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断键均三嗪脂肪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面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脂肪胺、三聚氯氰、氨基乙磺酸为原料合成了4种不同碳链长度均三嗪脂肪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2-脂肪胺基-4-(2-磺基乙基)胺基-6-氯-1,3,5-均三嗪]。用元素分析、1HNMR、FTIR对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25℃时4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疏水链长为C14时,该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cmc下的表面张力(γcmc)达到最低值分别为:3.58×10-5mol/L和32.53 mN/m。与普通表面活性剂C12-LAS相比,疏水链长为C12~C16的该类表面活性剂的cmc均比C12-LAS低1~2个数量级,即它们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效率比C12-LAS高;疏水链长为C8、C12和C16时,其在溶液表面的饱和吸附量均比C12-LAS小,饱和吸附面积比C12-LAS大;疏水链长为C14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以芘为荧光探针、二苯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MC)、胶团聚集数(Nagg)及胶团微极性.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结构和氯化钠浓度对CMC、Nagg、胶团微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比常规表面活性剂的CMC低1—2个数量级.当疏水基碳原子数增加时,CMC依次降低,Nagg增大,胶团微极性减小.当氯化钠浓度增大时,Nagg增大,胶团微极性减小.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癸基甲基亚砜及其与全氟辛酸钠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癸基甲基亚砜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优于离子型碳氢表面活性剂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r-x-100),可与全氟辛酸钠相媲美。它的降低水表面张力的效率还高于全氟辛酸钠。它与全氟辛酸钠混合体系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上的增效。应用吸附层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推算了相互作用参数β°=-5.2。计算了单表面活性剂溶液和混合溶液的表面总吸附量和各组分的分别吸附量,说明混合体系γcmc降低是表面组成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降低界面张力。随着疏水烷基链长的增加,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增大。吡啶基表面活性剂比咪唑基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疏水性和降低界面张力能力。在高浓度无机盐存在下,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提高,界面张力可达10~(-2)mN/m,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5.
4 表面活性剂复配与协同效应一种表面活性剂与另一种表面活性剂或者无机物、有机物、高聚物进行复配后 ,其溶液物理化学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表面活性优于单一组分的活性 ,这种现象称为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Synergism) ,或增效作用、复合效应。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的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能力以及形成胶团能力等三方面。复配表面活性剂通常比单一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 ,其性质甚至是原组分本身不具有的 ,明显提高了表面活性剂的利用价值 ,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 ,很少使用单一的种类 ,一般选择根据不同目的复配而…  相似文献   

6.
李歆 《应用化工》2013,(2):316-319
以单链表面活性剂SCT及1,3-丙二胺为原料,通过一步取代反应,合成了4种含三嗪环的磺酸盐Gemini型表面活性剂Cn-3-Cn(n=6,8,12,14),测定了25℃时4种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Cn-3-Cn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随着疏水烷基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C12-3-C12(实际疏水基碳原子数为14)达到最小值7.23×10-5mol/L,当实际疏水基中碳原子数增加到16时,CMC有所增加。同传统单烷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比,该类表面活性剂的CMC值低1~2个数量级,显示出很高的表面活性。此外,表面张力随着疏水烷基链长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低γcmc为35.48 mN/m。  相似文献   

7.
Gemini表面活性剂通常是由两(或三)条疏水链、两个亲水基和一个连接基组成的两性分(离)子,与由单亲水基和单疏水基构成的单体表面活性剂分(离)子相比较,在临界胶团浓度、界面性质和溶解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性质。由于其电荷密度高,临界胶团浓度低,并且有很低的Krafft点,能在低浓度下与高碳烷烃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在石油开发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现有的研究表明并联结构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比串联的双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高。  相似文献   

