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煤矿工作面的浮游粉尘对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为此,煤矿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包括喷水降尘等方法保障工人的健康。煤矿一般先用计重法检测浮游粉尘的浓度和sio_2的含量,之后按粉尘危害程度对矿井进行分级。但无论用何种方法进行检测都不能精确地确定测量地点的浮游粉尘含量。因为它与巷道通风、采煤和运输方式、煤岩体的物理化学特性、空气湿度、除尘方式及检测仪器的误差等有关。离散性检测结果对正确地评价矿井浮游粉尘危害等级增加了困难,而利用模糊数学对浮游粉尘危害建立模糊概念,可以有效地划分浮游粉尘的等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充分辨识矿井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提出了建立矿井生产现状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煤矿大量统计资料,应用类项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分值,确定出矿井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3.
复杂的通风系统网络降低了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影响并制约着矿井下一步的开采进度。首先,运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构造数学模型,结合矿井实际从环境、设备、监管及经济技术可行性4个层面构造14项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各指标作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等级划分,得出该矿井通风状况隶属一般;最后,利用上述数学模型为安全评价计算机软件建立评价系统,且提供界面设计参考,为矿井通风系统的安全评价软件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井下空气质量评估对提高井下空气污染治理效率、做好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井下空气质量影响因素众多,现有评价体系难以完整覆盖。针对此问题,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井下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建立在线监测与评价系统。首先选取CO、CO2、NO2、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作为井下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依据《职业卫生标准》中的职业接触等级划分方法划分单个因子的危害等级,通过层次分析法赋予每个影响因子权重,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隶属矩阵合成,得到综合评价值,以此建立井下空气质量评价模型。然后采用多种传感器技术采集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在监测分站和环网交换机之间建立通信,通过Java上位机软件实现监测、存储等功能。最终将监测到的数据带入评价模型中,得到监测点区域的单因子危害等级和综合空气质量状况。以某煤矿为例,采用该系统进行监测与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为解决煤矿井下空气污染、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煤矿粉尘危害及等级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煤矿粉尘危害的严重性,介绍了煤矿尘害评价的指标,提出了煤矿粉尘等级划分的建议,对搞好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矿矿山生态环境评价是促进煤炭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环节。但不同类型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过程及结果不尽相同,构建适合煤矿矿山生态环境特性的评价模型对煤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套由评价因子体系、评价方法和等级标准构成的煤矿矿山生态环境概念模型。以煤矿矿山生态环境特性为基础,建立评价因子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对因子指标量化和标准化,从而定量评价煤矿矿山生态环境;通过划分指标层中每个因子等级,构建起煤矿矿山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以伊兰县煤矿为例,阐述该模型运用过程。该模型具有适合煤矿矿山特性、规范化及定量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21,52(8):182-187,193
为科学评价煤矿企业粉尘综合防治能力,应用过程方法分析所有产尘作业活动,从煤尘的"产-降-防-护"全链条出发,建立基于过程方法的煤矿粉尘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模型,找出煤矿粉尘综合防治的影响因素;基于此,从防尘技术、粉尘管理、外部监督、人员防护、防治效果这5个层面展开分析,构建煤矿粉尘综合防治评价体系,并将熵权法与集对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防尘技术权重最大,而人员防护权重最小;根据联系数主值计算结果显示,一级指标优劣性排序依次为外部监督、粉尘管理、人员防护、防治效果、防尘技术;应用矿井的综合联系数主值处于"较好"的评价等级,粉尘综合防治工作总体发展态势较好。  相似文献   

8.
《煤矿机械》2017,(2):33-36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对其评价中各指标的层次性和模糊性,从通风动力及设施可靠性,环境可靠性,安全监测系统可靠性,防灾救灾系统可靠性4个角度,划分出各层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建立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划分评价等级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安全评价等级,使得安全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矿井粉尘危害评价指标及方法存在许多不足.基于此,根据粉尘的多种危害性初步构建了矿井粉尘危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各个指标的含义及危害特征.模糊综合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得到广泛推广使用,提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程度,并提出若干建议,对于矿井粉尘危害的综合评判与控制治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掘工作面产尘量约占煤矿总产尘量的80%,因而有效控制其产尘量对煤矿粉尘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煤矿粉尘危害方面的评价体系采用的多为定性指标,对评价结果准确性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影响。针对此问题,本文以综采、机掘工作面为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结合煤矿实际生产过程,通过将采掘工作面除尘措施定性评价指标逐一定量化,构建了26个四级量化指标,从而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及准确性。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处理,确定除尘措施完善等级。最后,通过代入某煤矿实际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研究较少、各评价因素选择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煤尘爆炸特性,提出以煤尘可爆性危险、煤尘爆炸浓度危险、点火源危险3个必要条件为一级指标,煤质变异程度、挥发分、水分、灰分等14个二级指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以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利用乘法归一化方法对各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行计算,构建集对分析-组合赋权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已较成熟的改进FAHP模型、模糊事故树模型、灰色聚类评估体系、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一同应用于济宁某矿的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过程中,结果显示:集对分析-组合赋权评价模型、改进FAHP模型、灰色聚类评估体系评价结果为一般危险等级,模糊事故树模型的评价结果为较安全等级,集对分析-组合赋权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与改进FAHP模型、灰色聚类评估体系、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一致,该模型对煤尘爆炸危险的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定量地综合评价煤矿安全状况,使矿山技术和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矿山安全生产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根据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建立了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评价案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煤矿安全评价的有效性及精确度,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3.
