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一维炉中煤粉燃烧时NO生成情况进行了数学模拟,讨论了过剩空气系数、最高燃烧温度及煤的特性对NO浓度及转换率的影响,解释了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预混燃烧模型与组分传输的一步反应模型,模拟了甲烷燃烧及NOx的生成,得出燃烧温度场、NO生成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非预混燃烧模型模拟时结果更接近实测值,模拟更准确;甲烷扩散燃烧时NO产生区域主要集中在高温火焰后侧,在前部低温区基本没有NO生成;燃烧中P-NO生成量比T-NO量小两个数量级,NO产生几乎完全被热力型NO机制支配,在燃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高温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溶胶低温燃烧法制备Ba0.7Sr0.3TiO3纳米粉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a(NO3)2Sr(NO3)2TiO(NO3)2C6H8O7.H2O为反应体系,采用溶胶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Ba0.7Sr0.3TiO3超细粉末。以正交试验考察了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比、溶胶pH值、燃烧及热处理温度对合成粉体粒径的影响,得到的工艺参数最优组合为:n(柠檬酸)∶n(金属离子)=1.5∶1,pH=7,燃烧及热处理温度为650℃。对比了溶胶燃烧法与凝胶燃烧法对BST粉末粒度和相结构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对粉体的相结构、粒径、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  相似文献   

4.
利用FIRE软件建立了2.0L型直喷CNG发动机的燃烧模型,在光学样机上对CNG燃料缸内直喷的燃烧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仿真研究了不同燃烧室形状对缸内微观物理场的影响,探索燃烧室形状对混合气形成机理和燃烧特性以及NO生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CNG燃料缸内直喷时燃烧室形状对缸内湍流特性及浓度场分布特性,特别是对火花塞附近的浓度场和湍流特性的影响很大;NO生成量不仅取决于NO的反应速率,还与反应区域的面积和反应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当燃烧室采用直口且底部适当凸起的形状时,不仅有效抑制了NO的生成,而且可以有效控制火焰传播速度,有利于稀薄燃烧。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卧式石英双管定碳炉进行神木烟煤和格理坪无烟煤的燃烧实验,通过实时连续检测NO的体积分数,研究添加醋酸镁对燃料型NO生成的还原作用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镁对燃料型NO生成的还原作用受到煤种、燃烧温度和燃烧气氛的影响,NO还原率可达23%.在还原性气氛下,醋酸镁有效地抑制了挥发分NO的生成,对焦炭NO的生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氧化性气氛下,醋酸镁对挥发分NO生成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促进无烟煤挥发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脱硝率仅为3%~7%.醋酸镁在高温下分解为烃基和MgO,两者通过不同反应过程均能起到抑制NO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甲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直口、敞口和缩口3种不同形状燃烧室的工作过程进行计算,详细分析了燃烧室形状对缸内速度场分布及湍动能分布,火焰传播过程,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缸内温度及N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口燃烧室的燃烧持续期居中,并有适合的压力升高率,NO...  相似文献   

7.
<正> 不言而喻,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不但对发动机的净热效率(有效热效率),而且对NO_x或燃烧噪音等各种排出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本研究中,首先根据示功图或热放出系数来推定发动机排气中NO浓度,以此为目的,尝试制作了NO生成的质量模型,对其妥  相似文献   

8.
链条炉沼气再燃还原氮氧化物数值模拟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废弃沼气作为工业锅炉再燃燃料,实现对氮氧化物(NOx)的高效率还原,达到资源回收和NOx减排的目的.联用FLIC和FLUENT软件对工业锅炉床层及炉内燃烧特性进行了模拟,进而探究了CH4/NO摩尔比、沼气稀释比和沼气喷口布置形式对炉膛内NOx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CH4/NO摩尔比和两者混合程度是影响NOx还原两大主要因素,总体上NOx的还原率随着CH4/NO摩尔比和沼气稀释比的增大而升高;当CH4/NO摩尔比较小时,影响NOx还原率的主导因素是两者的混合程度;当沼气稀释到一定程度,其所具有的动量能够与主气流实现较好混合时,影响NOx还原率的主导因素是CH4/NO摩尔比;同时沼气稀释比的增大有利于减小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为实现NOx高效率还原,再燃沼气喷口宜布置在前墙,但位置不宜过于偏下.本文能够为沼气在工业锅炉燃烧及NOx还原的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已开发的2.0L型高压共轨直喷柴油机燃烧室,利用FIRE软件建立其仿真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燃烧室结构对缸内速度场以及湍流特性的影响,并引入与混合气形成和燃烧过程密切相关的无量纲参数Da数,研究了燃烧室结构形状对混合气形成机理、燃烧过程以及NO和SOOT生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燃烧室的结构形状可以有效组织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从而抑制NO和SOOT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高效、廉价的燃煤工业锅炉脱硝技术,以适宜工业应用的苹果木热解焦炭和热解兰炭作为NO还原剂,在微波反应系统中研究微波辐射对两种样品还原NO能力的影响,并结合红外测温实验,以及两种样品的孔隙结构、热重反应性等理化性质,对还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和热解兰炭相比,苹果木热解焦炭的孔隙结构更加发达,BET比表面积和孔容积更大,易于着火,燃烧反应速度较早达到最大值,并最先燃尽;但其燃烧剧烈强度、前期反应能力、可燃性以及燃烧性能偏弱.未施加微波时,苹果木热解焦炭对NO的还原能力强于热解兰炭;施加微波后,两种样品还原NO的能力较未施加微波时均有所增强;微波辐射有效促进了焦炭对NO的还原,且这种促进效果和微波功率成正比关系;微波辐射对热解兰炭的NO还原的促进效果较苹果木热解焦炭明显.红外测温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功率的微波辐射后,两种样品表面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微波具有明显的热效应,促进了焦炭对NO的还原.  相似文献   

