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电梯速度的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电梯速度导致提升高度变化的原因,以求改进和提高建筑物内电梯额定速度选配的合理性水平.目前不仅要求其运行安全可靠,人们对乘坐电梯的舒适性即舒适感也尤为关注,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提高了电梯的控制水平,并改善了电梯运行的舒适.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无级变速位置控制模式,便于实现全数字化的理想速度运行.它可缩短运行时间,提高运行效率,达到节电的最佳效果;又可合理设定am、pm的数值,提高运行时的舒适感;由于采用位置控制原则,进一步提高平居精度.此种控制模式,特别适用于高速、超高速电梯的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上行高峰交通条件,分析电梯交通系统的性能指标,建立了高层建筑电梯群组分区运行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了采用双层规划模型及遗传算法求解一类特定的多目标问题的新方法.方法通过权向量整体优化以获取目标函数的最优值,进而获得科学合理的决策变量.结果克服了线性组合加权法中依据偏好确定权值的传统方法的缺点,同时对得到的最优解进行成本消耗分析,得出与建筑物特性相关的最终优化运行方案.结论该研究对高层建筑垂直交通系统的设计及其电梯群控技术的实施提供重要依据.算例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综合利用水库运行方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群决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及求解方法。该方法首先应用约束法将多目标模型转换成多个单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法求出单目标优化模型的解,得到多目标优化模型的不劣解集,再运用群决策方法从不劣解集中寻找最佳均衡解。并将该理论和方法应用在紫坪铺水库优化运行中,计算结果理想,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偏好多目标优化和遗传算法的输电网架重构方法,考虑对于不同优化目标的偏好,制定网架重构方案。计及系统中机组、线路以及负荷的影响,提出3个评价指标作为优化目标,构建一个偏好多目标优化模型。考虑到所建优化模型的偏好性和离散性,提出一种基于偏好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提出基于偏好的支配关系、种群规模控制技术以及重复个体过滤技术,用于提高算法的效率,获得解数目可控的偏好Pareto最优解集。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有效平衡网架重构的不同影响因素,所提算法对于网架重构优化问题有较高的求解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电梯控制领域提出的电梯理想速度曲线,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编成BASIC程序,在微型机上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了一条理想的数值化的电梯速度控制曲线,利用集成件组成速度曲线发生器,并用EPROM存放理想速度曲线的离散化数据对电梯系统实施控制。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目标库存控制中决策者对目标偏好的不确定性问题,定义了模糊偏好的效用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偏好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求解方法.该方法在改进的双极偏好粒子群优化算法基础上,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给出了模糊偏好效用函数的计算方法;利用该函数对得到的非支配解集进行效用评价,以效用评价值作为选取优化方案的依据.针对连续盘点(r,Q)多目标库存控制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决策者对库存总成本、年平均缺货率和年平均缺货量目标偏好的不确定性问题,为决策者提供了优化的库存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PID参数整定方法不能兼顾系统快速性、稳定性和准确性要求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非支配排序多目标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ed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和多属性决策技术(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ADM)的PID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以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和时间乘以误差绝对值积分(ITAE)指标最小作为优化目标,以频域稳定性为约束条件,以PID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NSGA-Ⅱ算法求出Pareto最优解集,采用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Pareto最优解排序,进而得到最终的最优解。以某型工业汽轮机转速PI控制器参数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为仿真算例,验证了该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带偏好的双目标优化问题,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转化问题。为了克服基于Pareto支配关系的多目标算法求解转化问题时没有考虑问题偏好、收敛慢等缺点,借助多目标α-支配关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动态α-支配的新适应度函数。新适应度函数根据种群中可行解的比例动态平衡进化过程中对两个目标的偏好,引导算法不断向问题的偏好区域靠近,从而快速收敛到约束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对6个标准测试函数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α-支配的动态引导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能快速收敛到问题的最优解。与3种经典高效算法的比较说明,所提出算法的鲁棒性强且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以PLC软件取代硬件逻辑控制电路,对东洋电梯给定速度曲线控制方式进行技术改造,试验和实际运行证明,改造后电梯的运行可靠性显著提高,乘坐舒适感和平层精度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悬架系统开发设计中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两个目标相互矛盾的问题,以某轻型乘用客车后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汽车悬架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以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为优化目标,选择后悬架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系数及稳定杆扭转刚度为优化参数,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NSGA-Ⅱ的悬架系统多目标优化策略。悬架优化前...  相似文献   

12.
