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风暴雨具有强度大、降雨集中的特点,容易在沿海地区中小流域形成局地破坏性洪水灾害,基于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是实现中小流域洪水模拟和预报的重要手段。以福建闽清县梅溪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高精度DEM、土壤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中国山洪水文模型(CNFF-HM),构建了梅溪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以56场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对2016年7月9日发生的"尼伯特"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水进行反演。结果显示,构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验证和率定效果良好,对"尼伯特"台风暴雨洪水模拟的洪峰流量误差小于20%,确定性系数达到0.96,因此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流域短历时强降雨引发的洪水特征,为流域防洪减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2016年梅雨期,汉北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深入汉北河流域调研的基础上,从水文、水利工程、信息共享、水灾害等方面分析了汉北河防洪现状,探讨了天门站设计洪水推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转变防洪理念、编制流域防洪规划、开展流域联合调度和规范防洪社会化管理的灾后重建思路。  相似文献   

3.
田头水流域暴雨洪水频发,是广东省中小流域洪水灾害防治的重点,目前尚未针对该流域建立有效的洪水预报模型。采用由我国学者提出的流域洪水预报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流溪河模型,建立了田头水流域暴雨洪水预报模型,运用粒子群法优选了模型可调参数,获取了较好的模拟效果。实际运用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田头水流域的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4.
2012年"8·4"暴雨是海城水文站发生的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最大规模洪水。通过对暴雨成因、暴雨时空分布、暴雨移动路径等特征分析,有助于揭示流域的暴雨特性;通过对洪水来源、洪水过程、洪水特点分析,有助于认识流域的洪水特性。研究流域暴雨洪水形成规律,为提高流域洪水预报精度和防汛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2013年发生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呼兰河流域的暴雨洪水形成与发展过程、暴雨特性、洪水过程、洪水特点、洪水来源及组成,解析了流域暴雨、洪水的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为水文预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7日,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的汝箕沟流域发生暴雨,引发了百年一遇大洪水。文章根据水文实测洪水、雨量观测资料,从暴雨成因、降雨过程、降雨特点、洪水特点、与历史洪水的比较、洪水灾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减少洪水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流域2028年土地利用情况,设置3种土地利用情景(自然发展情景、林地限制情景、水田限制情景),建立研究区HEC-HMS水文模型,研究秦淮河流域高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暴雨洪水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HEC-HMS模型适用于研究区洪水模拟及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的洪水响应研究;②洪水规模越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洪水响应越强;③随着流域城市化的演进,土地利用对暴雨洪水的影响程度呈增大趋势,其中自然发展情景下的增加程度最大,水田限制情景次之,林地限制情景最低。研究成果为秦淮河流域LUCC的暴雨洪水响应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流域防洪规划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以来,安徽省针对某些中小流域洪水情报预报工作空白这一现状,该省开始了中小流域洪水预报方案构架工作。在该项洪水预报方案构建过程中,主要依托与新安江模型原理,结合下垫面各种不同的水文要素采取具体的构架模式;其中,针对流域水文预报节点以上建设有水库控制的较普遍的现象,运用马斯京根法及新安江模型原理,提出将水库作为独立单元分区构架洪水预报模型的构架思路,这种构架模型经过历史洪水模拟和2016年~2018年三年的洪水预报实践验证,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相关水文预报因子满足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要求,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也为其他同类型区域洪水预报构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9.
