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济阳坳陷垦东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济阳坳陷垦东凸起紧邻郯庐断裂带西支断裂,走滑活动强烈,垦东断层南段及其NE向的延伸和发育于潜山主体带与东部斜坡带交界处的浅层走滑构造带是研究区内主要的2条走滑构造带。通过对贯穿2条走滑构造带的地震剖面和时间切片的精细解释,以及对走滑构造平面和剖面上不同的几何学特征的分析,将研究区内的走滑构造分为成熟型和隐伏型2种。在对走滑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的油气分布和成藏特征,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时期的走滑活动对研究区内的油源、油气运移和输导、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渤海湾盆地“埕北-垦东”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几何学特征的静态刻画和形成演化过程的动态分析,系统揭示了该转换带与两侧坳陷及其内部发育演化的时-空差异,明确了油气成藏特征。结果表明,“埕北-垦东”构造转换带呈NW向展布的凸凹格局,被NNE向和NEE向断裂切割改造,与由NEE向伸展断裂主控的济阳坳陷和NNE向伸展-走滑断裂主控的渤中坳陷既有联系又有差异;NW向的埕北-五号桩断裂是新生代盆地的先存基底断裂,对构造转换带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古近纪近SN向区域拉张的背景下,构造转换带受郯庐断裂走滑的影响程度不同,发生了差异演化并出现分区效应;该构造转换带是潜山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古近纪的差异演化使得带内埕北、桩海-桩西、长堤-孤东-垦东等不同区段的油气成藏各具特点。对“埕北-垦东”构造转换带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渤海湾盆地的构造解析及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沾化地区发育网格状断裂,油气分布复杂。通过分析区域应力场和断层活动性,探讨了沾化地区断裂特征及其对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受郯庐断裂带不同时期走滑作用影响,沾化地区先后发育早期北西向和晚期北东向、(近)东西向3组断裂,断裂叠加呈网格状分布。早期北西向的罗西、孤西和五号桩3条逆冲断层,控制形成了罗西、垦利—埕东和垦东—埕岛3条北西向的潜山披覆构造带,并与晚期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叠加,形成了沾化地区多位序潜山披覆构造并存的构造格局。研究区北西向断裂自西向东依次消亡,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自南向北具有"琴键式"迁移规律,含油层系自西向东、自南向北具有依次增多的规律;同一构造带上,不同位序潜山披覆构造控制了油气的富集层段。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走滑构造的研究程度,将济阳坳陷东部作为一个整体,应用构造解析方法,研究其走滑构造的形态、分类、组合形式及形成期次并探讨了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断层分深层次和浅层次2种。深层次断层剖面上呈花状构造和复式Y字形,平面上具有主位移带,并有伴生构造;浅层次断层剖面上呈阶梯状,平面上无主位移带,呈雁列状,伴有半背斜。走滑断层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的活动,主要形成时期为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现今断层是在2期应力场机制下逐步发育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前第三系潜山构造样式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济阳坳陷桩海地区前第三系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形成了含油气性差别较大的多种类型潜山。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3期断裂,并形成了北西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3种断裂组合。应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该区构造演化史;依据各期构造的叠合关系划分出逆掩推覆、挤压褶皱、逆掩叠加、拆离滑脱及走滑断裂5类构造样式,并明确了其展布方向。由于挤压褶皱构造带、拆离滑脱构造带及走滑断裂构造带所处的构造位置、形成时期及相关成藏条件均较有利,因此其含油气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新生代油气资源生产基地,潜山油气藏是其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对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类型具有关键性作用。基于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动力学性质及构造响应研究,综合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演化特征,分析济阳坳陷潜山形成机制,探讨油气藏类型,发现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共同作用使济阳坳陷具有"挤-拉-滑"成山机制,主要表现在地层不整合、背斜、逆断层、倒转构造、负反转及雁形断层等挤压、拉张和走滑构造响应等方面。潜山油气藏的储层类型及分布与挤压、拉张和走滑运动密切相关,根据储层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将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划分为地层类、断块类和复合类3大类,进而可细分为9小类。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资料表明济阳坳陷东部存在走滑断层。