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了解决单荷载箱自平衡法不能准确反映桩基实际承载力的问题,以文莱PMB大桥为工程案例,采用布置双荷载箱的方法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单荷载箱自平衡法在施工中往往由于荷载箱埋设位置不准确而不能精确反映出桩基的实际承载力,而双荷载箱检测方式能够使得工程中桩基设计承载力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地区某嵌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地层基桩为研究对象,为了解决单荷载箱测试中因平衡点失衡而导致所测承载力偏低的问题,采用双荷载箱的自平衡静载试验测量计算了该基桩的承载力与侧阻力.该文选取该拟建设施的3根基桩,评估了嵌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地层条件下的基桩承载特性及自平衡静载试验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双荷载箱的自平衡静载试验能够较准确地评估砂泥岩地层条件下的基桩承载能力,为西南地区砂泥岩地层下基桩承载能力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平衡技术双荷载箱测试方法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载荷试验是桩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中最为可靠的一种测试方法。自平衡试桩法是一种设备简单、测试方便的一种静载试验方法。双荷载箱测试技术是利用自平衡测试方法的本身特点,采用两个荷载箱分别安放在桩身的不同位置来满足特殊工程试桩要求的一种方法。基于双荷载箱的测试技术,在特殊情况下对某些重要工程的试桩进行了测试:包括大直径超长桩注浆前后承载力的测试,人工挖孔扩大头桩忽略扩径部分侧阻力的承载力的测试,软岩地区深长嵌岩桩忽略上覆土层的承载力的测试以及桩长优化设计等。这种测试方法能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上下荷载箱不同的加载次序完成试桩的测试工作。该技术可以解决传统的静载荷试桩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自平衡法是利用荷载箱将试桩分成上、下两段,分别测试上、下段桩承载力的静载试验方法。为研究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承载力,采用荷载箱置于桩底的自平衡法,对泥质白云岩、煤岩中的各2根试桩进行了现场测试。按照JGJ/T403-2017《建筑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规程》和DBJ 52/T 079-2016《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规程》,计算得到了整桩承载力,并将结果转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桩顶加载Q-s曲线。根据上段桩的加载情况,得到了桩侧摩阻力;根据下段桩(桩底)的加载情况,得到了桩端阻力。  相似文献   

5.
南昌市朝阳大桥工程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为测试桩的性能设计了专用荷载箱,现场进行自平衡试验及超声波检测,对得到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桩的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根据自平衡现场实践经验,以囊式荷载箱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自平衡试验的荷载箱安装技术、位移测试技术和自平衡试验检测步骤,以期规范自平衡试验方法、提高自平衡试验质量、促进自平衡试验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内平衡法试桩技术源于钻孔灌注桩试验,已逐步扩展到多个领域.并被多国规范采用,其适应性及经济性在大划桥梁工程及超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充分运用。随着自平衡法的推广及超长桩的应用,荷载箱及其设置方式均得到改善和发展。但在平衡点选取及测试数据转换方法上面还存在诸多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于荣林  廖康  吴建 《建筑科学》2020,36(1):41-47
以天津东站220kV地下变电站工程为例,采用双荷载箱自平衡试桩法对其试验桩进行了承载力检测。通过上荷载箱测定了标高-22m的上段桩(基础深度)极限承载力,排除了该部分空桩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同时通过下荷载箱得到了有效桩长的极限承载力。双荷载箱自平衡试桩法成功克服了场地特殊条件的限制,测得工程所需的承载力参数,为其在地下变电站工程或类似工程中更广阔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桩自平衡试桩法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桩承载力自平衡试验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是将荷载箱埋入桩内某荷载平衡点处,将荷载箱的高压油管和位移棒引到地面,由高压油泵向荷载箱充油,将力传递到桩身,通过自平衡来维持加载,根据Q—S曲线判断桩泵载力。并提出采用基桩自平衡试桩法测试大吨位桩基承载力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特制的矩形荷载箱对南京某高层建筑地下连续墙的槽壁桩基础进行现场足尺自平衡竖向承载力测试,实测单幅槽壁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高达320000k N。自平衡测试结果表明该工程槽壁桩基础的侧摩阻力占竖向承载力的70%左右。通过采用桩基规范和南京基础规范计算槽壁桩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两种规范计算得到的承载力比实测结果偏大18%~23%,且两种规范方法和实测得到的桩端阻力约为桩端岩层单轴抗压强度的0.4~0.65倍。  相似文献   