选取太湖流域湖西山丘区具有代表性的洛阳河流域,收集了2016—2017年的实测洪水资料,采用API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和太湖流域水文模型进行洪水模拟,分析各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研究表明,各模型在洛阳河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新安江模型模拟精度总体优于API模型和太湖流域水文模型,为湖西山丘区其他小流域的洪水模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3—4日,受10号台风“达维”影响,辽宁省普降大雨,局部暴雨、特大暴雨。鞍山市岫岩县大洋河流域出现强降雨天气,大洋河岫岩水文站发生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最大规模洪水。采用实测雨量、水位、流量等资料对本次暴雨洪水成因、过程、特点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与历史洪水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流域暴雨洪水形成规律,以及流域洪水预报和防汛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是多任务和多目标的,既需要掌握整个长江上游的水、雨和工情,也不能忽视三峡区间洪水信息。本论文以三峡水库入库洪水预报为例,依据入库洪水特性,在整个长江上游和三峡区间分别构建了大小两种尺度网格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与一维和二维非恒定流的库区水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初步实现了这两种尺度水文模型的空间嵌套,以此探讨适合于大型流域数字水文模拟的空间嵌套式流域水文模型结构与构建方法。研究初步表明,嵌套模式构建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能够解决大流域水文模拟中多尺度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治淮》2021,(6)
暴雨内涝是平原区主要的洪涝灾害。由于平原区流域地面坡度平缓、河道分布密集,坡面及河道汇流速度慢、洪水历时长,构建符合平原区产汇流机制的内涝模型为暴雨内涝模拟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山东省平原河道洙赵新河为例,考虑下游湖水位及前期影响雨量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地面高程、下垫面条件及河流水系等要素的MIKE SHE分布式水文模型,经率定验证后,模拟流域内涝过程,预警易涝区域,计算内涝水量,为平原区流域暴雨内涝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大清河流域拒马河水系紫荆关流域山洪模拟及预报的准确性,推求紫荆关流域临界雨量,以期为流域山洪预报预警提供参考。基于紫荆关流域实测场次暴雨洪水数据及流域下垫面资料,构建了紫荆关流域HEC-HMS水文模型,以不同缩放比例的典型降雨过程为输入,通过大量模型运行计算,推算了流域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的临界雨量。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流域HEC-HMS模型率定期及验证期的模拟洪峰及洪量的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能够满足精度要求,HEC-HMS模型可用于紫荆关流域洪水模拟与洪水预警。流域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为影响临界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流域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临界雨量也各有不同。研究成果对完善流域山洪灾害预警预报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降雨分布不均对水库近坝区洪水预报精度的影响,以五强溪近坝区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 2014—2020 年 20 场历史洪水资料,采用反距离权重法绘制流域暴雨中心图,并据此进行子流域划分,其中,13 场 洪水用于模型率定,7 场洪水用于模型验证。选取 2021 年 4 场洪水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仅依据自然子流域划分和 考虑暴雨中心的洪水预报结果。结果表明:两种子流域划分方法在其最优参数下的洪水模拟精度相似,考虑暴雨 中心划分的洪水模拟确定性系数均值为 0.83,略高于仅依据自然子流域划分洪水模拟确定性系数,4 场洪峰误差 均在 10%以内,洪量误差均在 20%以内,达到了甲级精度标准,说明考虑暴雨中心对子流域进行划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于桥水库发生了建库4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流域内各个站点的水文特征值大多创历史记录。为了充分认识本年度暴雨洪水的特殊性,根据实测水文资料,从降水量、洪水总量和洪峰流量诸方面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给出了主要水文特征值的历史重现期。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地形处理技术及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了观台以上集水区域的数字流域.在此基础上,在子流域内分别建立新安江模型,并构建观台以上数字水文模型.应用此数字水文模型完成对流域内的5次历史洪水的模拟,将模拟结果与传统水文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此数字水文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为建立完全的数字水文模型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位于小浪底水库下游的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洪水,仍威胁着黄河下游防洪安全。结合本流域及邻近地区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划分气象一致区,采用暴雨时面深概化法,当地暴雨放大法,历史洪水暴雨模拟放大法等研究了小花间可能最大暴雨(PMP),并应用新安江模型推求出小花间可能最大洪水(PMF),为黄河下游防御特大洪水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受西南暖湿气流与弱冷空气交错的影响,2010年6月16~20日,鄱阳湖水系信江流域发生强度大、长历时大暴雨,信江发生约50年一遇大洪水,支流白塔河发生超历史洪水.本文从暴雨、洪水以及与1998年6月的暴雨、洪水对比等方面对本次洪水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信江流域的气象水文特性,提高水文预报精度,对今后的防汛工作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解决潮白河流域中小水库洪水监测、预报调度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选取潮白河流域内暴雨频发、山洪沟道密集、防洪库容偏小的大水峪水库为研究对象,基于HEC-HMS水文模型,构建大水峪水库洪水预报模型,为水库科学优化洪水调度提供依据。HEC-HMS模型是一个具有物理概念的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在洪水预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大水峪水库上游4场降雨洪水过程,对该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洪峰流量场次模拟合格率为75%,满足乙级预报精度要求。分析表明该模型在大水峪水库洪水预报模拟上有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2010年汛期,抚顺地区受极端天气系统影响连续发生了多次暴雨洪水,历史罕见。从降雨特性、洪水过程及灾害防御等方面分析了“2010.7.30”暴雨洪水过程,通过灾情分析,总结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防御洪水灾害中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流域水文特性和有效防御洪水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