8.
论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表面活性剂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这是其他任何一类有机化合物所不能及的。它的许多重要应用都来自它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这一特性。而水是最重要的液体,故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所能达到的最低表面张力是它的表面活性高或低的一种度量。那么,什么样的表面活性剂能使水表面张力降低最多?哪些因素影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这些都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所能达到的最低表面张力通常以临界胶团浓度(cmc)时的表面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异辛醇烷基链为疏水烷基,以不同链长聚氧乙烯(EO)为亲水头基,插入不同链长的聚氧丙烯(PO)作为连接基团,制备了异辛醇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i-C8POmEOn),并研究了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i-C8POmEOn系列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均低于常规SDS,其中cmc 要低1 ...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氯化肉豆蔻酸二甲基苄基铵(MDBAC)与2—十一烷基—N—羧甲基—羟乙基咪唑啉(UHCI)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了吸附层和混合胶团的组成和分子相互作用参数。计算结果表明,二者按一定比例复配后表面活性增强,在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能力和形成胶团能力上均显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1,1,1,3,5,7,7,7-八甲基四硅氧烷与不同聚合度的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反应合成了系列烯丙基聚醚改性四硅氧烷表面活性剂(TESE),用1HNMR和29Si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对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研究了其水溶液的表面活性以及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板上的润湿性能,同时探究了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亲水基结构(聚醚EO链长)对其表面活性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和良好的润湿性能。随着EO链长的增加,TESE的表面活性存在最佳EO链长(EO单元数为8)。其中,在较短EO链长的一定范围内,TESE水溶液的最低表面张力(γcmc)变化幅度均较小,而EO链长超出一定范围后,γcmc增大幅度较为显著;TESE的润湿性能,在EO单元数小于12时变化不大,当EO单元数超过12时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2.
韩利娟  李丽娜  罗平亚  叶仲斌  樊力  陈洪 《精细化工》2012,29(4):322-325,346
以脂肪酸、二甘醇、氯磺酸为原料,经酯化、磺化反应制备了4种二甘醇双(α-磺酸钠)烷基羧酸酯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和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脂肪酸双酯双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比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低1~2个数量级和更强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稳态荧光猝灭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随着烷烃链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1H和19FNMR光谱技术,结合表面张力研究了阳离子碳氟表面活性剂APFO与非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TX-10混合体系聚集特性。表面张力测定表明TX-10的加入使得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大为降低,表面活性提高。但混合体系的临界表面张力γcmc增大。NMR研究显示,当APFO和TX10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碳链发生接触,碳氟表面活性剂的氟核化学位移将会受碳氢链的影响而发生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全氟辛酸钠与三甲胺及三乙胺盐酸盐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全氟辛酸钠-三甲胺盐酸盐及三乙胺盐酸盐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自表面张力曲线研究了混合体系的表面活性。结果表明,无表面活性的有机铵盐的加入,可大大提高全氟酸钠的表面活性,对此类混合体系的表面吸附计算及胶团形成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生物降解性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全面的概述,着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降解性能与结构的关系。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主要由疏水基团决定,并随着疏水基线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末端季碳原子会显著降低降解度,疏水链长短也影响降解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性质对生物降解度有次要的影响;乙氧基链长影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增加磺酸基和疏水基末端之间的距离,烷基苯磺酸盐的初级生物降解度增加(距离原则)。最后指出了我国今后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TAC)同系物与十二烷基磺酸钠(R12SO3Na)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胶团形成和表面吸附。实验表明,此类复配体系在胶团形成,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上均显示了全面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最低表面张力(γcmc)、表面吸附(Γ)、表面膜强度和表面润湿等,介绍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表面活性。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消除了同电荷之间的斥力,形成了正、负电荷间的引力,十分有利于两种表面活性剂离子间的缔合,同时还增加了疏水性。因此,在适宜条件下,可以使胶团更容易形成,表面(或界面)上吸附量增加,使得复配溶液具有很低的表面和界面张力,提高表面活性。不仅等摩尔比的混合溶液的cmc和γcmc显著下降,非等摩尔混合也使cmc减小、γcmc降低。等摩尔混合溶液表面吸附层分子摩尔比近于1∶1,其他不同比例时,表(界)面层摩尔比在大多数情形中仍接近1∶1。吸咐层呈等比组成时达到最大电性吸引,表(界)面吸附量趋于饱和。与此同时,由于吸附层中分子间静电吸引力的较强相互作用,还使得表面膜机械强度增加,并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3-烷氧基-2羟基丙三甲基氯化铵(RTAC)同系物与十二烷基磺酸钠(R12SO3Na)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胶团形成和表面吸附。实验表明,此类复配体系在胶团形成,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上均显示了全面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 ,测定了胶束聚集数和芘的疏水因子随大分子浓度的变化 ,从而探讨了疏水链相似而亲水基不同的 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 (C12 BE)、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LS -5 4)和月桂酸钠 (C11COONa)与两种大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黄原胶 (XC)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疏水链长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表面活性剂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取决于表面活性剂极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化工》2022,(11):2979-2984
以十六烷基二甲基叔胺、棕榈酰胺丙基二甲基胺、1,4-二氯丁烷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合成了四种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CG-C、CG-PC、CG-B和CG-PB)。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确认,并通过对表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泡沫性和乳化性等性能的测定来阐述分子结构(疏水碳链和无机反离子)对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Br-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优于含Cl-的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优于含Cl-的,碳链上酰胺基团的引入导致表面活性降低;反离子对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影响不大,未带有酰胺基团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较强;含有Cl-的,碳链上酰胺基团的引入导致表面活性降低;反离子对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影响不大,未带有酰胺基团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较强;含有Cl-(未带酰胺基团)的乳化性能强于含有Br-(未带酰胺基团)的乳化性能强于含有Br-(酰胺基团)的;含Br-(酰胺基团)的;含Br-的泡沫性能稍强于含Cl-的泡沫性能稍强于含Cl-的,含酰胺基团的起泡能力较差,但泡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