汽车动力学分析及悬架子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在进行整车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汽车悬架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悬架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改进了传统遗传算法中的种群个体选择机制,锦标赛选择过程由外部非支配集和原种群同时参与,可使多次迭代所得父代种群与子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均有机会被选取,保证了新种群的多样性.以某轻型客车为研究对象,选取车身侧倾角、横摆角速度及振动加速度作为优化指标,对悬架系统的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系数及稳定杆扭转刚度进行多目标优化.实车实验结果表明:与悬架优化前相比,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车身侧倾角、横摆角速度及质心振动加速度分别下降了12.3%、6.4%和9.8%.所提出的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策略可合理匹配悬架系统各参数,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客运枢纽是一个集铁路客运、公路客运、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社会车辆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枢纽的协调调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优化综合交通枢纽不同交通方式的运能分配比例,对枢纽系统费用和乘客花费时间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以运能匹配度为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线性加权法、α-方法两种多目标优化方法,利用LINGO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使得公交线路、轨道交通等不同交通方式能够更高效协调的运能优化结果,并对结果中的平均乘车时间进行了敏感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电梯运行理想速度曲线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按距离给速度并能实现速度曲线自调整的理想速度给定方案,讨论了给定速度曲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水平圆盘式苗间锄草装置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理想的苗间机械锄草效果,在建立了机械锄草齿运动轨迹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农艺对机械锄草参数的限定及要求,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Matlab7.0优化工具箱得到最优解。以作业速度、锄草齿数目、锄草齿在圆盘上均布半径和圆盘转速4个主要参数的最优组合为设计基础,通过Pro/E软件进行实体建模与仿真,验证了多目标优化设计的正确性,为大型中耕除草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于焦炉加热这一复杂工业过程,提出一种包括协调层和优化控制层的多工况火道温度优化控制方法。协调层根据对焦炉加热过程工艺参数的分析,采用多信息融合的二次决策方法,由荒煤气的温度识别焦炉加热过程的实时工况,针对不同的工况选择合适的优化控制模型。基于工况分析,在优化控制层采用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控制方法,针对不同工况下的模糊控制器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调节困难的问题,采用精英保留和赌盘算法相结合的选择策略,以及具有自适应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遗传算法对模糊优化控制模型的参数寻优,有效地提高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并且通过对控制精度、能量消耗和调节时间等各项指标适当加权,构造适应度函数,使优化后的模糊控制模型达到满意程度。采用具有多工况火道温度智能优化控制结构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为焦炉加热过程的优化控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速度反馈式液压电梯的单片机控制系统。描述系统的组成和软件设计技术。该系统具有自动采集液压电梯轿厢运行数据、控制电梯运行过程、显示运行和调试参数及输出运行曲线等功能,并配置数据库。实用结果表明:这种单片机控制系统具有较优的动、静态控制性能、温度稳定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也非常适合于流体动力控制这一类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了某SUV非线性三自由度操纵稳定性模型,研究了高速转弯工况侧倾载荷转移及轮胎的非线性特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悬架刚度参数的优化匹配方法.以车身侧倾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弹簧刚度对悬架偏频及不足转向度影响为约束,以前、后悬架弹簧刚度及前、后稳定杆刚度为设计自变量.计算结果及实车对比表明:优化后的方案比原方案在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采用该匹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高速车辆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