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和陕西省广电厅于 2 0 0 0年 6月 2 0日在西安召开了《有线电视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入网检测、鉴定会。会上广电总局检测中心按照新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可寻址用户收费管理系统终端控制器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分别对西安迈克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MIC - 6 0 0 0有线电视用户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终端管理器、西安美协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MX -CD可寻址分支器和西安和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产品CATV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进行了严格、认真的检查、测试。测试结果显示 ,以上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应用可寻址用户路权管理系统进行有线电视的收费工作,是提高有线电视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可寻址用户路权终端控制器(集线器)是规范有线电视网络电平分配,提高系统技术指标的重要依据。因此,可寻址用户路权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使有线电视的管理水平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含量得到双重提高。下面结合本单位的使用情况对可寻址用户路权管理系统在CATV网络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1前言 应用可寻址用户路权管理系统进行有线电视的收费工作,是提高有线电视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可寻址用户路权终端控制器(集线器)是规范有线电视网络电平分配,提高系统技术指标的重要依据.因此,可寻址用户路权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使有线电视的管理水平和有线电视网络的技术含量得到双重提高.下面结合本单位的使用情况对可寻址用户路权管理系统在CATV网络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有线电视可寻址控制器可在中心机房管理每个用户端口 ,通过光纤收发器将有线电视用户管理所与中心机房相连 ,组建局域网。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联网运行是解决有线电视收费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有线电视可寻址控制器可在中心机房管理每个用户端口,通过光纤收发器将有线电视用户管理所与中心机房相连,组建局域网。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联网运行是解决有线电视收费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有线电视可寻址控制器可在中心机房管理每个用户端口,通过光纤收发器将有线电视用户管理所与中心机房相连,组建局域网.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联网运行是解决有线电视收费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李洁 《有线电视技术》2006,13(1):105-107
1概述 有线电视收费管理是有线电视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我台在饱受十多年上门收费的艰辛后,在2001年趁三峡移民城市迁建广播电视复建的机会,在新县城兴建了全新的双向HFC网.采用分配器式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基本上解决了收费和用户管理的老大难问题。2003年,随着农村网络的大量收编,因分配器式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首钢电视台是一个企业电视台,网络覆盖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大部分地区,入网用户达5万户。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台经营管理的需要,解决有线电视用户拖交、拒交收视费问题,台里决定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安装可寻址有线电视收费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9.
用户寻址管理系统的产生源于中国有线电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收费难的问题。后来随着寻址系统的发展,它在解决用户网的故障及网络的增值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这里就我分公司开通用户寻址管理系统后在用户收费及网络的故障方面作如下说明。  相似文献   

10.
CATV自动寻址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线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有线电视用数量逐步增多,随之而来的收费问题就成了一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要靠科学技术,因此有线电视可寻址收费系统应运而生。1系统组成及功能可寻址收费系统由计算机、调制器及寻址分配器组成。系统的核心是对用户通道的控制,收费者可通过在收费大厅利用计算机对每个用户建立档案,包括用户姓名、电话、地址、编号、交费金额等等资料,按照用户所在片区进行用户编码,根据交费情况对用户再进行管理,系统组成见图1。图1系统组成框图调制器和计算机通过RS232接口进行联络,计算机将数字信息送到调…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发展和建设,恒湖有线电视台已拥有2 000多用户,但因为处于经济落后地区,收费难一直困扰本台。大卫公司为了满足台里要求:去掉JUMPUP800 CATV/ MMDS寻址功能,采用仅20元/台的不寻址机顶盒,前端不需投资一分钱,解决了收费难问题。待时机成熟后再升级为将无霸JUMPUP800 CATV/MMDS加解扰寻址系统。1 工作原理在有线电视分配网络中安装上经改装的分支器和JUMPUP不寻址机顶盒,即可实现对每个用户的电视信号进行控制。加扰在分支器中实现,解扰在JUMPUP不寻址机顶…  相似文献   

12.
华翔 《电子技术》2002,29(2):62-64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寻址分支器的有线电视监控和收费管理系统的改进方案。利用计算机的自动监控能力和半双工串口通信实现对有线电视网安全可靠地管理。  相似文献   

