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SoC处理器的电源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允灵  秦娟  王佳  倪明  柴小丽 《计算机工程》2008,34(16):262-264
从软硬件角度探讨SoC处理器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SoC处理器PMU的特征,根据其应用需求讨论有关PMIC的设计问题,包括:电源IC内部结构及选型原则,数字PMIC与传统电源IC相比所做的改进,一种新的电源管理总线——PMBus和一种高度整合的PMIC应用。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动态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6月30日,凌力尔特公司(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推出双通道13 A或单通道26 A、可均流高迭100 A的微型模块(μModule)降压型DC/DC稳压器LTM4676A,该器件具有PMBus串行数字接口。该数字接口使系统设计师和远程操作人员能够向系统电源发出命令,并监控电源的情况和功耗。LTM4676AμModule稳压器具有70ms上电时间、8ms ADC遥测更新速率和符合400 kHz PMBus标准的I~2C串行接口。这些  相似文献   

3.
张华  邵宗良 《计算机工程》2008,34(3):266-268
介绍数字电源的主要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一套基于便携式设备的数字电源系统的实现方案,论述了智能电池、智能充电器、负载功率转换器和PMBus/SMBus主机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数字电源系统具有高性能指标、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控制方式灵活、体积小、效率高、支持在线调试功能等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姚旭栋  何黎明  王林 《测控技术》2011,30(11):52-54
为了向航电系统的数据控制单元提供仿真激励运行环境,从而实现航电系统的交联试验和接口功能验证,设计了电源仿真平台系统.该系统以虚拟仪器为设计核心,基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的工业化总线PXI平台以及LabVIEW软件平台,仿真实际电源子系统的离散量、模拟量和总线通信信号.实际现场运行表明,该系统能够完全替代原进口的仿真...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Web单片机CC430F6127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分析了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结构原理,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数据采集模块、CC430F6127与Web连接模块、RF无线电数据传输模块.实验结果验证了采用Web和CC430F61...  相似文献   

6.
开关电源各种功能的测试通常由测试人员手动完成。这种测试方法会带来很大的人为干扰,而且耗时长。为此提出基于PMBus总线的电源管理总线测试系统。采用基于LabVIEW的PMBus测试系统,可以将上位机、电源模块和各种可编程测量装置相结合,系统信息通过Win-I^2C和GPIB进行传输。该系统可根据电源种类不同,控制相应的电源和负载,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从而得到完整的测试结果。经过大量的产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模块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相比人工测量,能更早发现电源模块的问题,工作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 LonWorks技术的通信电源监控系统。讨论了系统的结构及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软、硬件的设计,给出了监测和信息管理子系统的软件流程框图。  相似文献   

8.
杨皓程 《工矿自动化》2012,38(12):112-115
针对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对供电电源质量要求较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不间断供电系统;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硬件电路即直流稳压供电电路、蓄电池充电管理控制电路、蓄电池温度检测电路、电源切换电路、CAN总线通信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并给出了该系统主程序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动态响应快、静态功耗小等特点,可满足复杂环境下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供电需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基于DeviceNet总线技术的我国现代数字社区的管理系统,提出了DeviceNet总线技术应用于现代数字社区控制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并且阐述该系统的功能、网络系统的组网方法以及通信节点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针对LIN总线在车身网络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FPGA技术设计LIN总线控制器的方案,应用IP(Intellectual Property)功能软核设计方法,实现多条LIN总线控制器在一片芯片内集成,可减少车身网络LIN控制器的硬件数目,降低功耗。介绍了基于Spartan3S400芯片的LIN总线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并对总线控制器系统功能进行仿真实验与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其功能核满足车载LIN总线通信要求,与传统的MCU设计方式相比,在系统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在未来绿色、节能、环保车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各种热插拔控制策略的研究,针对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采用的12V直流母线供电结构,对该系统刀片式插件进行热插拔电路设计。采用最新的具有PMBusTM通信接口的控制技术实现了对刀片式插件电源总线的测量、保护和控制,并对电路进行了实验测试。该设计技术将应用于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各类插件板上。  相似文献   