依据切割深度将其分为深层次和浅层次两种,并分别论述了它们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引入脆性层次走滑断层单剪模式,从理论上分析了该区走滑断层形成的应力机制及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济阳坳陷孤西潜山带油气差异富集特征,指导下步油气勘探方向优选,综合利用钻井及地震资料,在潜山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期以来,孤西潜山带经历了晚三叠世挤压抬升剥蚀、早—中侏罗世弱挤压到截凸填凹、晚侏罗世挤压抬升剥蚀、早白垩世左行走滑拉张、晚白垩世挤压抬升剥蚀、古近纪右行走滑拉张高位潜山剥蚀等4期挤压、2期拉张、2期走滑、5期剥蚀的演化过程,并于新近纪整体沉降定型,在孤西潜山带形成高位潜山和低位潜山2类潜山,整体具有“NW向断层控带、NE(EW)向断层控山、垒堑相间”的构造格局。多期构造活动作用的叠加,导致2类潜山在源储对接关系、油藏类型和油气富集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高位潜山斜坡带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油藏最为富集,低位潜山各层系均可成藏,且以古生界构造油藏最为富集,同种类型的潜山由于成藏要素配置关系的不同,其油气富集特征也有所差异。埕中、埕东、孤岛等高位潜山斜坡带地层油藏,孤北、垦利等低位潜山下古生界风化壳油藏及内幕构造油藏和上古生界及中生界构造油藏是下步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
垦东—埕岛构造带是济阳坳陷东北部重要的富油气带,通过对该区古近纪应力场和断层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个断层的形成机制,从而理清了各个凸起的形成原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北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组前新生代基底断层,前两者为中三叠世印支期前陆变形中形成的逆冲断层,而后者为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平移伴生的左行平移断层。在古近纪南北向区域拉张过程中,研究区北西向基底断层为左行张扭性复活,而北北东向基底断层为右行张扭性复活。至新生代,在南北向拉张应力作用下,新生断层表现为近东西向。在多期构造活动下,多方位断层使该构造带上的各个凸起呈现为张扭性的半地垒构造,它们共同复合构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东北部潜山类型划分及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运动的角度对济阳坳陷东北部潜山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指出研究区潜山形成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根据断裂活动对潜山形成的影响,以及潜山所处的构造位置等多种因素,将该区潜山划分为缓坡块断型、陡坡滑脱型、"残丘"型、"坡上山"型、走滑推覆型4种。研究区潜山横向上油气富集具有如下规律:低凸起主体比凸起主体油气丰度高,潜山总体上比低凸起油气丰度高,靠近生油洼陷断层交汇处的潜山油气丰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张波 《石油实验地质》2022,44(6):981-988
为明确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运聚特征,指出下步油气勘探方向,利用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油气来源、输导体系及油气运聚方式进行了研究。孤北潜山下古生界油气来自渤南洼陷沙三段烃源岩,断层与下古生界风化壳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其中北东向断层与东西向盆倾断层活动时期与渤南洼陷生烃期一致,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之一;下古生界潜山顶面风化壳厚度大,物性好,渗流能力强,可以作为油气远距离横向运移的良好输导层。原油主要充注方向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西排山与渤南洼陷通过孤西1号断层对接,渤南洼陷生成的油气可直接运移到西排山中聚集成藏;而对于中排山和东排山,油气首先沿埕东断层和孤北断层向东运移至潜山低部位,然后沿下古生界风化壳向高部位运聚成藏;同时中排山油气也可以沿东西向盆倾断层F1或F2走向运移进入东排山。西排山中部、中排山北部埕东断层上升盘及整个东排山是研究区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2.
穆星  赵海华 《石油物探》2021,(1):157-166
走滑断层对我国东部陆相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多关注大型走滑断层,忽视了小型或者隐性走滑断层。近年来在济阳坳陷陆续发现了一系列NNE向和NNW向的小型或隐性走滑断层,研究形成了此类断层的识别方法。利用走滑断层近等间距分布、多发生在构造性质转换处以及多条近平行断层收敛处的特点,首先识别出可能存在隐性断层的区域,再采用相干分析等方法进行走滑断层的精细解释,然后采用垂直断层两侧地震剖面处滑动扫描拼接方法、紧邻断层两侧平行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对比方法、平面地震属性切片、早期构造的切割、断层两侧伸展量差异估算等方法,定量地计算走滑量,进一步确定隐性走滑断层。将上述方法分别应用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57地区、大王庄次洼PX722井区以及临南洼陷兴隆寺地区,识别出了相应的隐性走滑断层,而后依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得到误差较小的走滑量,最后结合油气勘探实践,确定了隐性走滑断层,并证实隐性走滑断层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上述隐性走滑断层的识别方法及其走滑量的计算方法对类似地区隐性走滑断层的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下古生界潜山作为济阳坳陷重要的勘探目标,具有良好的油气形成与富集地质条件,相继发现了以桩西潜山、埕岛潜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目前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通过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深化认识,取得了一定的发现,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突破。通过对断层性质、活动时间等与圈闭有效性的分析,认为北东走向、古近纪之后不活动、压扭性质的走滑断层具有一定的封堵性能,为负向构造型、斜坡型潜山勘探指明了方向。