13.
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是在十年前为了解决收费难而产生的一种技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技术条件下,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的确在有线电视发展的历史上立下了不小的功劳。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发展、数字传输技术在有线网络的应用,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相关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看,全国大多有线网络都各自使用了不同品牌的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并且现在还在继续使用,六盘水市便是如此。随着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的全面展开,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何去何从,成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前的网络优化过程中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是继续使用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二是全面淘汰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可寻址CATV收费管理系统可实现用户付费收看节目,解决了有线电视台“收费难”的问题,但亦增加了设备的维护问题。在日常维护中,经常会碰到网络中寻址失控的问题,下面结合实际介绍具体检修办法。  相似文献   

15.
肇东市有线电视台于2002年完成HFC网络改造,如何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提供更好的有偿服务,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先进的可寻址加、解扰技术在有线电视领域的应用,将有线电视用户带入了一个科学规范的模式,是有线电视管理史的一次巨大创新.2004年肇东市有线电视台为了解决收费难这一问题,在原有人工收费的基础上,增加了江苏无锡路通公司的射频可寻址加、解扰管理系统,实行先付费后看电视,打破了原先那种完全靠手工收费和用户自觉交费的经营模式.计算机可以根据用户交费情况自动将信息传给前端加扰器,即可对用户解扰器进行状态控制.  相似文献   

16.
周俊 《有线电视技术》2003,10(19):45-47
收费管理系统以其技术成熟、功能齐全、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等优点在有线电视业界迅速推广应用,但也因无法解决盗接(并机)的缺陷,使有线电视管理者感到遗憾。如何解决有线电视用户的盗接(并机)问题,一直是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生产厂家所  相似文献   

17.
有线电视微机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问世南京大学研制成功新型有线电视可寻址收费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电视台前端加扰编码器和多个子系统计算机管理网与用户端解扰器两部分组成。前端频道加扰编码器 ,每个频道配置一个加扰单元。前端微机管理系统由节目源管理、用户管理、收费管理、台查询、加扰控制、收费频道管理及解扰器地址写入等子系统组成 ,采用独家研制的射频专用加解扰器件 ,加扰方式为射频随机倒相与射频辐射随机压缩 ,控制信息带内调相传输 ,实现多种形式付费 ,可寻址 1 50 0户 ,能对 64个频道加扰。采用多功能红外遥控、数字频率合成…  相似文献   

18.
张西影  吴虎 《中国有线电视》2006,(22):2240-2241
目前有线电视可寻址管理系统应用很广,但出现故障后,由于维护人员还不能完全了解其工作原理而难以修复。太和县网络公司于2005年11月对城区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并以三分频可寻址分配型实行收费控制管理,本文根据太和县有线电视全双向HFC宽带信息网改造的实践,介绍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的功能、基本原理与常见故障的检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断型可寻址收费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线电视收费一直是困扰着有线电视台的一个大难题,牵扯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何变派人上门收费为用户主动到台里缴费,目前在有线电视行业是一个热门话题。现在已经推出的解决有线电视收费问题的可寻址系统有以下几种:加解扰可寻址系统、过流分支器型可寻址系统。集中控制末端加扰可寻址系统、集中控制关断型可寻址系统。对以上系统反复比较,权衡利弊,从投资成本、改造方式、图像影响、安全可靠、双向升级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最后决定选用集中控制关断型可寻址系统。邵阳有线台从1998年9月开始使用成都康特公司生产的关断型可寻址…  相似文献   

20.
“村村通”工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如何建设好管理好 ,使该工程能顺利长久运行 ,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 ,这是建设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虽然不是用户管理的最终模式 ,但它是现阶段收费管理的有效方式。四川省有线电视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应用较早 ,笔者考察了省内几个主要生产厂家的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设计及其结构 ,现提出系统选型的几个问题供同行参考。1 系统的采用要有技术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1)使用带宽问题。下行频率 4 5~ 86 2MHz是国家现行单向有线电视系统标准 ,上行 5~ 6 5MHz ,下行111~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