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雷达探测盲区进行低空突防,能有效提高飞机生存概率,是飞机突防作战广泛采用的进攻手段。研究了地球曲率盲区和地形遮蔽盲区模型,提出了一种结合DEM的雷达探测盲区快速生成算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A*算法将生成的雷达探测盲区用于飞机突防航迹规划。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快速有效,能直接应用于突防飞机航迹规划。  相似文献   

2.
双基地雷达系统抗低空突防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双基地雷达探测低空目标的能力,通过比较给出了双基地雷达在抗低空突防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双基地雷达抗低空突防的效能指标及模型,同时建立了双基地雷达系统作为防空系统组成部分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电子干扰掩护条件下隐身飞机低空、超低空突防战术作战效能,基于某典型隐身飞机动态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和地面对电磁波的反射效应,研究了低空突防战术对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坐标转换矩阵计算不同时刻雷达照射飞机角度,通过高频近似算法计算突防过程中飞机的动态RCS序列;其次,引入雷达和干扰机天线方向图传播因子F和Fj,表征地面对电磁波的反射效应,推导雷达方程,得到雷达探测距离和探测概率;最后,针对构建的隐身飞机突防场景,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分析飞行高度、地面起伏等参数变化对雷达探测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电子干扰掩护下,利用隐身飞机在鼻锥方向的低可探测性能,采用低空、超低空突防战术能显著降低雷达对隐身飞机的探测性能,而地面反射效应对雷达探测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作战训练中灵活运用该战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联合作战条件下攻击机突防能力的概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联合作战形式,基于电子战环境下防空预警网检测概率方法,建立了在远距支援干扰和自卫或随队干扰下,单部雷达电磁波被截获的概率模型、飞行器突防单部雷达的数学模型以及在联合作战条件下攻击机对地面防空预警网突防能力的计算模型,为联合突防作战、作战效果评估及虚拟训练提供了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5.
单机空袭突防过程远距支援干扰的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远距支援干扰是战争中常用的电子支援干扰方式。根据典型的空袭突防作战过程,建立了遭遇歼击机、地面防空系统拦截的空袭突防模型,分析了有无远距支援干扰对空袭飞机突防概率的影响,从而得出了远距支援干扰系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6.
反低空突防是现代雷达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低空突防在现代战争中有四个方面独特的优势,通过分析组网雷达在应对反低空突防中的作战性能,建立了组网雷达反低空突防效能模型。反低空突防就是要在强杂波条件下迅速捕捉到低空目标,结合地海杂波的影响对低空目标的发现概率进行了建模计算,并针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网雷达比单部雷达的发现概率及预警时间有明显改善,且组网雷达中,选用不同的雷达组合,采取不同的布站方式,能取得不同的反低空突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未来战争中,海上威胁目标、作战环境和作战样式将呈现新的重要变化,突防和反突防作战样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对舰载雷达探测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主要针对舰载雷达在海上反突防作战中的应用模式展开论述研究,首先介绍了飞机、导弹、无人机等海上威胁目标,归纳了针对海上威胁目标采用的海上反突防作战手段,然后梳理了不同突防手段中雷达的应用模式,详细论述了不同作战应用下针对不同目标的雷达应用模式,最后展望了舰载雷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自卫式电子干扰对突防飞机的生存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对抗能有效地降低作战飞机的敏感性,从而提高其战场生存力。研究了突袭飞机在自卫式电子干扰的支援下突破敌方地面防空体系时的生存能力,重点分析了单架飞机在突破导弹阵地时远程警戒雷达、目标指示雷达的发现概率、导弹直接命中方式的毁伤概率以及飞机的突防概率,计算出机载电子的对抗有效率。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飞机在电子对抗的支援下生存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飞机突防作战的战术背景,提出了信号环境描述字建模方法,详述了该方法用于雷达及雷达干扰、通信及通信干扰信号环境建模的过程;分别选择不同参数形成PDW和SDW描述字,对空中突防作战背案下的电磁环境威胁信号进行了描述;详细设计了模型库的库表结构,并举例设计了模型实体关系,为后续仿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远程投掷式无人机的自卫干扰效能进行评估,得出无人机对航母编队中预警机雷达及战斗机火控雷达进行干扰的压制区与暴露区。在此基础上,在考虑预警机使用无源探测设备对无人机进行测向定位并引导战斗机拦截的情况下,基于战斗机从典型角度和不同角度进行拦截,建模分析无人机的突防概率,为远程投掷式无人机干扰系统对抗航母编队作战运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低空突防中雷达探测盲区预测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雷达探测盲区预测方法。该方法在分析雷达探测性能的基础上,基于数字地图抽取地形剖面,采用抛物方程法计算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损耗,根据雷达探测门限预测某高度平面上的雷达探测盲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复杂环境下的雷达探测盲区,提高飞行器低空突防的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12.
