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1550nm光纤长距离传输技术的特点,深入分析了传输中光纤系统中自相位调制等非线性效应及合理的色散补偿等技术问题存在的CSO劣化,同时具体分析了利用1550nm光纤传输长距离有线电视信号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广电市县数字电视联网的应用中,传统的1550nm光纤传输网络有着巨大的技术和成本等许多综合竞争优势。但它的技术难点在于G.652光纤的色散导致长距离(超过200km)传输后,高端的平均功率POWER和调制误差率MER等大幅度地劣化.对超长干线而言都已经不能使用。更何况要将此干线信号送至县里2级光纤加电缆分配网络了,其平均功率和调制误差率等显然将更差,亳无实用价值。因此,1550nm超长干线的指标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德国BKtel公司窄线谱高端1550nm外调制光发射机的出现和长距离色散补偿技术的成熟,1550nm长距离模拟光传输系统已进入普及阶段,许多地级市、经济特区和省级市都采用了广电传统的1550nm模拟光传输设备来覆盖周边县区,系统集成商上海霍普和深圳飞通都有大量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1550nm超长距离传输中光纤色散(Dispersion)、自相位调制(SPM)、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的物理机制及对传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550nm超长距离传输中对光缆和光传输设备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介绍光纤的色散特性,色散对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的影响,长距离1550nm模拟光传输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现有的色散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数字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对长距离色散补偿常规光纤传输中的光纤非线性,自相位调制和调制不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并将探讨结果与色散位移光纤传输的结果相比较,阐明了色散补偿传输的显著特性,即波形形变性能和不存在调制不稳定性。作者还讨论了色散补偿的最佳量,并证明,在平均正色散区域存在一可传输数千公里长的色散窗口,且发送器负α参数对DC传输有利。  相似文献   

6.
1 引言与数字光通信系统不同,在1550nm波长大功率长距离光纤传输CATV系统中,光纤非线性效应对光谱的调制作用是不能被忽略的。由于采用AM-VSB方式的CATV系统要求输入光纤放大器的驱动光功率要大(3-6dBm之间)以确保系统的CNR指标,同时在接收端也要有较大的输入光功率(如OdBm),因此相应的入纤光功率要求在17dBm左右甚至更高,比数字光通信系统中的发送光功率-8--14dBm高出了400- 1600多倍(数字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在-26--32dBm), 它与G652光纤的很大色散结合在一起,又通过相位-强度转换过程,使传输信号的波形被对称性地压缩,造成比较大的二阶失真,表现为CSO的严重劣化。  相似文献   

7.
色散因素和无电中继距离是制约1550nm模拟CATV系统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利用已经商用化色散补偿器件对长距离G.652光纤CATV模拟传输系统中的色散进行补偿,改善系统的二阶互调失真,同时采用喇曼放大器成功解决1550nm长距传输中大跨距传输的问题,实现跨越城(乡)间82km大跨距无中继,经过严谨的设计,合理选择发射机的技术参数,精心的调试,成功构建了213km大跨距模拟和数字电视混合传输环网,实现前端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有线电视信号的超长距离光纤传输,1 550 nm掺铒光纤放大器是1 550 nm光纤通信系统中重要的光中继传输设备,主要用于电视图像信号、数字电视信号、电话语音信号和数据(或压缩数据)的传输,实现一省一网、以地市州为中心的网络传输体系,1 550 nm光纤放大器的光路结构在功能上包括光放大单元、隔离单元以及监控单元,其中光放大单元采用980 nm或1 480 nm泵浦激光器,用1 550 nm光探测器进行输入输出光的监控,在光放大单元的前后加入光隔离单元以抑制振荡提高性能。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光传输设备、光缆技术的成熟和商品化,光纤传输系统逐步替代长距离电缆传输干线,应用到模拟有线电视系统。而1550nm光传输系统以其技术指标高、光纤损耗小、可用EDFA进行接力放大等诸多优点.在有线电视信号长距离传输或者区域联网中被广泛采用。我市在1998年.应用美国ATX1550nm光传输设备全面实现了市到乡镇的有线电视联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应用级联相敏光放大器(PSA)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光传输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了高速信号眼图劣化度随光纤色散变化的曲线,以及系统码间干扰(ISI)限制无中继距离在不同色散条件下随放大器间距变化的曲线。通过分析可知,PSA对光纤的正色散和负色散都具有一定的补偿效果。但是,由于非线性自相位调制效应的影响,在其它参数相同条件一,正色散时的ISI限制距离比负色散时要长得多。  相似文献   