11.
自平衡试验与传统试验的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原位试验过程,对一根原型桩分别进行了自平衡试验、抗压试验和抗拔试验,抗压试验过程中测量了荷载箱在分级荷载下的荷载,同时用钢筋计测量了桩身应力,分析了自平衡试验与传统静载荷试验中极限承载力的差异,得到了自平衡承载力转换为抗压、抗拔承载力的转换系数。试验结果表明,上桩的抗压承载力最大,自平衡承载力次之,抗拔承载力最小;有桩端支撑时,桩侧承担的荷载增加了29.04%,说明增加桩端阻力可以增加桩侧摩阻力;在自平衡载荷试验和抗压试验均达到极限状态时,自平衡试验的荷载箱受力荷载大于抗压试验时的荷载,说明自平衡试验对应的极限端阻力大于抗压状态下的极限端阻力;上桩在没有端承条件下的抗压承载力与自平衡承载力相等,说明在相同端承条件下,上桩的自平衡摩阻力与抗压摩阻力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缪国军 《江苏建筑》2014,(5):102-106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工程是中国四大原油进口战略通道之一,该工程也是我国首条通过多年冻土区、林区的大口径原油管道。文章结合该工程,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施工现场的2根桩基础进行了竖向承载力自平衡试验研究。试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桩基础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土层摩阻力分布规律等成果,并对不同温度下桩基础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岩溶区下伏空洞嵌岩桩桩端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问题,进行了下伏空洞桩端岩石地基的破坏模式分析。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剪应力形式,理论推导出不同顶板厚度下下伏空洞岩石地基及完整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当顶板厚度为1~3倍桩径时,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原理推导了冲切破坏模式下泛函形式的下伏空洞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表达式。运用变分原理得到冲切破坏线方程,进一步利用偏导求得了下伏空洞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当顶板厚度大于5倍桩径时,采用特征线法推导出塑性破坏模式下完整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当顶板厚度为4倍桩径时,利用完整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与承载比理论,采用S型生长曲线拟合出冲切剪压复合破坏模式下的极限承载力值。通过与1~5倍厚径比条件下的下伏空洞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对比,计算值与实验所得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应用自平衡法对京杭运河某特大桥14号墩两根大直径超长桩的承载力进行检测。该法与传统静载试验相比,方便快捷,完全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同时可完成多种复杂条件下的基桩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超长桩在工作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仍以桩侧摩阻力为主。  相似文献   

15.
魏琼  刘国鹏 《山西建筑》2009,35(9):101-103
给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平衡测试技术的可靠性,提出了“相同场地、相同施工质量情况下,对于单桩承载力,不同测试手段所得的结果应具有趋同性”的论断,并证明了其可靠性和可行性,该方法为自平衡测试技术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同场地支盘桩与直孔桩抗拔特性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支盘桩相对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具有较高承载力的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方法,分别对浙江嘉兴和湖州两个工程中的同一场地支盘桩与普通直孔桩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支盘桩能提高极限抗拔承载力,并可减少桩径和缩短桩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周鹏海 《国外建材科技》2009,30(3):72-75,99
桩基础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础形式,传统的桩基静载测试方法由于费时、费力、费钱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自平衡测试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介绍了该法的基本原理、试验装置 根据与传统静载试桩对比试验结果,介绍了该法试验结果向传统静载试桩结果转换的经验转换法和精确转化法 最后介绍了该法在伊犁河大桥桩基测试中的具体运用,显示其在大吨位桩基中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自平衡试桩法是通过埋置于桩身中的荷载箱施加荷载的一种新型静载试验方法。双荷载箱技术即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将两个荷载箱埋置于桩身特定位置,按照不同的加载次序,分别测出指定桩段的极限承载力,可方便地确定有效桩长的实际承载力、桩压浆前后的承载力、带扩大头桩的承载力、基桩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工程应用实例表明,双荷载箱技术克服了单荷载箱测试中因平衡点确定不准确而导致所测承载力偏低的问题,依据设计要求和桩周土层性质,灵活组合加载次序可巧妙解决部分传统试桩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层对支盘桩荷载传递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根据挤扩支盘桩的实际工作性状,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在不同土层中的荷载传递规律。试验表明,双盘桩中的两盘无论是设在同一种土层还是不同的土层中,盘底压力的增长与荷载的增加并不成线性关系,同时两盘承载力的发挥也不是同步的。当上下两盘处在不同土层时,两盘的荷载传递规律相差悬殊,处在同一土层时相对比较接近,但在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两盘并不能发挥相同的承载力。因此,在计算支盘的端阻时不能简单地把其最大承载力相加。另外,本试验还比较了3种不同土层情况下双盘桩的承载力和变形差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挤扩多级支盘桩相对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较低沉降量的特性,采用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方法,对浙江湖州市某工程同一场地中的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等截面直孔灌注桩进行极限承载力的对比试验研究。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工程地质条件下挤扩多支盘桩与普通直孔灌注桩相比,其极限抗压承栽力和极限抗拔承载力都较大提高,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抗压承载力提高达75.3%以上,而混凝土的用量却少41.9%;单方极限抗拔承载力提高118.9%以上,而挤扩多支盘桩的混凝土用量比等少44.1%以上,且沉降曲线较缓,因此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工程试验对这种新型桩的承载理论研究和类似工程实践具有客观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