12.
胡国卿  邵培南  陈磊 《计算机工程》2014,(2):289-293,299
综合嵌入式系统通过外部总线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为解决综合嵌入式系统的接口测试问题,采用系统虚拟机仿真综合嵌入式系统的连接方式,通过在虚拟机中创建外部总线仿真模块,配置仿真模块的连接,从而实现虚拟机之间的通信。提出一种基于以太网通信的外部总线仿真结构,以CAN总线仿真为例,在全系统虚拟机QEMU的内部总线上配置与注册外部总线设备,为读写总线设备数据的接口建立共享内存,组织总线协议报文。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网络收发报文,可实现总线仿真节点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达到仿真总线的数据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一种FlexRay总线通讯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FlexRay总线作为一种高速、灵活、可靠的串行通信总线,已逐渐成为汽车网络的主流。为了验证该总线技术在航天技术应用上的可行性,设计了一个基于TMS570LS3137安全控制器和PXI8517集成测试板卡的FlexRay总线网络测试系统。从硬件设计、平台搭建、协议规范、节点设计、网络定义等方面介绍了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同步和数据收发,最终实现了FlexRay网络之间的通信。试验结果表明了FlexRay网络通信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以其高速和强冗余特点成功应用于国家863项目机电作动系统研制项目中。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基于STM32平台的CAN总线车载式漏电流数字传感器的设计。在高精度模拟漏电流传感器的基础上,采用CAN总线进行数据通信,在目前高端的、低功耗、小系统设计处理器Cortex—M3(STM32)上经数字化改进而实现。该漏电流数字传感器经实验验证检测准确、响应快速、数据通信安全可靠,是目前一种先进的车载式漏电流数字传感器。实际使用时,由多个漏电流数字传感器与一台计算机互接,构成一个多点的漏电检测网络,最终实现漏电检测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与性能的不断发展,芯片的功耗问题已经变的十分严重,功耗带来的挑战日益突出。异构多核动态调频架构是目前研究低功耗的主流方向。SOC系统当中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处理器能够控制总线,其它处理器则处理等待状态,异构多核动态调频架构能够通过降低不控制总线的处理器频率来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异构多核领域的处理器和总线跨时钟域解决方案,此方案在国内属于首次提出,可以运用在异构多核动态调频(DFS)架构当中。目前手持终端设备越来越强调功耗的重要性,因此异构多核领域的处理器和总线跨时钟域解决方案将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该方案通过在处理器和AMBA总线之间添加FIFO以及一些复杂的算法,达到消除亚稳态和正常通信的目的。最终,通过仿真发现任意调节处理器的工作频率都能满足传输协议。证明该方案能在异构多核动态调频架构中运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SoC的VGA/LCD控制器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进入深亚微米后,片上系统以其性能好、体积小、功耗低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片上总线将各个IP核连接起来。该文介绍了基于SoC的VGA/LCD图形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使用AMBA规范中的AHB总线互连,采用迸发传输、分割传输、ping-pong帧切换以及FIFO时钟控制等技术在保证图像输出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控制器的总线占用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CAN总线和C 技术,开发数字化小区信息发布系统,介绍了CAN现场总线通信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论述了数据交换原理,探讨了设计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和设计思想。基于CAN总线构建的数字化小区通信网络,实现了小区信息的动态管理,克服了以前电子广告牌形式的静态管理的缺陷,使得对信息的发布更加及时、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锚杆应力传感器存在的功耗较大、抗干扰能力差、系统繁杂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传输的低功耗锚杆应力传感器.创新性地采用高精度的电阻应变片原理的应力检测元件,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从器件选型、低功耗运行机制两方面详细介绍了接口EMC电路、DC-DC降压电路、元件供电电路、差分信号放大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遥控电路、声光报警电路、通讯电路八部分硬件电路设计方案,以及传感器的软件流程.进行了实验室基本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具有低功耗高精度的特点,实现了一条总线带载10台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