CO2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和滞留量较大;N2的可逆吸附与脱附性能较好;天然气中C2H6,C3H8,CO2均能导致吸附剂LXC吸附CH4的能力降低。在20℃、充气压力3.5M Pa、放气压力0.1M Pa的条件下,吸附剂LXC对配制的混合气体经12次连续吸脱附后,其吸附能力下降27.5%。  相似文献   

7.
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脱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开发的FCC汽油非临氢吸附脱硫(LADS)工艺脱硫吸附剂LADS-A相配套脱附剂LADS-D的评选及开发过程。脱附剂LADS-D能有效地将吸附在吸附剂LADS-A上的硫化物脱附掉。吸附饱和了的吸附剂LADS-A能够在短时间内被脱附剂LADS-D有效再生,恢复其吸附活性。LADS-D脱附剂不仅能有效脱附吸附剂上吸附的杂质,而且有较强的溶解杂质能力,并能使吸附剂长期使用仍保持稳定的脱硫效率,其基本性质与新鲜剂相当。  相似文献   

8.
在常温液相状态下,以石油醚为置换剂,甲苯为解吸剂,通过固定床吸附分离形式,采用吸附—置换—脱附—置换循环操作方式进行煤油脱芳的实验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类型、进料空速、剂油比、置换剂和解吸剂用量等对煤油脱芳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NaX分子筛为吸附剂,在空速为1.0 h~(-1)、剂油比为2.0的条件下,可将煤油中芳烃含量由10.50%(w)降至0.10%(w)以下。为保证吸附剂循环使用的脱芳效果,置换剂最小用量为吸附剂床层体积的0.8倍,解吸剂最小用量为吸附剂床层体积的0.4倍。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通过在硅胶材料(XFGJ)表面修饰不同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制备硅胶基型吸附剂。采用变压吸附考察改性硅胶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吸附及分离性能。实验发现,担载1%质量分数BaCl2的XFGJ(1Ba-XFGJ)对CO2/CH4混合气体的动态吸附分离效果最佳,在0.5MPa,20℃时,1Ba-XFGJ的分离因子为9.55,与未改性的XFGJ相比分离因子提高了116%。采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表征XFGJ及1Ba-XFGJ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发现BaCl2的引入能够增加微孔数量,有利于提高CO2/CH4的吸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和改性蒙脱土为原料,制备了改性蒙脱土与壳聚糖复合吸附剂.考察了复合吸附剂用量、显色剂双硫腙用量、溶液pH、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Cu2+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吸附剂用量0.4 mL,吸附时间30 min,显色剂用量1.5 mL,溶液pH 5.5~6.5,cu2+浓度(o.1~0.5)×10-3mg·mL-1,反应温度60℃的条件下,复合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净化剂RA-201脱除合成气羰基铁的性能。结果显示,RA-201净化剂具有铁容量大(~20%)、不易发生副反应、稳定性好等优点。该净化剂能满足甲醇工业等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对二乙基苯羰基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选择不同型号的吸附剂进行了平行试验,从中确定了吸附剂Ⅲ的吸附效果最佳,可使对二乙基苯羰基数≤2 mg/kg,并在工业化应用中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吸附分离技术在烟气捕集CO2、天然气脱碳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吸附剂是其核心所在。简要评述了用于CO2吸附分离的传统吸附剂沸石分子筛、活性炭和碳分子筛以及新型吸附剂胺修饰吸附剂和MOFs最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COS水解技术研究状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羰基硫 (COS)催化水解是从气体中间接脱除COS的主要过程 ,本文从催化剂活性组分与载体、催化水解反应机理和催化剂中毒失活三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COS催化水解技术研究发展状况 ,COS水解催化剂产品开发及有关COS水解技术的专利 ,并指出多组分混合或添加抗中毒助剂制备高活性、高稳定性和耐硫中毒COS水解催化剂是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CO在负载CuCl的Cu(Ⅰ)Y型沸石分子筛吸附剂上的吸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测了具有不同CuCl负载量(0-2.0mmol/gMS)的Cu(Ⅰ)Y型沸石在75℃、100℃和100kPa、200kPa下对CO、CO_2和N_2的(相对)吸附量和吸附分离因数,并提出了CO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模型。结果表明,负载1.2-1.8mmoLCuCl/gMS的Cu(Ⅰ)Y型沸石吸附剂较未负载CuCl的Cu(Ⅰ)Y型吸附剂对CO/CO_2和CO/N_2的吸附分离因数有较大的提高,可适用于工业废气中CO的TSA和PSA分离。  相似文献   

