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太网因简单、成熟、易用而在宽带城域网建设中倍受关注宽带城域以太网的关键新技术主要包括接入认证技术、10G以太网技术、可靠传送技术和光以太网技术发展宽带城域以太网不能一概而论,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薛盛勇 《通信世界》2003,(23):65-65
随着DSL接入、以太网方式接入和HFC为代表的宽带接入大规模投入商用.用户数目的迅速增加,宽带接入成了电信产业中最鼓舞人心的一块领域。与此同时,Internet的网络带宽不断地增加.互联网络应用快速普及.各家运营商持续地对数据骨干网络设备进行投资.使得城域网络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宽带网络的发展.促使我们考虑如何进一步提供可运营、保证质量的宽带网络新业务.一方面为了推出可盈利的新业务.另一方面也促使宽带网络增值。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宽带提速趋势和国内"宽带中国战略"推进背景下,以太网在运营商网络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高速以太网和光传输网络(OTN)使得高带宽数据服务能够在城域核心网上实现经济高效的传输。这些都被国际运营商和以太网运维与测试厂商所看好。捷迪讯(JDSU)通讯及商用光学产  相似文献   

4.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5,(3):i011-i011
随着万兆、MPLS VPN、高速转发、硬件查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以太网技术与IP技术不断的融合.以太网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城域承载网上,近一年来建设和改造的数百个城域网中.有80%以上基于以太网技术,采用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建设.将以太网技术廉价、兼容性好.扩展性好的特点从局城延伸到了城域承载层。  相似文献   

5.
《通信世界》2006,(18B):4-5
本针对城域宽带业务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相关业务的承载需求和城域传送网络的融合演进趋势,提出了设计以数据内容为核心的城域光网络架构和建设统一的传送网络,并以T-MPLS技术作为融合网络的业务承载平台,满足全业务接入和网络扩展的需要。[编按]  相似文献   

6.
马骏 《电信科学》2003,19(8):74-76
1宽带城域网的网络架构城域网是指覆盖城市及其郊区范围,为城域多种业务和通信协议提供综合传送平台的网络,特别是应用于大中型的城市地区,这里所讨论的宽带城域网一般是指基于已有的传输网络构建的数据网络。1.1城域传输网城域传输主要采用的技术有SDH、WDM、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和光纤直连技术。SDH技术因其技术的成熟性以及具有标准的光接口和统一的复用映射结构,有横向兼容性,是目前支撑城域传输的主要技术;随着城域网业务的突飞猛进,逐步引入WDM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容量需求;为适应数据业务的发展需要,以及支持ATM、IP和以太网业…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技术》2008,(2):38-40
PBT技术是一项新型以太网技术(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提供商骨干传输),该项技术可为以太网带来面向连接的特性,增强了以太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运营商可以利用以太网来提供关键服务。随着运营商对接入网、核心网建设投入的增加,城域网正在成为运营商提供业务的新瓶颈,同时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应用PBT技术,运营商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在城域网上传送重要的IP服务,能够支持当前流行的所有MPLS服务,并将MPLS技术扩展到客户端。因此,PBT的出现使MPLS等传统城域网技术受到了挑战,PBT将成为解决城域网瓶颈问题的热点技术之一。北电网络(中国)有限公司的《北电:缔造以太网的“大同盛世”》一文详细介绍了北电网络为业界提供的最为完整和强大的城域以太网解决方案,让电信运营商能够建设端到端的以太网网络,值得相关技术人员一读。  相似文献   

