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进平 《微处理机》2007,28(1):67-69
以太网供电(POE)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和实用前景的技术,该技术允许供电设备(PSE)通过一根以太网电缆在传送数据信号的同时向网络受电设备(PD)提供一定功率的直流电。基于该供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接入方法,阐述了以太网供电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并对该供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以太网反向供电技术,介绍了使用以太网反向供电技术的设计要求及以太网反向供电技术在FTTB+LAN、办公楼宇等数据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刘江涛 《网友世界》2014,(19):111-111
以太网供电技术在自动化领域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发展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所以说以太网供电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深入分析了以太网供电技术重点应用范畴,研究了以太网供电技术的特征,并对以太网供电技术原理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智能家居作为家庭信息化的实现方式,已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无线技术是实现智能家居的必要组成部分。蓝牙因其短距离无线通讯的优势而成为智能家庭网络的理想选择,无线供电的方式可以帮助实现模块化和一定程度的空间移动。探讨、分析蓝牙技术和无线供电技术特征,研究蓝牙技术和无线供电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出融合了该两项技术的基于中心控制单片机的智能家居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刀片式结构超级计算机的优化供电方式,将刀片式结构超级计算机供电广泛采用的两级直流母线、三级电源变换的供电方式改为一级直流母线和两级电源变换,同时仍保留了可接入后援蓄电池的直流电输入接口。文中对在超级计算机上实现这种优化供电方式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论述,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这种优化的供电方式已经在某超级计算机系统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应用效果证明,这种供电方式能够提高供电效率,降低电源成本,减少电源器件对插件板板面的占用,提高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对在电源系统设计工作中如何降低超级计算机能耗的其他方法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林伟国 《测控技术》2002,21(4):16-18
介绍了传感器分时供电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传感器分时供电技术对传感器和激励源的要求,举例说明了精密恒流源的设计及选择原则,最后介绍了传感器分时供电技术在低功耗混合式流量和积算仪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彭涛  袁涛  谭涛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Z):4-5,3
采用GSM模块的远程数据传输方案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便携和移动设备应用领域,供电电源输出功率小,纹波噪声大,瞬间负载电流大,有时会影响到GSM模块及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本文叙述了一种由5V/600mA电源向瞬间大电流的TC35i GSM模块供电的低纹波噪声供电设计方案。该方案已经在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武永红  李伟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4):155+157-155,157
为了强化变电运行人员倒闸作业技术水平,降低供电倒闸作业的错误率,在现有供电模拟盘的基础上,融合触摸屏技术、PLC控制技术、红外遥控技术,设计、开发一基于PLC的供电倒闸技术实训系统。系统能根据用户的操作,通过灯光、音响的进行动态反应,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判断和提示,给出参考信息,提高倒闸操作的技术水平。同时该系统还采用红外遥控集中控制、方便用户使用。此外,系统也可用于相关职业教育中的供电技术教学,开展供电倒闸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9.
供电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供电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是实现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系统之一,其研发工作是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一致性、信息孤岛等问题,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从语义角度进行供电企业生产信息的分析、量化工作和运用面相对象概念构建统一数据模型的方法,并讨论了应用工作流、OLE技术、多层C/S结构、ASP等软件技术在软件开发的应用。该模型与技术已在实际开发工作中得到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供电服务督检现场检查仪优化方法缺少对数据的分类融合处理,导致方法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大数据信息融合和物联网组网节点的供电服务督检现场检查仪优化设计,采用传感器融合识别方法,实现供电服务督检现场检查仪的大数据采集,通过对采集大数据的关联规则特征挖掘和信息识别,提取检查信息的关联特征量,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分类检测和信息融合处理,基于嵌入式的物联网组网技术设计供电服务督检现场检查系统,结合模糊控制方法,实现供电服务督检现场检查仪优化设计,提高供电服务督检现场检查的自动化水平。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到电压或电流谐波含量,检测有效性为97.65%,证明所提方法供电服务督检现场检查的智能性较好,能够应用在供电服务督检现场检查仪中,更好地实现供电服务督检现场检查仪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对供电网络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算法,把供电网络优化设计问题抽象成图论问题,应用图论量优化方法解决该问题,同时提出了多边形变换方法,用模拟退火算法对供电网络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得到一个费用了小电网。  相似文献   

12.
陈亚猛 《福建电脑》2011,27(8):143-144,157
WAp技术应用于供电企业营销客户服务,可以创新企业营销客户服务手段,满足客户服务需求多样化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WAP技术及如何应用该技术建设一套掌上客户服务系统,实现客户通过手机等手持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办理及查询,也为进一步深化营销客户服务提供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3.
TC35i GSM模块的低纹波噪声供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SM模块的远程数据传输方案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便携和移动设备应用领域,供电电源输出功率小,纹波噪声大,瞬间负载电流大,有时会影响到GSM模块及系统工作的稳定性。本文叙述了一种由5V/600mA电源向瞬间大电流的TC35iGSM模块供电的低纹波噪声供电设计方案。该方案已经在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案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介绍YCRH380A型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构成和供电电压,探讨了交流电源系统和直流电源系统的供电原理及供电负载,最后分析了3次电源和辅助电源的扩展供电技术。  相似文献   

15.
智能型电炉电源供电装置吉林省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闫立恒,王延平,吕文(长春130012)吉林省电力职工大学闫彦(长春130010)1前言(1)智能型电炉电源供电和温度控制的结合,属于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供电电源系统,该系统是由单片机和可控硅为核心部件组成。...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供电部门统计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存在数据量大,易出错,致使统计数据上报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采用图形化技术设计出了针对配电网的专用绘图平台;利用配电网设备自动分层编号技术和配电网络分层搜索技术,实现了配电网的模拟操作与模拟运行,同时系统自动记录相关信息,进而实现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计算、用户供电情况统计及设备管理等功能。达到了配电网设备操作与数据统计一体化管理的效果;系统采用C/S网络体系结构,实现数据远程共享。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功能完善、交互性强、计算准确,同时具有操作直观、灵活、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具体应用实例,阐述了从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采用J2EE技术架构、XML技术和SOAP协议等,用集中的数据库将所有与人力资源有关的数据、业务统一管理起来,建设一套基于J2EE体系的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战车供配电系统动态特性差、瞬时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并网供电技术的高压直流供配电系统,采用直流微电网稳定控制技术和高压软启动技术,实现了发电机组与储能单元的并网供电,具有动态响应快、供配电简单高效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既匹配了战车上的突加突卸负载,又降低了发电机组的额定功率,提高了战车供电的可靠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新型车辆供电体制的总体测试,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将变频器、测试电机、蓄电池、负载系统与工控机等器件相连接,并结合数据采集卡、RS-485多串口卡等,构建了30 kW主电机和15 kW辅助电机两组电源测控系统.系统选用LabWindows/CVI进行程序编制,实现了对新型供电体制下电源的产生、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控制与性能测试;并通过以太网实现了现场设备与远程监控设备的实时数据传输.经试验表明,该系统具备全面测试新型供电体制下电源性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矿井在远距离、高负荷供电过程中的压降问题,矿井设计选用电压等级更高的3 300 V电压为综采工作面供电。首先分析3202工作面的供电现状,然后根据工作面的总负荷情况设计3202工作面的供电方案,并对5台不同等级的移动变电站及双回路供电电缆进行选型设计,基于工作面具体条件和设计规范,制定了3 300 V供电关键技术及安全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3202工作长距离输送带来的压降损失,有助于矿井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