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6)
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我经济市发展也因此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欣欣向荣,第二、第三产业因为大量廉价农村劳动力的涌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也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土地规模种植经营,在机械化种植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农民生活也因非农转移就业获得了改善,这说明要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必然要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村人口。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了另一新的阶段,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变使过去无限廉价劳动力供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经济生产成本增加,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持续高点不下,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受到劳动力供应的差异而发展不均衡,相对的却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面临严重问题,同时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相关资料的大量阅读,并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思考与理性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而农业生产仅需劳动力不过2亿,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必须要创新思维,尽快制定短中长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规划,坚持农内与农外主渠道相结合、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出发点,多管齐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 一、继续发挥农内的蓄水池作用,缓解转移矛盾 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出路目前主要还是在农村,要靠农业本身。在当前,我们可以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
改革开放以来,数千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积累了难以估量的财富。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也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农民大国,农村劳动力所需转移的规模和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受全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政策、体制的制约,所以其所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也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4.
陈付 《城乡建设》2004,(4):38-39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 转移的基本状况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领域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据统计,2002年我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数在9400万左右,其中建设行业吸纳的就超过3000万,约占三分之一.由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是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强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而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各级农广校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找准位置,不断探索农民科技培训之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本文就如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论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呈加速发展趋势,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为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我们还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更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本文就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根据各类问题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来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劳动力素质低下、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及"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层声音     
国务院要求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稳妥推进城镇化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趋尖锐,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山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和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8):210-21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河南省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对于解决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村劳动力的意义、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直击     
《小城镇建设》2012,(4):6-17
高层声音国务院要求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稳妥推进城镇化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4)
产业集群经济具有小城镇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业集群能够吸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民就业压力,并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及其所具有的经济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把改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85亿人,富裕劳动力大约在1.5亿左右,到2010年,全国农村新增劳动力约4900万人,年均增长600多万人次.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2)
<正>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在产业升级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段,积极创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二次转移",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原存在的剩余劳动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究竟采取何种对策解决,现提出如下思考:一、采用多元化安置,实行多向分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0)
<正>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的脚步正在加快,随着城镇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截至2009年末,由农村转移至城镇的农民已达到3.9亿人,照此速度推算,未来十年内将有1.82亿新增农村人口将转移至城镇。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对于增加农民家庭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市和乡村都做到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不过针对现在的状况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没有受到过很多教育,学历都比较低,又受到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等,使得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面前农村在转移劳动力方面失衡,在输出数量上不得及时满足城乡经济全面协调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三亚某学院近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提出了高职院校在建筑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的一些策略,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5)
<正>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从农业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工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当地经济环境,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农民工就业环境等。因此,本文结合云南省陆良县的实际,分析如何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0)
<正>一、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劳动力数量减少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农业经济生产率不高。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村劳动力有向城镇转移的迹象,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2.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耕地资源的流失以  相似文献   

19.
《建造师》2008,(5)
加快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步伐是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和长远的结合来认真考虑。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业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减少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战略性课题之一。本文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3)
本文主要对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转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