8.
城域网目前已经采用了如下网络技术: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ATM无源光网络(APON)、弹性分组环(RPR)、动态分组传输(DPT)、千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GPON).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这些城域网新技术有的已经用于广电城域骨干网.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宽带城域接入网EPON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城域以太网的网络参考模型和分层网络模型。总结了城域以太网的关键元件,提出对分层网络模型的优缺点、城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与下一代网络以及传送网承载的以太网(EOT)的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南京电信1999年4月启动了宽带城域网络建设,是国内参与宽带建设最早的城市之一。南京电信在发展之初就把宽带城域网的建设目标锁定为运营级的宽带网络,力求为数据用户提供丰富、易用、可靠的宽带服务。经过四年的宽带运营,南京电信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网络规划、建设、运营以及维护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以太网接入技术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强  彭良福 《通信世界》2001,(32):38-40
目前,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ADSL、HFC、以太网三种技术。随着我国宽带智能小区建设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采用FTTB LAN的方式,即采用以太网 双绞线(UTP)综合布线来构建小区宽带网络。由于许多家用智能电器设备都提供了以太网接口,可以通过以太网实现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管理控制。在新建的小区中,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采用以太网 双绞线(UTP)综合布线的方式来构建小区宽带网络。图1给出了基于以太网的小区宽带网络示意图。  相似文献   

12.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各类商业用户和住宅用户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骨干网的带宽已经达到太比特级。因此,包括北电网络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设备公司提出了光以太网的概念。这一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和以太网的成熟、易用为运营商建造新一代的宽带城域接入网,满足市场对带宽的巨大需求。北电网络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以及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宽带城域网的建设与以太网技术的发展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北电网络的杜宾先生在《宽带城域网的建设与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一文中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城域网存在的瓶颈,详细介绍了光以太网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宽带城域网的建设。同时,重点探讨了应用在公众电信网中以太网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实现包括计费在内的用户管理功能。这对于目前正在大规模建设宽带城域网的运营商及业务提供商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今宽带需求日益增长,城域网改造升级日益频繁。针对这种需求。分析了当前城域核心光网络的现状及下一代网络的构想,重点分析了ROADM的技术优势、系统组成及类型,指出在城域核心网中采用ROADM技术将是网络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如今宽带需求日益增长,城域网改造升级日益频繁。针对这种需求,分析了当前城域核心网络的现状及下一代网络构想,重点分析了ROADM技术优势、系统组成及类型,提出了在城域核心网中采用ROADM技术将是网络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FTTH和三网融合为代表的新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宽带城域网络需要不断进行优化的问题逐渐暴露,为充分发挥宽带城域网络的网络能力,需要对其持续进行路由策略优化和流量的分担管理。通过对湖北联通宽带城域网网络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分析,对宽带城域网路由协议及路由策略的优化和实证研究,以黄冈宽带城域网的优化为例,提出了我国宽带城域网建设优化时需注意的问题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海峰 《通信世界》2004,(45):41-41
随着宽带网络用户量、接入带宽以及业务种类的增加,使得城域以太网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并在向相应的应用领域渗透。千兆背板的IPDSLAM、万兆路由器架构的IPBRAS,都是城域以太网技术在这些原先以ATM内核为主的网络设备上最真实的体现。而如何基于DSLAM开展IPTV业务,BRAS面向业务接入控制层如何在端局部署,成为当今关注的二大焦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今年电信业的重组,三大运营商都具备了提供全业务的运营能力,要实现全业务运营,运营商就必须在业务、运维、网络以及终端方面做全方位的融合,而网络融合则是重中之重。未来城域接入技术将会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城域以太网技术将会进一  相似文献   

18.
《数据通信》2010,(5):34-34
上海贝尔近日推出100G IP解决方案.为中国电信进行了7750业务路由器(SR)100G以太网接口卡的首次现实环境演示。该演示验证了该业务路由器具备支持100Gbps下载速率连接扩展的深厚实力及借助100G以太网接口卡在整个运营商网络中广泛部署的可行性.有助于将IP核心网加载到适应业务需求的边缘和城域网络中,表明上海贝尔的100G解决方案在业务边缘已经可以应用,将有助于超级宽带网络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市场的开放加剧了国内新老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并在中国孕育出一个高速增长的宽带网络市场,国内所有的运营商都期待宽带数据网络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根据中国铁通重庆分公司在城域宽带网络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简要介绍了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宽带网络盈利模式,然后详细讨论了软交换在宽带网络中的应用,最后肯定了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宽带数据应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网络宽带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域网改造升级日益频繁.分析了当前城域核心网络的现状及下一代网络构想,重点分析了ROADM技术优势、系统组成及类型,提出了在下一代城域核心网络中采用ROADM技术将是网络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