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优化淡水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电渗析装置于20世纪50年代实用化,促使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对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如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电渗析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及电渗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等,重点介绍了现阶段电渗析技术与其他膜技术的集成工艺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并简单讨论了电渗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渗析技术的进展与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六十年代初,小型海水淡化器投入海上试验。1965年在成昆铁路上安装了第一台苦咸水淡化装置。1969年聚乙烯异相离子交换膜正式投入生产,为电渗析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七十年代以来,电渗析技术发展很快。理论研究日趋深入,装置容量迅速增加,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电渗析技术已经成功地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与纯水制备,同时在废水处理与化工过程中也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产  相似文献   

3.
高温电渗析     
高温电渗析是将电渗析的进水温度加热到80℃左右,降低电阻、减少液体的粘滞度、提高产水量并减少电耗的一种新方法。七十年代以来,高温电渗析作为一项新技术,已充分显示出它在经济上和技术上的优越性。近年来,高温电渗析已成为国际上电渗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越来越被重视。有的学者认为,高温电渗析的使用,可能比闪蒸等法进行海水淡化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4.
电渗析技术,1958年在国内正式应用于生产,三十年来电渗析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取得很大成就,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9年3月11—13日,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电渗析三十年技术成就报告会”。国家科委成果办公室、中国科技情报所、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国家海洋局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设计、生产及应用共60多个单位,1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代表们回顾了全国电渗析三十年的技术发展,作了电渗析研制与应用三十年技术成就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并召  相似文献   

5.
电渗析法在给水方面应用于苦咸水淡化、制取纯水及锅炉软水,已有很大的发展。在工业废水综合利用和处理,以及其他工业应用方面,如酸碱制取、提纯分离、化工合成、电极反应隔膜、浓缩淡化、同性电介质离子分离等操作的新技术,也已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并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器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对电渗析技术应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国内生产的离子交换膜,有以聚乙烯为粘合剂的异相阳、阴  相似文献   

6.
电渗析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在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使淡水室中的离子迁移到浓水室中去,从而达到使水淡化的目的。电渗析技术应用很广,目前广泛应用于给水除盐。可以经济地用于苦咸水淡化(将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电渗析淡化器每层隔室流量布水均匀,防止个别层间首先极化,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模拟淡化器装置,做了一些水力学试验,初步探讨了电渗析器水力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后记     
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于1989年3月11—13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电渗析技术三十年成就交流会”。21位代表在会上作了电渗析研制与应用技术专题报告,三十余位代表发了言,并有多份书面材料进行了交流。这既是我国电渗析技术三十周年的纪念会,也是一次成功的技术经验交流会。为了进一步弘扬成就、拓展应用、创新效益,中国海水淡化与  相似文献   

9.
电渗析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膜法分离技术之一,它的应用范围已从初期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扩大到电子、医药、化工、工业综合利用等乃至环境保护领域中。目前,我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共1000多台电渗析设备投入运转。为进一步普及电渗析技术,仍有必要对电渗析技术作概念性介绍。一、电渗析的原理电渗析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水中的离子作定向迁移,并有选择地通过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交换膜,从而达到溶质和溶剂分离  相似文献   

10.
电渗析技术从1954年实际实用以来,一直处于稳定发展之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它被广泛地用于生产之中。综合国外的报道,现将电渗析水淡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动向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电渗析技术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最初,仅用于海水及若咸水淡化,后来用于工业废水及放射性废水的处理,目前已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的分离、净化、浓缩等化工工艺中。国外电渗析技术已经工业化的方面有:海水及若咸水淡化;放射性废水处理;海水浓缩制  相似文献   

12.
电渗析及等电聚焦技术在氨基酸分离与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渗析技术目前已从海水淡化、纯水制备扩展到化工、食品、医药、废水处理等各个领域。本文着重介绍了电渗析及等电聚焦技术在氨基酸,特别是游离氨基酸的分离制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我国沿海岛屿的淡水供应,进一步推广淡化技术,国家海洋局杭州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在山东省长岛县大钦岛南村建成了电渗析地下苦咸水淡化试验站。该工程由两台400×1600mm,2级4段480对膜组装的电渗析器组成。针对原水(深井水)浓度波动大的特点,采取了适应性较强的部份循环式流程;根据当地能源价格较高和居民对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比较合理地确定了工艺操作参数。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稳定、运行管理方便。将5000mg/l左右的苦咸水淡化到500-800mg/l的淡水。产水量2.4  相似文献   

14.
五十年代初,在水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一项新技术,也就是现在已为人们所熟知的电渗析。这是一项在离子交换树脂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它不仅在海水、苦咸水淡化及工业纯水制备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而且也日益广泛地用于化工、医药、食品、冶金等行业,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单元操作。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方面,电渗析技术的发展也是很快的,  相似文献   

15.
董林  陈青柏  王建友  李鹏飞  王进 《化工进展》2022,41(4):2102-2114
电渗析苦咸水淡化技术具有脱盐效果好、成本较低、绿色环保等优点,但存在制膜工艺繁琐、传质模型不够精确、能效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苦咸水电渗析用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对膜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综述对比了苦咸水电渗析在简化模型、理论模型、半经验模型方面的原理及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常规苦咸水电渗析过程的运行方式和工艺优化策略,并进一步介绍了以新型电去离子、冲击电渗析、可再生能源驱动电渗析为代表的新型电渗析过程在苦咸水淡化方面的原理及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集中于降低制膜成本、优化传质模型、探究集成膜法淡化工艺以及新型电渗析过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逐渐加剧的温室效应以及高盐废水的大量排放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要求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这对实现碳减排具有积极指导作用。而选择对高盐废水进行资源化回收的方式以及开发高效的碳捕捉技术有利于增强碳减排过程。离子膜电渗析因其独特的分离特性可实现对高盐废水的浓缩淡化、分离回用。为了降低温室效应,可采用淡化回收高盐废水和高效捕捉CO2相结合的方式降低CO2浓度,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以及对废水的零排放。本工作综述了以离子膜电渗析为基础的传统电渗析、双极膜电渗析、反向电渗析、置换电渗析、选择性电渗析和冲击电渗析等六种电渗析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他们在碳捕捉转化和废水资源化方面的应用进展。展望了新型离子膜电渗析在处理高盐废水的应用前景,同时指出新型离子膜电渗析技术在降低碳排放方面的限制与挑战,最后为新型电渗析技术实现低碳排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84年,英国制成第一台船用海水淡化器,以解决远洋航运的饮水问题。本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电渗析与反渗透等淡化技术的发展,苦咸水面积较大的美国(苦咸水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荷兰等国,相继把淡化技术由海上推广到陆地。中东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又给海水淡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干旱缺水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以色列等国利用廉价石油蒸馏海水,解决了本国严重缺水问题。于是几年之中,中东地区淡化水产量即达到美  相似文献   

18.
离子交换导电网电渗析是在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床电渗析(1—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6—8)。该技术把电迁移、离子交换和电再生三者结合起来,具有pH稳定、淡化水质好,极化结垢小、极限电流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将于1994年春季举办全国第12期电渗析技术培训班,按照《电渗析脱盐装置操作人员培训大纲》安排教学,主要采用《电渗析工程》教学用书以及有关  相似文献   

20.
简讯     
电渗析法淡化海水重获青睐浙江省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电渗析膜组器研制近日取得重大进展,每吨海水淡化的耗电量低于8 kW.h,耗电量较之前的技术降低了近50%。早在20世纪80年代,电渗析法就被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运用于西沙群岛海水淡化工程,但是,由于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