以航空兵突防作战中有源干扰的运用研究为背景,研究了机载雷达有源干扰实施方法,给出了针对不同用途雷达的干扰时机,最后提出了在航空兵突防作战中使用闪烁式干扰压制制导或炮瞄雷达的方法,并给出了双机闪烁式干扰突防敌防空警戒网的方法,对现阶段航空兵突防作战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子干扰协同突防下航迹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雷达探测性能不断提升,电子干扰兵力支援下突防将是海军航空兵未来主要作战方式;而决定突防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又在于航迹规划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首先根据雷达距离方程和干扰方程建立干扰条件下雷达探测区域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支援干扰条件下的压制扇面;其次通过研究支援干扰条件下突防飞机的路径空间,提出了基于十边形的雷达探测区域近似方法;然后分析了突防飞机单路径点航迹有效性判断原则,并提出了基于A*算法的航迹生成步骤;最后结合战术仿真软件进行航迹规划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航空兵突防作战中无源干扰走廊的运用研究为背景,通过对各国防空体系防御层次的研究,论证了布设无源干扰走廊的必要性。以研究无源干扰走廊的战术应用为切入点,给出削弱和扰乱敌防空火力网和防空警戒网的战术运用方法,提出了电子战飞机布散箔条云以形成干扰走廊战术活动中,干扰范围、干扰物型号、一次投放干扰物数量、干扰物投放间隔、干扰物总消耗量以及干扰飞机出动量等战术要素的确定方法,并通过对干扰飞机的间隔、前出编队时间以及高出编队的高度差等要素的研究,提出了干扰飞机在实施无源干扰走廊掩护航空兵突防作战行动中的配置方法,对现阶段航空兵突防作战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复杂电子环境下战斗机利用地形进行隐蔽突防,对提高战斗机生存力、任务完成概率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数字地图的拼接处理技术,为真实地形中大范围突防规划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建立了雷达视线方程模型,得到了雷达探测范围,进而建立了真实地形中突防战斗机在任意位置的安全高度范围模型;结合实战情况,给出了对敌探测雷达的电子压制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数字地图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及所建安全高度范围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联合作战形式 ,基于电子战环境下防空预警网检测概率方法 ,建立了在远距支援干扰和自卫或随队干扰下 ,单部雷达电磁波被截获的概率模型、飞行器突防单部雷达的数学模型以及在联合作战条件下攻击机对地面防空预警网突防能力的计算模型 ,为联合突防作战、作战效果评估及虚拟训练提供了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7.
提高雷达生存能力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是现代信息战中最主要的探测设备之一,其技术日臻完善。但随着各种反雷达技术的迅猛发展,雷达的生存环境变得日趋恶化,每一部作战雷达都将面临着来自隐身、电子干扰、反辐射武器及低空突防等方面的威胁。本文从技术角度着手。在保证不削弱雷达功能的前提下就如何提高雷达生存能力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重点介绍提高雷达“四抗”能力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姬伟杰 《电讯技术》2023,63(8):1133-1138
为研究体系作战条件下地基雷达组网和预警机结合探测隐身飞机能力,基于隐身飞机三维建模并计算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 RCS),分析了隐身飞机突防过程中不同时刻雷达探测性能变化情况。首先,采用专业软件建立了某型隐身飞机三角面元模型,采用物理光学法(Physical Optics, PO)计算了飞机RCS。其次,建立了雷达坐标系与飞机机身坐标系转换关系,计算了不同时刻机身坐标系中雷达照射角度。最后,通过构建隐身飞机突防模型,研究不同时刻地基雷达组网和预警机联合探测隐身飞机的雷达探测距离和探测概率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地基雷达组网和预警机能够有效利用隐身飞机侧向、后方和上方RCS较大(10~20 dB)的特点,其中,预警机最大探测距离达151 km,平均探测距离在80 km左右,地基雷达组网的平均距离探测为50 km左右,对隐身飞机具有良好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迅速准确地对进行支援干扰时的多部干扰机做出分配,以突防任务为作战前提,分别从干扰机的干扰程度、干扰位置部署和干扰角度3个方面设计了新的干扰效果评价指标,建立了针对突防路线的雷达干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新的干扰效果评价指标对干扰资源分配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仿真绘制了干扰区域图形并设计了突防航迹区域的GUI仿真界面,并由此得到新的干扰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下的干扰资源分配。仿真结果表明,分配方案对执行突防路线规划任务前的雷达干扰资源分配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更加注重对突防路线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防空作战,我防空雷达面临巨大的威胁,特别是电子干扰的威胁;反辐射导弹的威胁;隐身目标的威胁及空袭兵器低空、超低空突防的威胁。针对21世纪防空作战的特点,我们在立足现有装备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技战术措施,对于提高我防空雷达的生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可通过加强科研步伐,在改进现有装备的同时尽快研制出新体制防空雷达,提高我防空雷达的生存能力;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优化雷达部署,以构成严密、高效的防空雷达网,提高我防空雷达的整体“四抗”能力;另外,由于受到经济及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我防空雷达在技术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采取灵活积极的战术措施,对于提高我防空雷达的生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我们必须加强雷达“四抗”训练,提高整体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