16.
合成氨原料气中微量CO吸附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Cu(I)-活性炭吸附剂净化合成氨原料气中微量CO进行了研究。这种吸附剂对CO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使吸附器出口残余CO含量达到0.1ppm。考察了吸附及脱附条件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以及它的稳定性。进行了中试实验,净化度为出口CO及CO2的总和小于5ppm,完全满足合成氨生产要求的两者之和<10ppm的需要,并从节能降耗的角度说明了此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DIPA改性SBA-15介孔分子筛用于CO_2/CH_4分离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4和CO2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排放的CH4和CO2进行回收和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变压吸附是有效的气体分离技术,而高选择性吸附剂是变压吸附技术的关键。将DIPA(二异丙醇胺)负载在介孔分子筛上,使介孔分子筛的介孔和胺作用结合起来,合成了高选择性CO2/CH4分离吸附剂。首先以水热法合成SBA-15介孔分子筛,通过表征分析,其具有高度有序的六方结构,而DIPA改性后的SBA-15仍然保持介孔分子筛的有序结构,且DIPA基本都进入孔道内。SBA-15经DIPA改性后,CO2/CH4选择分离性能大大提高,分离因子达46.75,吸附的CH4可完全再生,吸附的CO2只能部分再生。负载DIPA对CH4的吸附容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大大提高CO2的吸附容量。在6次稳定性实验后,对CH4、CO2的吸附量保持稳定,CH4/CO2的分离因子在15.5左右。随操作温度的升高,DIPA改性SBA-15对CO2吸附容量增大,通过单塔吸附再生的性能比较,45℃时CO2吸附再生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乙二醛容量测定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标准 G B63245 - 86 的基础上,对羰基化合物乙二醛的容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p H 滴定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家标准比较,p H 滴定法具有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容量法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应 用 原 位 红 外 光 谱 技 术, 研 究 了 Rh ( acac) ( C O) ( P Ph3) 、 H Rh ( C O) ( P Ph3) 3 、 Rh 6 ( C O) 16 和( Rh( C H3 C O O) 2)24 种催化剂,在 C O/ H2 气氛中催化1 辛烯氢甲酰化 反应时 Rh 催化剂的活 化过程。结果表明,在以 O P Ph3 为配体的情况下,催化剂的中间体均为 Wilkinson 型配合物 H Rh( C O)x( O P Ph3) y( x + y = 3 或4) ,此外,同时还存在有二聚体、多羰基铑配合物等。当4 种催化剂在无配体的情况下,醛化反应的活性仍然较高,此时观察到在使用( Rh( C H3 C O O) 2) 2 及 Rh 6( C O)16 时, 最终生 成 H Rh( C O)4 的活性中 间体。当使 用 R H(acac) ( C O) ( P Ph3) 及 H Rh( C O)( P Ph3) 3 时,活性中间体仍然以 H Rh( C O)x( P Ph3) y 型配合物为主,同时可能存在少量的 H Rh( C O) 4 中间物。  相似文献   

20.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以分子筛为载体,经Cu盐改性后制备出吸附脱硫剂,并在实验室固定床吸附脱硫评价装置及工业侧线评价装置上,分别考察了所制备吸附剂对液化石油气(LPG)中硫化物的脱除能力。固定床吸附脱硫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料LPG中的总硫含量为1 200 mg/m3,该吸附剂的穿透硫容达6.20%。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为环境温度、吸附压力为1.0 MPa、吸附空速为0.5 h-1的工艺条件下,当原料LPG中的硫含量从190 mg/m3至558 mg/m3波动时,该吸附剂能将LPG中的硫含量降至1 mg/m3以下;吸附剂经2次再生后,连续运行278 h时,净化后LPG中的硫含量仍小于1 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