袁亮 《煤炭学报》2020,45(1):1-7
人民健康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以煤工尘肺为主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严重制约“健康中国”发展。从煤矿粉尘现状、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政策标准等方面系统总结分析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面临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科学构想。该构想基于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四位一体”科学研究方法,以煤矿无害作业、职业病精准治疗和职业安全健康智能预警等为核心,最终实现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生命全周期职业安全健康。本文凝练了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6个主要关键科学问题,围绕煤矿粉尘产尘机理与高浓度粉尘分源高效防控理论、煤工尘肺多维度多层次生命信息流的发病机理、煤矿无尘化开采及粉尘精准防控技术与装备、煤工尘肺智能判识与精准诊疗技术装备、煤矿粉尘与职业安全健康智能预警等方面提出了5个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应加强理工医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与科研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研发适合我国煤矿生产实际的成套技术与装备,重视示范工程建设和成果转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标准体系完善,构建煤矿粉尘防控及职业安全健康长效机制,实现煤矿无尘化作业和职业病少(零)发病,以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风险评价信息化手段不足的问题,采用AHP与Delphi法,结合现场调研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案,充分识别我国煤矿安全风险因素,研究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科学分析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基于SOA技术架构和数据仓库,采用C#语言开发,实现煤矿风险分析系统,量化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科学、客观、系统地分析煤矿安全风险状况,针对性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减少煤矿的安全生产隐患,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许峰  秦成 《煤矿安全》2012,43(9):26-29
针对以往煤矿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缺乏专项针对性的问题,在总结研究煤矿水害发生影响因素以及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水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分析法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方案层3层次的煤矿水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通过Delphi法与AHP分析法相结合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分级,最后用数值的形式表述出煤矿水害应急能力的高低,为提高煤矿水害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碱煤燃烧过程中碱金属沾污特性的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传统预测方法的局限性,笔者提供了一种能够准确预测高碱煤燃烧沾污特性的模型,该预测模型还可以根据煤的沾污特性给出其适用的温度范围。本预测模型采用三步化学萃取法来检测煤样中的钠含量,以避免对煤进行灰化时造成钠的挥发损失,因此能够直接精确地测定煤样中的总钠含量及各个形态的钠含量。另外,本预测模型不仅考虑钠、钾和固相沾污源的影响,同时考虑到其它易挥发组分(如碱土金属、硫和氯)对煤沾污特性的影响,并将温度引入沾污模型中。按本模型获得的沾污指数R_T预测量化区间如下:R_T≤0.60,弱沾污性;0.601.00,强沾污性。为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分别以沙尔湖煤和神华准东煤为试验对象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①700℃时,R_T=0.59<0.60,沙尔湖煤处于弱沾污区;850℃时,0.601.0,沙尔湖煤处于强沾污区。②神华准东煤相比于沙尔湖煤沾污性较弱。850℃时,R_T=0.53<0.60,神华准东煤处于弱沾污区;900℃时,0.60相似文献   

17.
未确知数学在煤矿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未确知数学理论,建立了预评价指标体系、置信度识别准则及评分准则,构造了矿井安全预评价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对矿井的各个安全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黄陵二号井的自然灾害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定结果与实际耦合较好,为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预评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煤矿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融合安全行为及不安全行为定义、行为安全理论、MMEM系统理论,提出煤矿作业人员行为安全状态的界定标准。根据行为影响因素,建立煤矿作业人员行为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差异系数法确定主、客观权重及组合权重,选用可拓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并选取某煤矿进行实例验证。研究表明:针对煤矿行业,D-E-I模式具有普适性;实证评价等级为Ⅳ级,即“比较安全”,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模型科学性与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文化指标体系构建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汉斌  杨晓璐 《煤矿安全》2012,43(2):185-188
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的关键是影响因素的确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而PSR(压力-状态-影响)模型为煤矿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了1种新思路。在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1个压力、状态、响应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实现对煤矿安全文化系统多角度、全方位的度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