基于沟通油源断层走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超压环境下油气可以沿着断层进行横向输导,激活了没有直接油气来源的潜山块体的勘探局面。通过对烃源灶压力系统和断层纵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在超压环境、向上输导不利的条件下油气可以沿断层向下倒灌运移,使源下潜山勘探看到了希望。在新认识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钻探,在埕北313、埕北古斜14、桩古65和车古27等潜山先后获得成功,新发现了一系列隐蔽型潜山油藏,打开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济阳坳陷中生代以NW向断裂活动为主;新生代早期盆地发育受NW向和NE向断裂共同控制,沙河街组四段沉积后,以NE向断裂活动为主。济阳坳陷中-新生代断裂活动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斜向俯冲造成的弧后伸展作用及郯庐断裂的走滑作用联合控制。早白垩世初,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使郯庐断裂带发生左行走滑平移,在济阳地区形成了一系列NW向正断层。新生代早期,济阳坳陷东部断裂活动受郯庐断裂左旋走滑的控制,而西部受弧后伸展作用影响较大。大约43 Ma后,太平洋板块聚敛方向改变,济阳坳陷断裂活动主要受NW-SE向区域伸展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三道桥东地区新三维资料为基础,对沙雅隆起北部前中生界潜山断裂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断裂形成期次,同时对不同性质断裂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雅隆起北部前中生界潜山发育逆断层、正断层和走滑断层,平面上存在北北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三组走向。轮台断裂以南的走滑断层形成于加里东中晚期,平面上呈北北东向;轮台断裂以北走滑断裂受到海西期逆断层改造,剖面上具有"视逆实正"的特点,平面上呈北东向。北北东向逆断层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晚期–海西运动早期,定型于海西运动晚期;北西向正断层与海西晚期二叠系火山活动有关;近东西向断裂逆冲断层形成于海西运动末期–印支运动期。不同性质、不同期次的断裂对于潜山圈闭的形成具有建设意义,逆断层控制断裂构造带的形成,形成了背斜、断背斜、断块等构造圈闭。与火山岩有关的张性断层、走滑断层能有效改善碳酸盐岩的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不明,制约着该区油气勘探。综合地震、测井、钻井等资料开展义东断裂带走滑构造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走滑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义东断裂走滑特征明显,主断层(义东断层)及其伴生次级断层呈锐角或近直角斜交,平面上呈"入"字型,主断层与两侧的平行断层呈NEE—NE向雁行式展布;剖面上,主断层面陡峭,伴生的次级断层断至主断层面上,形成负花状构造,且具有窄而深的半地堑式构造。义东断裂带控制陡坡带发育多期次、多类型的砂砾岩扇体,断裂多期次活动形成了一系列沿着断层分布的NE向雁列式断块、断鼻及断背斜圈闭,义东断裂主要对油气运移起侧向封堵和垂向输导作用,控制油气沿义东断裂带呈条带状展布。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初步恢复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对济阳坳陷4 000 m深度水平切片并结合对中生代J-K西洼组地层残留等厚图的分析,初步恢复了济阳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中生代原型盆地存在3种盆地原型,即北西向盆地(主要分布在坳陷的东部)、北东向盆地(主要分布在坳陷的西部)和近东西向盆地(主要分布在坳陷的中央)。通过进一步对4 000 m深度水平切片和深层立体构造格架图中(断层与凸起的展布方向)的构造特征分析后指出,济阳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的主控因素是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包括断层与凸起),认为这种认识对济阳坳陷深层下一步油气勘探,尤其是在圈定油气勘探有利目标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涛 《特种油气藏》2015,22(1):66-69,153-154
针对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清及油气勘探程度低等问题,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和测试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有利储集层和油气输导体系为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预测出义和庄潜山带和孤岛潜山带为济阳坳陷太古界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区,其中义和庄潜山带的油气勘探重点在于寻找内部储层,孤岛潜山带则应确定输导砂体和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正反转构造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及钻井资料分析,认为济阳坳陷早第三纪末沿北西西向断层多处发生过正反转活动;渐新世末由郯庐断裂左行走滑活动形成的右旋压扭应力场控制了反转构造的形成;断层后期正反转特征与其前期拉张特征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文章还对正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垦东-桩海潜山披覆构造带是位于沾化和桩东2个富生油凹陷之间、由多个潜山披覆构造组成近北西走向的大型潜山披覆构造带,该带油气分布非常复杂。通过构造演化和地层发育综合研究,分析了该带油气分布规律和主要控制因素。认为受郯庐断裂带走滑运动和渤海湾盆地第三纪"幕式"裂陷演化的影响,垦东-桩海潜山披覆构造带自北向南形成不同位序的潜山披覆构造。油源条件、有效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方式,决定了由南向北含油层系增多、油藏类型逐渐复杂的油气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