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知识的获取方法.针对摩擦磨损试验数据一般比较齐全且数据量相对比较大的特点,将贝叶斯网络用于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的知识获取,通过计算建立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获得各种依赖关系下的条件概率表,说明依赖关系的强弱,从而获得对机器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有指导意义的客观知识,以利于机器摩擦磨损状态辨识的智能化.将贝叶斯网络用于滑动轴承摩擦磨损试验数据的知识获取,获取该摩擦学系统状态辨识的定性及定量知识.  相似文献   

2.
对于摩擦学系统监测样本相对比较少或者投入运行时间不长的机器,研究如何实现其摩擦学系统的智能状态辨识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基于摩擦学状态监测实例和决策树的知识获取方法模型,并应用于船舶柴油机摩擦学状态辨识的知识获取,利用获得的知识对测试集进行状态识别,取得良好的摩擦学状态辨识结果,从而为从监测实例中挖掘摩擦学状态辨识知识提供方法与手段支持。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基于可拓物元的滑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 在内燃机摩擦学与动力学试验平台上对滑动轴承的典型磨损状态进行模拟, 并用可拓物元分析模型和层次分析方法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计算,实现了滑动轴承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价.运用可拓物元模型, 能够将故障特征参数的定性判别转化为定量的描述,实例证明其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准确地确定滑动轴承的故障类型.  相似文献   

4.
摩擦学状态辨识实质上是分类问题,针对以往机器摩擦学状态判别主要依靠人工经验来完成所存在的缺陷,用知识发现的思想来解决摩擦学状态辨识的知识获取问题。采用加权ID3(iterative dichotomizer 3)算法来度量摩擦学状态监测实例表中各条件属性对状态辨识的重要性,建立了基于摩擦学状态监测实例库和决策树的知识获取方法模型。将模型应用于磨损试验的摩擦学状态辨识的知识挖掘分析,利用获得的知识对测试集进行状态识别,取得了良好的摩擦学状态辨识结果,从而为从监测实例中挖掘摩擦学状态辨识知识提供了方法与手段支持。  相似文献   

5.
滑动轴承摩擦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滑动轴承内部摩擦学系统和摩擦学系统过程的基础上,基于摩擦学系统方法构建滑动轴承内部的摩擦磨损动力学模型,对滑动轴承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仿真试验研究了轴承内部温升和热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滑动轴承应用极为广泛,由滑动轴承所引起的机器故障也经常发生,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种有效的滑动轴承状态监测方法。本文将系统状态参数法引入到故障诊断中,提出了应用滑动轴承的状态参数来进行滑动轴承的故障诊断,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都表明这一种新的用于滑动轴承状态监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顾春兴  戴黎 《润滑与密封》2022,47(12):25-36
滑动轴承的摩擦磨损主要发生在启停阶段。为了研究启停工况下的滑动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建立一种面向径向滑动轴承的混合润滑数值分析模型。采用质量守恒边界条件的雷诺方程求解流体压力,采用Greenwood和Tripp接触模型预测固体表面接触,而通过Johnson载荷分配概念将润滑模型和接触模型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滑动轴承在启停工况下从混合润滑过渡到动压润滑的摩擦学行为分析。利用该模型,研究轴承系统在启停阶段从边界润滑、混合润滑到动压润滑演化过程中的摩擦学性能;以径向滑动轴承系统为例,结合不同的轴承转速变化函数,分析轴承加速对轴承启停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工作工况、润滑油温度、轴承的结构参数对轴承启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启动加速度在合理范围内越大越好,能使轴承更快进入动压润滑;较高的转速、较低的润滑油温度和较大的径向轴承间隙能使轴承拥有更好的启停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更精确的滑动轴承等效油膜支承,针对滑动轴承沿轴向方向存在不同的刚度阻尼,将滑动轴承沿轴向方向等分为多个截面,探索了滑动轴承多截面等效刚度阻尼的计算分析方法。基于N-S方程,结合FLUENT中的动网格方法,建立了多截面、多工况的滑动轴承仿真分析模型,计算得到沿轴向方向的多截面和不同转速下单一截面的径向等效刚度阻尼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考虑滑动轴承等效结合部参数的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天器电源系统部件耦合性强且工作状态变化引起系统故障诊断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采用一种将变量权重与主元分析相结合的变权重分层主元分析方法(VW-HPCA)用于航天电源系统的故障诊断。变权重分层主元分析方法,采用"全局+多分块"分层主元分析结构,融合基于系统故障传播知识的权重分配矩阵,其中,全局主元模型用于辨识电源系统不同的工作状态,实现工作状态的聚类;分块主元模型则用于对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故障进行快速诊断。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融合了系统故障传播方向的知识,利用权重分配将强耦合的变量进行"解耦",从而降低"污染效应",避免了在变量强耦合系统中,非故障相关变量被判断为故障变量,导致故障辨识的准确度降低的问题。基于航天器电源系统综合模拟平台,分别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基于阶跃、缓变以及随机类型的不同故障条件,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变权重分层主元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主元分析方法在航天器电源系统中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对PTFE(聚四氟乙烯)软带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影响软带性能的因素,实验验证了这种材料用于滑动轴承摩擦表面的可行性,同时也为这种材料在其他类似场合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