11.
利用啁啾光纤光栅(CFBG)串联的多波长色散补偿器对长距离传输的8个信道信号进行色散补偿,各个信道波长符合ITU-T标准,波长间隔为100 G.系统采用掺Er3+光纤放大器(EDFA)作为功率放大器,在2 015 km的G.652光纤上无前向纠错(FEC)无电中继实现8×10 Gb/s零误码传输.结果表明,利用CFBG构成的色散补偿器各信道补偿一致性好,CFBG不但能通过滤除带外噪声有效减小长距离传输中由放大器产生的自发辐射噪声(ASE)的积累,提高传输信号的信噪比(OSNR),而且其较低的非线性特性有利于抑止信号劣化,从而有效提高长距离波分复用(WDM)的传输性能,扩展无电中继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12.
《电视技术》2007,31(3):58-59
产品概述 该放大器是1550nm光纤通信系统中重要的光中继传输设备,主要用于电视图像信号、数字电视信号、电话语音信号和数据(或压缩数据)信号的远距离光纤传输。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光放大器的出现,人们正在积极研究传输距离离1000km以上的1R再生中继传输方式。偏振热色散,光纤色散可能限制如此长距离系统的传输。特别是偏振模色散,它是一个随周围温度,光缆构造和布设状态而变化的参数。而这些因素对海底光缆偏振模色散特性的影响还不十分清楚。本文为了明确采用光纤放大器的长距离传输系统中海底光缆和各种特性,试制了长约10km的12芯海底光缆,对其偏振色散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有线电视正在向数字化大力迈进.现有的SDH系统由于造价昂贵在升级改造上受到限制。因此1550nmCATV传输系统以技术先进.指标高、造价低、系统运行稳定等特色而备受瞩目.采用该技术组建HFC多业务平台成为有线电视领域内新的趋势.但是由于普通G.652光纤的色散高.加之传输中两地问的跨距大.影响了该技术在超长距离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模拟光纤传输系统目前采用1550nm技术。但是,在强度调制(Intensity-modulated)系统中,与功率有关的自调相(SPM)产生频率啁啾声(frequency chirp),它与光纤色散结合在一起,就产生非线性失真。理论和实验证明,在外部调制系统中,当传输距离超过几十公里时,色散效应能产生复合二次差拍  相似文献   

16.
色散因素是制约1550nm模拟CATV系统无电中继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利用已经商用化的色散补偿器件对长距离普通光纤CATV模拟传输系统中的色散进行补偿,并对比了色散补偿光纤和啁啾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的优缺点,同时文章给出了光纤光栅进行色散补偿的最佳位置。模拟系统采用皮长传输,采用啁啾光纤光栅实现对模拟信号的色散补偿可以充分发挥啁啾光纤光栅的低损耗的特性和对单波长进行补偿的特性,本文在国内首次提出采用啁啾光纤光栅(CFG)对1550nmCATV模拟系统长距离光纤传输进行了散补偿,并引用试验证明采用光纤光栅在保证较好载噪比(C/N)和三阶差拍失真(CTB)指标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地补偿二阶组合失真(CSO)的恶化。  相似文献   

17.
色散因素和无电中继距离是制约1550nm模拟CATV系统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利用已经商用化色散补偿器件对长距离G.652光纤CATV模拟传输系统中的色散进行补偿,改善系统的二阶互调失真,同时采用喇曼放大器成功解决1550nm长距传输中大跨距传输的问题,实现跨越城(乡)间82km大跨距无中继,经过严谨的设计,合理选择发射机的技术参数,精心的调试,成功构建了213km大跨距模拟和数字电视混合传输环网,实现前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介绍了一种用循环连接常规光纤而构成的内含色散补偿光纤的环路内的10Gbit/s色散补偿长距离传输。在误码率小于10^-9时我们获得的传输距离为2245km,并因此说明了在实际光放大器间隔大于80km的情况下,采用DCF进行超过2000km常规光纤会场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光纤传输系统中激光器初始啁啾、光纤非线性和色散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用SPM(自相位调制)补偿激光器的初始啁啾和光纤正色散补偿SPM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在具体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光纤放大器概述 光纤放大器不但可对光信号进行直接放大,同时还具有实时、高增益、宽带、在线、低噪声、低损耗的全光放大功能,是新一代光纤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器件;由于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衰减对光网络传输速率与距离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1550nm频段的波分复用,从而将使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的波分复用(WDM)、密集波分复用(DWDM)、全光传输、光孤子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