11.
在计算流体力学的基础上,以FLUENT软件为平台,对喷腾型燃煤分解炉内NO产生过程、生成机理和炉底喷氨的脱硝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分解炉内温度分布均匀,NO在煤粉燃烧区域内形成,NO按生成机理可分为热力型NO和燃料型NO,但主要以燃料型NO为主;采用炉底喷氨的方法,可显著降低分解炉排放的NO量,当入炉烟气中NH3含量为8%时,脱硝率可达到89.8%,为水泥分解炉脱硝技术与装置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煤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迁徙、排放和抑制规律、NOx污染控制技术等是煤燃烧领域重点研究的内容。对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向作了综合评述,其主要包括热力型NOx、燃料型NOx和瞬时反应型NOx。同时针对NOx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了目前相关的NOx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O2/CO2气氛下,常规粒径煤粉与一定比例超细煤粉混合的燃烧特性以及NOx生成特性,得到不同超细煤粉和常规粒径煤粉混合比例下燃烧室内气体温度分布、浓度分布以及污染物NOx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细煤粉与常规粒径煤粉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煤粉着火燃烧特性,同时减少NQx的生成;超细煤粉比例提高,煤粉着火提前,燃烧速度加快,NOx的生成量降低;当超细煤粉质量分数为30%~50%时,减少NOx的生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 Coal combustion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forming NOx in the atmosphere. To reduce NOx emissions, various NOx reduc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mong recent developments for reducing NOx emissions, reburning technology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cost-effective ones for coal combustion systems, capable of reducing 50%–70% of NOx [1].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many investigators have worked on laboratory-scale measurements, kinetic mechanisms and nume…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某660MW超临界锅炉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指出锅炉设计、煤质不佳、混煤策略不合理、煤粉细度不合格和燃烧控制参数不合理是造成飞灰含碳量升高主要原因。利用高温热天平对典型煤质进行燃烧特性试验,结合锅炉设计特点制定了优化混煤策略、提高烟煤比例、控制NO_x浓度、优化燃烧控制等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阐述了煤粉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研究的特点和差异,特别就两种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研究特点及应用作了比较分析。对国内外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特别对我国在“九五”期间低NOx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作了简要概括。同时对今后国内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指出我国煤粉燃烧低NOx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火电厂氮氧化物的生成和控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我国燃煤发电厂运行过程中发生的NOx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火电厂燃料燃烧的基本特性出发,阐述了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据此分析影响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因素,并探讨了控制其排放量的措施以及分级燃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水平双通道自稳燃型浓淡煤粉燃烧器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该燃烧器的高效低NOx燃烧特性,并通过热解试验和实际运行试验验证了该燃烧器具有燃烧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NOx排放量低等特点,适应于燃烧劣质煤的直流燃烧器。  相似文献   

19.
在流化床燃烧条件下焦炭氮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小型电加热流化床实验台上对一种无烟煤焦炭燃烧过程中焦炭氮的转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焦炭颗粒的燃烧过程中,焦炭中的氮会转化为NO,N2O,HCN和N2。在焦炭颗粒燃烧的初始阶段,即焦炭燃烬度在0—0.58之间,HCN析出,HCN的氧化反应是N2O生成的一条途径;在焦炭燃烬度在0.58到1的阶段,HCN不再析出,因此存在另一条不同于HCN氧化反应的N2O生成途径.HCN在制焦温度高于燃烧温度的焦炭燃烧过程中析出,表明焦炭的气化反应是氢释放的一个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