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实际研究表明,在进行试井解释的过程中,由于邻井生产造成X井试井曲线异常原因分析,总结出在试井解释分析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地层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周围邻井的影响,建议开展多井系统的试井解释方法研究。由此可见,试井解释造成影响面较广,从而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主要对试井解释的过程中邻井干扰影响试井曲线异常原因分析,并针对异常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避免解释结果的多解性,深入研究了流体及储层参数的变化对解释结果的影响,并根据实测数据归纳出流体黏度、储层压缩系数等参数的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参数的设计关系注入测试的成败,也决定着测试数据能否反映储层信息;流体及储层参数的变化影响试井解释结果,误差可达到10%以上。该研究将有利于解决煤层气井测试数据及解释异常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致密砂岩油气藏储层多套小层叠置发育,为实现产能及经济效益最大化,通常采用一套井网分层压裂多层合采的开发方式,受非均质性影响,开发过程中层间干扰严重,各小层产能贡献比例、能量衰减速度差异大,限制了产能有效发挥。在应用试井分析结果评价生产井储层动态参数、压力水平的过程中,常规试井解释模型只能反映各生产子层数据的平均值,无法准确评价各层段数据,实际指导意义存在局限性。综合运用单层、多层试井解释模型对试井数据开展精细解释,以生产测井的分层产量作为拟合计算的新增约束条件,并以此建立多层渗流试井模型,拟合结果符合率高,在降低单层试井解释模型多解性的同时,实现多层参数定量评价,对于多层合采井在开发过程中技术政策调整以及增产措施制定等工作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油井进行压力恢复试井,先进行试井设计,建立与本井构造相吻合的理论模型,设计合理的关井时间,最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肇平X井为试验,通过条带型地层压裂井模型的选择,进行数值试井设计,合理关井时间为360d,起出压力计后进行了压恢试井分析,发现由于致密油层非均质性,液体流动性极慢,测不到储层径向流,但通过试油生产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地层平均渗透率、表皮、压裂后的裂缝半长等参数,但解释出的渗透率为压后范围地层的平均参数,要获得储层渗透率等参数需要进行中长期的试采。  相似文献   

5.
煤储层参数是决定一个区块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介绍了通过煤层气试井获取煤储层的评价参数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测试经验对煤层气试井的设计,工艺技术、关键过程控制、测试成果及解释等重要环节分析研究,提出了注入/压降测试的优缺点及适应性,建议继续深入发展煤层气不同开发阶段注入/压降试井方法,注意对多相流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设备包括注入泵系统、关井系统,井下工具串、封隔器加压系统、油管、高精度电子压力计,计算机及分析处理软件等,注入/压降法试井是一种单井压力瞬变测试,试井通常提供的参数是渗透率,储层压力、表皮系统、井筒储集系数,储层压力梯度,地应力梯度,煤层的破裂压力和闭合压力,储层温度,调查半径等。  相似文献   

7.
安杰  刘大为  张平 《煤炭学报》2017,42(5):1236-1242
干扰试井是确定井间关系、连通状况和求解井间地层特性的重要手段。煤层气已排采井在关井进行干扰试井测试时,井底压力为本井恢复压力叠加激动井干扰后的复合压力,区别于常规干扰试井背景压力为均一的原始储层压力或成线性变化的特征。提出了采用多井数值试井分析对煤层气已排采井的井底压力进行净干扰压力分离的方法;采用以数值试井、极值点分析及图版拟合等多方法相互验证的干扰试井解释方法。并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A-B井组为例进行了分析,所得井间连通性及方位渗透率与该区域地质特征基本一致。测试结果对该区域压裂设计、开发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试井方法获取储层的渗透率,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油气及煤层气勘探评价中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表皮效应、井筒储集效应、无限作用径向流、储层的边界响应、调查半径和多孔行为等几个有关试井的基本概念,阐述了试井分析模型的建立条件,利用实例说明了根据储层模型响应及实测的储层响应进行参数分析的原理及步骤。  相似文献   

