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适当的机制砂配制C60高性能混凝土,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试验结果表明,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完全可以单独作为细骨料应用于C60高性能混凝土中.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通过控制机制砂石粉与泥粉总含量恒定,逐步增加泥粉含量比例的方式调节机制砂MB值,系统研究机制砂MB值变化对C30和C40混凝土流动性、56d抗压强度、28d弹性模量、56d电通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均有随MB值增大而先增强再降低的趋势,表明向C30和C40混凝土适量加入泥粉能够改善性能,但添加过多会显著削弱硬化混凝土性能.对混凝土孔结构进行分析,以验证混凝土宏观性能规律,并对机制砂MB值与混凝土各类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机制砂MB值和混凝土性能密切相关,混凝土机制砂MB值应控制在1.40%以内.  相似文献   

3.
针对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制定的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在沪蓉西高速公路机制砂混凝土应用中误差偏大的问题,研究了中低标号机制砂混凝土(C20、C25、C30)和高标号机制砂混凝土(C40、C50)回弹值与实测抗压强度关系曲线,建立了沪蓉西高速公路机制砂混凝土测强曲线,并与全国统一测强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低标号机制砂混凝土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δ和相对标准差er分别为±2.3%和2.9%,相关系数为R2=0.968 5;高标号混凝土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δ和相对标准差er分别为±1.8%和2.3%,相关系数为R2=0.9461;实际应用中较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天然砂石资源的匮乏,致使机制砂应用于实际工程成为了必然趋势。石粉作为机制砂生产中的副产品,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以甘肃通渭地区墨香书画小镇工程为依托,主要进行了和易性、力学性能、抗冻融循环性能相关试验,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验证了机制砂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和易性-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变化曲线中,当石粉含量为10%时曲线出现了最大值,坍落度甚至高达230mm,扩展度高达640mm;与构件同条件养护下的28d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在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为13%时达到最大值;300次冻融循环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为10%时,试件质量损失率仍低于5%。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制砂颗粒形貌差、集配不良、石粉含量波动大等缺点,从喷射混凝土可泵性入手,研究了砂率、水泥用量与水胶比对喷射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开展了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制备的机制砂混凝土满足工程需求,喷射效率为9.16 m3/h,回弹率为11.8%,喷射面平整度好,28 d强度满足C25喷射混凝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混凝土试块中心的钢筋拉拔试验,研究了机制砂原料形态、石粉含量和混凝土强度对变形钢筋与机制砂混凝土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机制砂原料形态为碎石和卵石,石粉含量(质量分数)为5%,9%和13%,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40,C50和C60,月牙肋变形钢筋直径为12mm.结果表明:所有试件均因钢筋肋前的混凝土齿发生剪切破坏而使钢筋拔出,其黏结滑移关系曲线可以通过特征点的黏结应力和滑移值表达为四阶段变化关系;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加,钢筋与碎石破碎机制砂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优于钢筋与卵石破碎机制砂混凝土;石粉含量的增加会降低黏结强度并使得黏结滑移关系曲线的内劈裂段延长和下降段变陡.根据试验统计分析,建立了变形钢筋与机制砂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7.
唐凯靖  刘来宝  周应 《混凝土》2011,(12):62-63,66
研究了不同母岩岩性对机制砂自身特性及其配制的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岩性的机制砂在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及微观结构等物性差异较大.不同岩性机制砂对C50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明显,形貌和级配差异是导致工作性下降的原因;玄武岩机制砂混凝土的3d抗压强度仅为河砂混凝土的61.3%,但28 d龄期时...  相似文献   

8.
对比研究了相同配合比条件下,机制砂和天然砂对C35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体积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天然砂混凝土;180 d时,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天然砂混凝土提高了15.3%,劈裂抗拉强度提高了4.3%;90 d时,机制砂混凝土的静弹性模量较天然砂混凝土提高了5.8%;机制砂混凝土的体积变形明显大于天然砂混凝土,180 d时,机制砂混凝土较天然砂混凝土的自收缩增大了约16.4%;机制砂中石粉掺量不宜过大,否则会显著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开裂。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细粉砂与机制砂复配制备预拌混凝土,研究了其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试验表明:采用抽砂工艺采集的超细粉砂中0.075mm以下部份,用其与机制砂复配制备混凝土技术上是可行的.既利用了重庆地区粉砂资源又降低了成本.工程应用中表明:采用超细粉砂与机制砂复配制备C20~C40混凝土,技术指标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中研究了母岩为石灰岩的采石尾矿机制砂取代率对混凝土强度影响规律,通过测试0%~100%机制砂取代率条件下C30、C50和C60级泵送混凝土的3、7、28d抗压强度与28d抗折强度,研究机制砂取代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掺量河砂比较,随着采石尾矿机制砂取代率的提高,强度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规律,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均存在最优掺量,C30和C50混凝土为60%,C60混凝土为40%。研究可为石灰岩质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