9.
利用试井资料确定油藏内外边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区地质构造复杂,反映其动态特征的试井曲线也异常复杂。在综合分析了胜利油区十五年来的电子压力计试井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试井资料的曲线特征,包括内外边界、不渗透边界、定压边界、不渗透及定压边界组合等的曲线特征;以及利用多井试井确定断层封堵性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胜利油区复杂内外边界的试井资料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裂缝油藏试井数学模型、曲线特征、试井技术等,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长庆油田陇东特低渗透裂缝油藏不稳定压力试井资料特点,提出了适合于特低渗透裂缝油藏试井模型。应用脉冲试井技术找到了油藏裂缝发育方向,分析了注水井试井资料在多次试井过程中的模型演变,应用现代试井分析方法,对一些试井典型实例进行了剖析,基于该试井模型解释的试井资料,已在油田开发中得到了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模型在陇东特低渗透裂缝油藏是适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杨樱花  徐影  刘卫娟 《中州煤炭》2021,(10):128-135
以勘查区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层含气量、甲烷风化带、渗透率、煤体结构等煤层气赋存特征,为参数井与排采井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根据井位部署原则,对参数+排采试验井进行了选位及选型,然后设计了钻井工程,煤层气抽采试验井采用大位移定向套管射孔完井,先进行直井钻井,一开下套管固井、二开钻穿煤层,然后三开进行定向井施工,钻穿煤层30 m完钻,下套管固井,水泥返至地面。并分析了井身结构、井身质量要求、钻井主要设备及钻具组合、钻井液方案及井控技术与煤储层保护要求。研究为煤层气区块的定量化排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深井高地应力矿井煤柱应力大、巷道围岩变形严重及煤柱宽度大造成资源浪费等特点,以麦地掌煤业21214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地应力测试、钻孔应力测试了解工作面侧向应力峰值位置及大小。通过现场实测及分析得侧向应力峰值约为43MPa,且位于距巷帮约17m处。并运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研究沿空掘巷围岩在掘采期间的变形破坏特征、合理窄煤柱尺寸的确定及沿空巷道的围岩控制。结果表明:煤柱宽度为6.5m时巷道围岩稳定性较好,掘进初期,围岩变形量及变形速率较大,后逐渐减小,掘进影响期为15天,回采期间由于小煤柱侧的支护强度大于工作面侧,小煤柱侧的变形量小于工作面侧的变形量,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10mm和248mm,均在可控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基于注入压降法的煤层气指标试井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准确地测出煤层气的指标参数,将注入压降法应用于煤层气指标测试中,应用预先设计好的试验流程及试验设备对煤层进行注水测试.介绍了注入压降在煤层气测试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基于注入压降法的煤层气指标试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注入压降法的煤层气指标试井试验在煤层气测试中是非常有效、普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化学阻化剂防治煤自燃及其阻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化学阻化剂防止煤自燃的阻化机理,选用质量分数为1%~20%的过硫酸钠阻化剂对煤样进行化学阻化处理,同时用清水处理的煤样作为参考。采用程序升温氧化法对煤样进行模拟氧化试验,从宏观上分析阻化前后煤样自燃特性的变化;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煤样进行测试,从微观上分析阻化前后煤样主要活性基团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得出:在低温阶段使用质量分数为5%的过硫酸钠阻化剂效果最好。过硫酸钠阻化剂可以促使煤中活性基团生成比较稳定的醚类、烷基类、羧酸类,可以有效防治煤自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井下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煤层透气性进一步降低,煤层瓦斯抽采难度亦同时增加,对于单一无保护层煤层来说,大多数需要人为地增加渗透率,水力压裂因其增透范围广,性价比相对较高而取得广泛的应用。对于深井低透气性煤层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单次的水力压裂增透技术已然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提出了井下重复水力压裂技术,并且论述了重复压裂原理及工艺流程。根据十二矿己_(15)-31040工作面地质情况,设计了相关水力压裂参数,并进行了重复水力压裂和压裂之后瓦斯抽采的效果检验。结果表明:煤层经过重复水力压裂后,煤层残余瓦斯含量较单次压裂降低明显,而且瓦斯抽采浓度和纯量亦增加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重复水力压裂可以明显提高深井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率,具有一定瓦斯防治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填砾式钻孔结构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扩孔式钻孔结构的试验和应用情况,施工工艺由裸孔钻井、套管安装、逆向注浆固井、孔内钻进、扩孔和内置过滤器安装几部分工序构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运行中满足地浸矿山对水量的要求,具有洗井简单、施工质量好、施工成本低和资源回收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焦彪  贾金兑 《煤炭工程》2020,52(7):117-121
为了掌握深埋坚硬特厚煤层冲击地压作用下的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为深部矿井深化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综合手段,研究了胡家河煤矿回采期间受冲击地压影响的402102工作面回风巷围岩冲击变形破坏机制及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深部条件下回采扰动达到一定程度后,巷道围岩变形会急剧增长,距离工作面越近,变形变化趋势越大,顶板围岩受超前支护影响变形趋于平缓,最大围岩位移量达180mm|在距离工作面前方45~55m范围内,巷道围岩受采动影响剧烈,围岩变形明显,主要表现为顶板及煤柱侧围岩变形,且顶板围岩塑性区破坏深度达3m以上。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三气)在含煤地层叠置共生,能否实现同井筒合采,决定了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效率和技术攻关方向。从分析“三气”赋存特征入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合采试验井生产情况,探讨了“三气”合采可行性。结果表明:“三气”高效产出的关键在于利用机抽设备排出地层产出液,逐步降低井底流压;持续合采过程中单层的气、水产出对其他层位没有干扰;但停排时,由于不同产层能量衰竭程度不同,动液面上升会产生地层水倒灌导致低压层伤害。根据现场试验,“三气”合采是可行的,各产层类似江河支流向干流流动或电路并联形式存在,进入井筒后协同产出,即“储层并联,气水串联,井下检测、井上控制”。今后工作需进一步研究合适的修井工艺防止停井过程中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